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1-27韦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互联网+

韦佳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阵地,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影响。文章以“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师资网络技术培训、促进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扩大互联网技术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范围等方面对“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迅速引发了科技、经济、教育等社会各界对“互联网+”的关注和探讨。随后,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级战略计划,意味着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驱动力量。与社会其他行业一样,高等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互联网+”思维必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变革和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冲击,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互联网+”本质上是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一系列互联网新技术对各个行业的渗透,其中“+”是社会的各个行业,代表着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互联网+教育”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融入到教育中来,通过“人才培养的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等全方位对教育进行渗透和变革。与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互联网+教育”的教育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方法从灌输走向灵活多样,学习方式从被动转为自主学习,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二、“互联网+”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互联网+”校企联合共建专业

“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合产业变革,适度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结构,通过发展现有专业的内涵建设,加强自身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以及建设新专业等方式加强专业的建设工作。互联网助推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专业的升级,不是简单的专业调整,而是在对企业用人专业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并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分析挖据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建设与之匹配的新专业。

“互联网+”校企共建专业,首先需要进行企业用人的专业需求预测。企业用人专业需求预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对现有行业企业的用人专业进行需求预测,明确企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的具体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需求的变化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升级。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几门课程进行的增加或删减,而是在对用人专业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的系统、科学的调整,也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和升级。

(二)“互联网+”校企联合共同招生

只有招录优质的生源,才能助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招生工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互联网+”校企联合招生就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招生计划制定、招生需求预测以及招生信息的发布与报名。

“互联网+”招生需求预测是招生工作的基础,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挖掘出近几年的考生报名数量,区域分布情况、各专业录取成績、学籍异动等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考生与专业成绩的关系,进而提高优质生源的录取率。另外,将往年的招生培养情况与就业质量进行关联分析,预测各专业未来的就业需求,进而明确将来的招生规模。

“互联网+”招生计划就是在招生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召集校内外专家以及行业企业代表通过会议访谈,头脑风暴等方式制定与优化一套合理的招生计划,包括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录取人数等方面内容。

“互联网+”招生信息发布与报名就是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如计算机网络,微信等进行招生工作的宣传,将传统的学校招生平台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专业结合,将其打造成一个服务于学生和家长的招生宣传网页,构建立体化的招生信息发布与报名平台,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招生范围、生源质量以及新生报到率。

(三)“互联网+”校企联合共培师资

校企共建基于互联网的师资建设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工程师之前的双向合作交流,要打破以往举办有限的专家讲座以及学术报告的狭窄的方式,增加采用微信、QQ、邮件等虚拟网络形式进行沟通与学习,这样双方可以随时随地针对实际遇到的问题,新想法与创意以及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与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还可以通过双向挂职锻炼的形式实现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另外一方面合作企业工程师到高校任教,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工程师与高校教师的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endprint

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用互联网技术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修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与企业共建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自身的互联网教学能力。

(四)“互联网+”校企联合协同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协同教学的方式主要通过校企共建在线学习资源平台,校企共建远程互动课堂以及校企共建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系统的方式进行,校企联合教学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校企共建在線学习资源平台,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在线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方案,成立在线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团队,搭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专业课程学习资源库,以此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培训,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这种在线学习资源库可以通过“慕课”、“微课”等形式以课程章节为区分的碎片呈现,也可以以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研究性课程等大规模的共享视频资源呈现。在线学习资源平台的内容可以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部分的应用,也可以是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场景。对于这些在线学习资源,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其点击率、收藏率以及学习的进度,来作为改进校企在线学习资源平台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校企共建远程互动课堂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突破时空限制的远程教学课堂,在这种一体化的课堂里,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过程真实地呈现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真实地观察先进的生产过程,实现企业工程师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的随时沟通,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校企共建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系统,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顶岗实习学生的动态管理和指导。

(五)“互联网+”校企联合共促就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是否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联合共同促进就业包括就业信息的发布、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与跟踪以及校企合作共建职业孵化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就业信息的发布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根据企业发布的动态人才需求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形式进行线上求职,实现毕业生线上求职与线下求职的结合,扩大毕业生就业的途径。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反馈。

校企合作协同共建职业孵化平台,就是为了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能够感受真实的职场工作情境,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毕业生的在线职业体验。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合作企业协同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需求的各种数据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岗位体验库,让毕业生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带领下,体验生产实际的过程,并生成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评价报告。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大学生提供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包括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遵守的政府法规,金融政策,以及当前创新创业适合的领域范围。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可以与合作企业共同发布一些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参考。同时,该服务还可以对创业的大学生项目进行实时的跟踪,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建议,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

三、“互联网+”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认识到“互联网+”校企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兴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沿着“融合一改革一创新”的渐进式路径所实施的改革,它不是对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摒弃,更不是对它的完全颠覆。其次,“互联网+”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改变过去粗放型、浅层次、经验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转变为智能化、深层次、开放型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以此助推“互联网+”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最后,“互联网+”校企融合理念将更多在“创新、合作、共享”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校企共建实景课堂、远程课堂,共建虚拟工厂等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的互联网技术培训

“互联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不齐的现状,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的网络技术培训,保证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准确、巧妙、创新地应用互联网各种新技术新工具,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更多贡献。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为教师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压力,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为教师们留出参与互联网技术培训的机会。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互联网技术培训的制度,对参与技术培训的教师在各类课程评审、年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一些互联网应用技术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可以选其为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其他教师提高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其次,保证培训的多样性。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讨论等多种培训方式进行,让教师主动参与到培训的全过程,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和兴趣,改变过去网络技术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最后,培训要有针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互联网技术培训,要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互联网技术层次的教师进行差别化培训,这样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为不同需求的教师提供个性化培训。

(三)促进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合作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来自政府与地方经济的压力,以及受到学校自身办学实力、财政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传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流于形式,很难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发挥应有的作用。“互联网+”背景下校企融合,应该引导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到包括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另外,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产业园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生产过程的远程互动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

(四)扩大互联网技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范围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大对校企合作资源平台的建设经费投入,构建网络信息化的校企合作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以互联网技术形式呈现的学习资料。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对校企合作的网络化学习数据库、虚拟实训基地等校企网络合作平台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为其提供基础的网络维护。第三,建立校企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使用“大数据处理”等互联网技术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质量评价,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最后,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虚拟仿真技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引入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互联网+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