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格尔的主客统一解决路径及历史回响

2018-01-27宫祥龙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主客体黑格尔康德

[摘要]如何解答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问题,显然成为了萦绕在西方哲学家们心头首要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可以管窥人类对周遭世界认识能力的逐步深化,从象征着人类童年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先天综合判断”,都力求完美诠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始终走不出形而上的哲学迷宫。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用强势的“主体及实体原则”回答了这一历史之谜。他的解决路径,也为后继者们提供了人类思想史发展历程中的瑰宝,成为马克思哲学伟大变革的支点。立足于黑格尔面临的康德所悬而未决的问题,从其解决思路谈起,进行客观评价,以及马克思对此思路的扬弃和发展,理顺了黑格尔主客体统一路径的逻辑线索,同时,此问题的解决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回响。

[关键词]康德;黑格尔;主客体;统一;哲学

[作者简介]宫祥龙(1988-),男,汉族,辽宁省东港市人,哈尔滨金融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及其研究。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2-0034-02

从古代西方哲学传统来看,主客体统一的问题是引发一代又一代哲学家们激烈争辩的焦点。从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开始以来,主体与客体总是处于二律背反的状态之中,笛卡尔为了寻找形而上学的阿基米德支点,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思”实体,但无法处理心灵与身体的二元对立,只能取道于上帝,期间经历了经验论者们的反对,与唯理论者们的扬弃。到了康德时期,康德用“知性为自然立法”确立了理性批判的现实品格,但他的先天静态的认识结构也无法解答形而上学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否的属性,康德的后继者黑格尔以深厚的历史感成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以一名堅定的可知论者的姿态,提供了主客体统一的路径,指明了人类的尊严与价值的统一和自由与必然的统一的问题。

一、黑格尔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一)康德遗留的基本问题

康德遗留的物自体以及理性认识局限性的的问题,不能解释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及认识来源,对人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否定。黑格尔认为,主体能够通过精神分析从而达到对所有事物或世界的内在本质的认识,只不过这个过程极其艰苦漫长,要经历发展、联系、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最终达到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一切事物和世界的外化。从而解决了康德先天认识模式的静态结构批判,承认了认识能力的不断上升,也就是人的主体性不断高扬,最后走到极致的过程。因此,他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新的“神”——绝对精神,既具有主体能动性,又具有客观现实性。这也为后继的哲学家们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反思:把人的精神外化为新的神,并且统领一切,这种无限制的主体性张扬是不是最为合理的形态?

这同时也是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身心、主客体、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二元分裂迷思所给出的极致的回答:实体即主体。所有的认识均从概念出发,不断认识事物背后的本质也就是众多概念连结而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整体,最终思想涵盖了一切本质成为外在世界的内在蕴含,达到了绝对,使一个个概念按照严格的等级以绝对精神为终点,进行圆圈式的辩证运动。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种解决路径。解决了近代哲学以来的中心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里的“思维”,与大家平常理解含义有很大区别,不仅包括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还包括上文提到的“客观思想”,“存在”在这里并不是指客观事物或对象,而是隐藏在事物背后的代表“共相”的本质,在本体论意义上来说,这种同一指的是对象与自己蕴藏的概念本质相一致,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看,真理指的是思想的内容与其自身相一致。从认识论范畴理解,这种同一又指思维能够把握隐含在事物内部的本质。如果说,真的达到了黑格尔所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也就意味着消除了世界与思想的差异,达到了圆满的和谐一致,这也就是达到了“绝对”。

(二)黑格尔实现主客体统一的路径

黑格尔是可知论者,主观精神或人类精神凭借对概念的认识可以达到对现实的认识。他的《精神分析法》中,完成了人类精神经过辩证运动认识了绝对这一任务,不仅认识到认识是内在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而且对象也是在处于变化过程中,在《小逻辑》中提到了思想的“矛盾发展”,认为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通过认识最初阶段“感性确定性”分成“这一个”(具体个别事物)和“意谓”。当认识对“这一个”企图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时,“这一个”的时空都已转变,不再是原来的这一个,虽然具体事物的内容不断变化,但是它的“共相”不变,意谓就是这一个自身,于是人只能从“意谓”去寻求真理,但是“意谓”的内容也在变,而“意谓”本身不变,他也是一个共相。共相就是知性的对象。于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知性。所以他在《小逻辑》中说,“考察思维形式已经是一种认识历程,在认识过程中将思维形式的本质及其整个发展加以考察,并且自己揭示自己的缺点”,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和理性的矛盾运动发展的辩证法。这一点马克思并没有反对,但是马克思更关注为什么会产生概念的变化,在《资本论》中试图通过社会分析,尤其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

黑格尔是从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同一的基础上解决主体客体,思维存在的统一。首先,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实体即主体”,强调实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在本体论上使主客体统一的解释。目的是在近代哲学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回到亚里士多德,要将近代哲学主体性原则与古代哲学客观性原则相结合。黑格尔的实体是活的,本身就是自觉能动的。实体的运动过程是自我运动,世界在实体自我运动中表现、外化出来,只有当实体运动达到终点时才能成为现实,单纯的实体在展开自身外化为世界时还不是真正现实,还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实体自身扬弃一切与表象、概念、世界的差别,达到与世界自身绝对同一才是真正的现实,才具有客观性,绝对通过人类精神认识自己成为绝对精神,绝对精神通过自然和精神、艺术、宗教表现自己的存在,现实世界是对绝对精神的显现,认识绝对精神经过思维成为思想内容的对象,这也是黑格尔面对康德的问题只有先天认识形式且和个人经验无关这个问题作了回答。通过绝对精神异化为客观对象的理论,用主体构造现实世界的过程,能够扬弃主观片面性,把主客体统一看成了消解片面性再返回精神的过程。其实也揭示了绝对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本体化,再往前走,就会发现,绝对精神就是人。黑格尔把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走到了极致,自然法则就是精神法则,主体即实体。endprint

再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主客体统一,以及绝对精神这个实体具有客观性的原因,在《小逻辑》中谈到了思想的客观性。“客观思想”指“思想把握事物自身就是客观性”。康德的客观性是与主观感觉不同的那种普遍性、必然性(知性)。黑格尔在解决认识论的主客体统一时提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与以往经验论的归纳法即从具体到抽象不同采用演绎法,他认为,认识要从单纯的抽象的思想规定即概念出发,然后再用概念去统摄那些由概念连接起来的具体事物,才能实现对具体事物的总体的本质的认识,升华到绝对精神,概念和思想是第一性的,事物之所以成为事物,全靠内在于事物并显示他自身在事物之中的概念活动。客观思想是掌握了事物本质的概念、思想或精神,当认识到事物本质时,事物的本质打上了思想的烙印,成为了事物的思想,因此哲学就是用思想去思想事物内在本质的思想。当然,客观思想并不是完全等同于实体的客观性,黑格尔把客观性定义为“思想所把握的事物自身”,是镶嵌在事物自身内部并且打上了人思想印记的被思想所把握的事物自身,这样才能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二、对黑格尔哲学的评价

黑格爾指明了解决主客体统一的方向,也意识到了绝对精神就是人,但是没揭下笼罩在绝对精神内核上的薄薄面纱。形而上学的批判还停止于“思想”到“思想”,概念到概念,精神到精神。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黑格尔的主客统一解决方式——“主体即实体”的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在旧哲学传统的主客统一问题最合理的解决方式,他通过绝对精神的异化为客观对象的理论,用主体构造现实世界的过程来消除意识片面主观性,但他虽正确指出主客体统一的方向,却囿于传统的理论哲学,只是从认识论角度解决问题,把主客体统一看成消除片面性的返回精神的过程,即从认识中走回绝对精神,使他没有走出传统哲学的从意识到认识论来寻求主客体统一基础的怪圈,没有形成一种实践的力量,因为意识并不能现实地改变客体,主客的同一只能是被归为意识的认识活动本身。

三、在黑格尔肩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进来,他在黑格尔的方向上解决了主客体统一,这也是马克思伟大的哲学变革,但在理论哲学范畴内,可以说黑格尔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马克思注重概念中所包含的逻辑内容,认为概念构成开放性系统,蕴含可能性。要把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就要靠实践,即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自觉的力量。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说明,马克思伟大的哲学变革在于他提出不应该把人类精神理解为以感觉或概念为起点的认识活动过程,途径也不应该是直观的反映,而且感性认识活动或概念不是先天存在的。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贺麟,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

[2]黑格尔.贺麟译.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2004年.

[3]科耶夫.姜志辉译.黑格尔导读[M].凤凰出版社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5.

[4]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单行本)[M].人民出版社:2000年.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人民出版社:2009年.

[6]泰勒.张国清,朱进东译.黑格尔[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7]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李楠明.思之路——李楠明哲学论文选集[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

[9]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客体黑格尔康德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甲·宣》——文明记忆的主客体交互表达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浅析“物我本相因”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