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经验

2018-01-27冯陶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经验

[摘要]建党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强化领导,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树立了自己的旗帜,同时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 ;基本经验;继承与创新

[作者简介]冯陶(1985-),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呼和浩特市科技信息中心,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2-0008-02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和优势。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人就高扬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借助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力量进行着他们匡时济世之伟业,以先觉者之智慧,唤醒着沉睡中的民众,探寻着民族的未来发展。

建党九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显现出根深叶茂的繁荣景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树立了自己的旗帜,同时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一、不断强化党的领导,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组织保证

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证实,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政治领导,如果没有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的强化与完善,就不会出现今天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通过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建立专项基金,制订完善相关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起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机制,确保了哲学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

自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唤醒民众的思想力量,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说过,“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必须“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尽可能地注意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也有专门规定“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成立后,陆续接收、调整、建立了一批研究机构,开展了重要的学术活动和科研项目;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在国务会议上,他再次强调“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重申了“双百”方针,使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热情空前高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社会科学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7年5月,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中共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1982年10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座谈会召开,11月中共中央又专门发文转发了此次座谈会纪要,明确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今后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是不可能的”;1983年4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专门负责制定、组织和落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1986年10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全国各地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研究单位都可以按照规定进行申请,深受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欢迎……之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1997年,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哲学社会科学”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新时期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一贯重视。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2004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发布,分别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方针、目标、任务、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带来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大好机遇。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分别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四个层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科学分析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系统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布局,清晰地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路径,是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篇纲领性文献,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遵循。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指南

追本溯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严密的学理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引发了社会思想领域乃至中华文明的巨大变革,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本源与根基。基于此,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最终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一如邓小平所言,“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在各项工作中才能取得胜利”。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报告中对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表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1992年10月,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境,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保障学术自由,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理论队伍建设,重视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培养和提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论及哲学社会科学特别强调“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正确方向。endprint

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动力源泉

继承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提和基础。继承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的一脉相承,持续推进。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创新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充实和丰富,最终超越自身,不断实现新生。

从1956年第一次制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1979年邓小平强调要努力写成一批“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的有分量的论文和专著;到2001年江泽民在会见部分国防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促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蓬勃进行”;到2004年印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06年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再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里面都贯穿着“传承”和“创新”的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包括崇尚和平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多次赞赏历史上国外的先进文明与优秀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原创”、“创新”,是经常出现的语汇。

秉承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继承性,赓续传统,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另一方面也注重创新性,善于充分发掘利用各种资源,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建党九十多年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方略,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汇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智慧。

[参考文献]

[1]刘大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孙小礼.文理交融——奔向21世纪的科学潮流[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3.

[3]中国社会科学院“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哲学社会科学[M].北京: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如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