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
2018-01-27张倩倩崔娟娟
张倩倩+崔娟娟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活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信息化平台逐渐完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从中受益许多。基于此,通过研究,笔者探究了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前言
時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事业也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改革,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设备、模式都在探索和尝试中获得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事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学校的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凸显了信息化的教学优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以及其他学科的渗透教育。教育信息化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全面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档案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资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将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思想,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二、教育信息化为心理健康课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并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已经落后,板书式的教学已经被社会淘汰。教育信息化能够将文化转化为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更加直观、生动、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效果,还能传递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心理健康课中,活动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更有效地讲解教学内容。
三、个体心理咨询采用多元化辅助模式
教育信息化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并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治疗。目前学校中的个体心理咨询一般都由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师担任,或由学校生活经历丰富、性格好的教师兼任。他们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在与学生建立好沟通关系后,需要对学生的心理情况作评估诊断,并在学生接受心理诊断、心理帮助后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评估,这一系列的数据要进行量化统计。以往传统的量表记录十分不便,很容易出现丢失或数据错误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理测量软件代替了纸质的量表记录。心理测量软件能够有效避免纸表不便统计、易丢失、浪费时间的缺点,更加方便快捷地对数据进行统计,提高心理咨询效率。为了让学生放松,咨询师会用音频或视频的方式辅助治疗,帮助学生舒缓情绪。轻松愉快的状态能够提升学生配合的程度。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也可以采用网上咨询的方式,很多学生不敢当面说的话,能够以匿名的方式表达出来。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数据库
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息数据库能够系统地掌握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统计信息反馈,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学校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学生都是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都有所不同。如果学校能够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库,那么就可以在毕业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档案的建立要仔细,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要统计学生的个人简历、家庭状况、智力水平、行为表征等。以前,这种工作只能用文本进行记录,十分麻烦,不便捷也不科学。而在教育信息化普及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就能够完成档案的建立。相关软件能够自行统计并生成结果,同时对数据加密,这些都依托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五、结语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信息化能够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且将理论付诸实践,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洪文峰,刘玉梅,毕广吉.信息技术教育与多媒体课件制作[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