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启迪思维
2018-01-27徐传发
徐传发
[摘要]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清楚明确及有层次性、开放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提问;思维;层次;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3601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因此,教师要注重设计提出的问题,使问题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一、问题清楚明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效提问应以具体的教学重、难点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清楚明确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避免由题意不清引起的误解和时间浪费。同时,清楚明确的问题利于学生进行探究与发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出示某超市甲、乙两店的季度销售情况统计表(如下),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并评价甲、乙两店的销售情况。
画折线统计图,能够让学生清楚地发现两个店各季度销售额的变化情况,体验到用折线统计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但接下来的问题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因此教师将其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以便学生能从统计图中得到相关信息,如“哪季是甲、乙两店销售的旺季和淡季”“甲、乙两店第几季度的销售额相差最大”“如果你是超市经理,对各季度的进货有什么建议”等。这样提问既利于学生分析和解答,又使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问题层次分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教师提问时切忌“一刀切”,而应通过有层次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直观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优秀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例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容时,教师可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得到发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中,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让学生用测量长度的方法量一量各种不同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存在怎样关系的问题,并用语言叙述出来,也可以用自己已有的其他方法得出结论。在展示环节,学困生通过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由于这是他们自己的探究所得,所以印象深刻;优秀生则展示由结论推导出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中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直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依据来判断,这样不需要测量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就可以得出结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这样提问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问题开放有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数学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习惯。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要有思考性和挑战性,还要做到开放有度,因为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过易都是无效问题。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一种饮料瓶的瓶身是圓柱体(不包括瓶颈),它的容积是500ml。现在瓶中有一些饮料,瓶子正放时饮料高度为20cm,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高度为5cm,能求出瓶内的饮料是多少毫升吗?”学生初看这道题时觉得很难,但在画图思考后,所有学生形成共识——瓶子正立时的有饮料部分加上倒立时的空余部分正好是饮料瓶的容积,由此得出了多种解法,如20÷(20+5)=4/5、500×4/5=400(ml)等,还有的学生用方程求解。学生的解答展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水平。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充满活力。
(责编杜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