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8-01-27王业岳登晓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风路径选择

王业+岳登晓

摘要:在建设“双一流”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实际,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有益探索,发掘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学风;学风建设;路径选择

一、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高校有三大功能,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风建设必须先行。只有优良的学风作为保证,才可能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真才实学,才有可能在将来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贡献力量。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校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改革探索进入深水区,“双一流”建设成为高校新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双一流”政策对于学校办学层次和学科发展质量两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学校办学层面上,高校在更加强调本科教学的同时,将教学资源向研究生教育倾斜,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向着研究型大学发展。在本科生的教育管理中,要着眼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继续深造,向更高的平台发展,这就需要学生筑牢根基,加强对专业学习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素养。在学科发展方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要求专业培养计划趋向系统化和科学化。这就导致专业课程的难度提升,课程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这在理工科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门课程没有完成培养要求,就会导致基础不牢固,影响后面课程的学习,使得后面很多课程学习困难,甚至不及格。同时,连续的学业困难会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更为复杂的要求。非热门专业的就业更为困难,本科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高校学生如果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素质。此外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因此鼓励广大同学能够继续深造,以提高的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要做到这点依然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风建设。

(四)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创办“负责任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在辦学中坚持负责任的态度,将创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高等教育作为办学的重要标准。加强学风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是高校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都对学生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尤其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为将来发展提供条件,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种失败;如果学习出现问题,走上降级或者退学之路,那对一个家庭将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从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角度来讲,也应该加强学风建设。

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掘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

1.学生奋斗目标不明

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普遍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教育。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努力考试通过高考的目标。面对大学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自由支配时间,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更加茫然失措。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在学习上缺乏追求,但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去学习,秉持着“60分万岁”的态度去应付考试,没有上进心。现在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好,但是“自我成才意识不强,对家庭、社会缺乏责任感。因此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塌”。

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低下

由于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存在着众多的不同,尤其是从原来的老师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很难适应学习和生活。“许多大学生没有把学习摆在第一位,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现象比较普遍,上晚自习的学生也相对较少。”甚至出现有人在网上招募代打卡和替考等有悖诚信,违反校规校纪的错误做法。有一些学生在考试诚信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认识,考试作弊时有发生,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淡薄。

3.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大学阶段的学习和高中阶段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很多学生习惯于高中填鸭式应试教育,只把上课时间用来学习,如果课余时间老师没有要求,就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对学业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方面,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学生习惯于中学阶段的“题海战术”,入学之后没有掌握符合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不能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难以为继,打击学习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自主规划能力较差。大学之前的学习首先是老师在学校的手把手辅导,其次是家长在旁边不断督促,学生很少去独立思考,缺乏合理规划时间和学习的能力。

4.学习兴趣缺乏

一方面,现阶段的高校招生和专业分配制度,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按照自我的个人意识和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加之学生自我目标的丧失,强化了学生专业厌恶情绪。另一方面,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专业引导教育,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认同感也随之下降,导致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降,出现了一些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出现厌学情绪。而这种消极情绪也会传染给身边的同学,带来更多的不良影响。

(二)以教师为主体发掘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

现阶段,多数高校教师都是从大学博士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在教育中缺乏足够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多数高校教师的教育学理论和教育技术方法多来自于入职后短期培训,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导致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满足大学生对于高质量课堂教学的需求。endprint

另一方面,以科研为导向的教师考核体系,制约了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面临着考核、升职的巨大压力,却要承担大多数的教学任务,自然不愿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很多时候都是在照本宣科,下课立即走人,成为被学生诟病的一个正常的“怪现象”。

(三)以高校管理为主体发掘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

1.缺乏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目前高校中,学术不端、论文抄袭和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学习与科研赋予太多功利的色彩,种种不良的文化因素都阻碍着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侧重于能力提升的素质教育,忽视了核心学业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的问题,给校园文化氛围带来了较差的影响。

2.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建设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诸多教育工作者相互结合的共同产物。因此学风建设需要得到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目前,高校在学风建设上缺乏统一规划与部署,各部门沟通机制不健全,没有整体策划和合力推进,存在部署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实际操作却不尽然。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学校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1.加强学风建设的舆论引导,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自新生入学伊始,通过《新生家长导读》、新生家长会、年级大会等形式,强调学校的各专业特点和学习的重要性,每年专门针对大一学生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的专题讲座,帮助大一新生明确学习目标,科学规划学业。其他年级通过召开学风动员大会、年级大会和班会等,进行更细致的宣传和动员。学风建设氛围要从最基础的环节开始,利用网格化管理措施,从寝室人手,优化寝室风气,进而引导班级班风,从而净化校风。在此基础上,要形成导向作用,加强激励,以评奖评优促学风。在校级及以上各类评奖评优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院级表彰。奖项的设立,主要目的是对广大集体和个人进行激励,以评奖评优促学风。

2.建立分年级学业目标教育体系

结合不同年级的特点,制定分年级学业目标教育体系。一年级学生重点帮助其完成高中向大学的过渡,树立学业目标,打牢专业基础;二、三年级学生则以强化专业学习,推动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鼓励科技创新,做好考研和出国的前期动员和引导;四年级重点推进保研、考研和出国的科学指导、督促、激励和帮扶,确保考研和出国的成功率。

3.建立科学的学风考核机制

当前国内的学生学风考核机制比较单一刻板,多是以学生课程成绩和挂科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科类型的高校和学生的特殊性。加拿大高校基于结果导向教育理念,建立了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机制。“学习成果评估的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知识和技能等学生能力增值以及情感、态度变化情况的信息证据,呈现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及行为方面的表现和进步,以证明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所处学习阶段的内容、水平和成绩对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来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高校针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内容上,应该兼顾全面性和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设置不同的标准。按照不同大学和学科的培养方向,评价成果从科研到应用也要有所侧重。

在考核标准的科学化建设中,要重点完善学业预警程序。对学习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及时记录,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动态关注其发展情况。必须与此类学生家长取得直接联系,告知问题的严重性,并定期与家长沟通此类学生学习情况,以坚持不懈地对其进行帮扶。

(二)发挥教师的作用,增强专业认同感,提升专业学习兴趣

1.发挥德育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明确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首先要确保学风建设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辅导员在每学期开学前期均召开工作研讨会,明确各年级的工作重点。认真落实谈话制度、听课查课制度、寝室走访制度等。同时,要求辅导员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召开年级大会,布置工作重点,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确保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其次,要注重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改进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和强制式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性辅导的学习辅导方式,针对个体或团体,进行针对性的学业辅导咨询工作,实现学风教育的入心入脑。

2.建立专业老师参与学风建设多样化渠道

首先,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教师是课程教学的负责人,课堂教学水平高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尤其是增强课堂教学能力是解决学风问题的根本性方法。要严把教师的选拔关,提高教师的在教学方面的准入门槛。加强教学技能的培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能力。建立激励措施,转变唯科研的教师考评机制,试点将教学水平纳入考核范围,推广教学晋升职称制度。

其次,加强学业引导。为了帮助学生消除专业情绪,增强专业认同感,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在新生军训结束后,邀请专业内的专家老师给予指导和讲解,开展了专业知识讲座,意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本专业的同时督促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为将来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最后,推行班导师制度。在各专业知名教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的基础上,分班级设立班导师制度。班导师对学生进行着细致的引导,为学风建设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班导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可以每年召开班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

3.健全全员育人体系

培养人才不仅仅是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而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是立校之本。推进学风建设,就要打通学校管理部门和基层院系的障碍,实现齐抓共管,将学风教育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三)发挥朋辈支持系统的作用

1.丰富形式,深入开展学习互助工作

开展传统形式的“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学习互助工作,由各班找出各科学习成绩优秀者,在全年级范围内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最关心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每周两次的讲授。在班级内部组织“我是老师”活动,由学科成绩好的同学为同学们在自习室授课,在帮助同學们学习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2.加强学长辅学工作

以寝室为单位,配备一名学业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辅学学长,一方面来为学生解答在学习上的疑惑和好奇,另一方面可以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加强学习交流

在学习互助和学长辅学的基础上,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每年考研成绩公布后,挑选成绩优异的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交流,对低年级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进行指导。邀请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高年级优秀学生进入各班级进行交流辅学。

4.注重发挥学生骨干的典型示范作用

学生骨干包括学委、班级干部及成绩优秀的同学以及党员,他们在班级内部首先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为其他同学树立典型,形成良好的寝风、班风和学风,带领集体前进。另外,要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帮助学习困难同学共同进步。

(四)加强家校联系工作

发挥家长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除了新生入学初为所有新生家长发放《新生家长导读》,召开新生家长会强调学风建设外,每学期均向所有学生家长邮寄《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在信中除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表现外,还向家长强调年级的重点工作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建立了家长QQ群、微信群,以方便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于学习成绩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随时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得到家长配合,帮助学生克服学业上的困难。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现阶段高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同时,推进学风建设也是实现大学基本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建“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根本性保证。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学风路径选择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