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创建原因及其特色
2018-01-27刘非
[摘要]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夺取局部政权和全国政权的途径问题。中国的国情和形势决定了以城市工作为中心是行不通的,只有“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才能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①然而,在各个苏区的形成,却有其独特的一面,现就其形成的原因及特色进行论述。
[关键词]土地革命;苏区;原因;特色
[作者简介]刘非(1984-),男,汉族,山西右玉人,南昌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2-0016-03
一、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创建的原因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想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須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将中国的革命事业推向胜利。
第一,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界定。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党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异于俄国,不能盲目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和唯经典著作理论神圣化,应根据中国国情开展革命。对于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早在1926年《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②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在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的同时,提出了“找着新道路”任务。这条光明的新道路的开辟,得益于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这条新道路的杰出代表。毛泽东通过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的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思想,完成了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上的飞跃。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同时,党内其他同志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1929年9月,周恩来以中央名义在给红四军前委的信中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③,已经涉及了“农村中心论”思想。1930年4月,周子敬在给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信中也着重指出:“就现在国内革命的发展态势来看,农民运动发展形势走在了城市工人运动的前面”,“若我党能很好地组织和开展农村工作,势必会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④
由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工作方法,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科学性和实践性。
第二、革命客观形势发展的结果。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下武装先后发起了大小数百次武装起义,其目标都是进攻中心城市,有的虽然占据了个别城市,但不久又被迫撤退了,有的还没有进攻就失败了。诸多的实践证明了“城市中心论”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改变先前进攻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不久后井冈山的革命经验被介绍到全国各地。针对国民党反对派围追堵截,党内少数人对“红旗究竟能打久”的问题产生了怀疑。为此,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⑤党的六大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治路线问题,但全国各地根据地的相继建立无疑代表了中国革命新的发展方向。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正反两方面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和特点是可以被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掌握的,这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周恩来根据自身革命经历所评价的那样:“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决定了要取得城市政权,必须有效的组织广大农民开展农村根据地的建设,积蓄力量,一块一块地夺取敌人的阵地,最后才能解放城市;这是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关系的辩证处理。”⑥
二、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创建的特色
(一)苏区创建的共性
1、建立了各自的根据地。大革命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对外没有主权,对内没有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度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上极其罕见的。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领其余的革命队伍渐次地转入了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创立了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影响下,全国先后建立了大小若干块红色区域:海陆丰根椐地、闽浙赣根据地、闽粤赣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湘赣根据地、川陕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左右江根据地、琼崖根据地、西北根据地等。在中共领导下的各红色执政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
2、开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反动派加强了城市的统治,大肆屠杀和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形势的突变迫使党的斗争方式转变。1927年10月至1928年7月,毛泽东利用湘赣军阀之的矛盾,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攻克茶陵、遂川、宁岗等县城,并建立工农兵政府,为井岗山根据地打了坚实的基础。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井岗山根据地的实力进一步加强。在此期间,湖北、湖南、广东、河南、安徽、陕西、河北等省也发动了武装起义。1928年初,中共中央派周逸群、贺龙以湘西北特委身份领导了湘鄂西武装起义。1929年1月红军主力下山后,在彭德怀领导下的湘赣边界特委和红五军进行了井岗山保卫战,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红五军经过转战重回边界,与地方武装一同开展武装割据。经过两次反“围剿”,湘东与赣西根据地连成一片,湘赣根据地正式形成。在湘鄂赣、鄂豫皖、赣东北、广西左右江等地,开展了相应的武装斗争,初步建立了与国民党反动派相对峙的工农兵政权,同时也拉开了中共局部执政的序幕。endprint
3、建立了相应的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从粤东转入湘南,发动湘南暴动,在章宜起义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3、4月间在两广军阀的联合攻击下,由湘南转入井冈山,同年4月与毛泽东所属武装合编成中国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赣东北苏区: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在领导横峰、弋阳起义后,依靠群众武装建立正式红军独立一团。1930年10月,闽北崇安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成立闽北红军独立团。1930年,根据中央指示,在原江西红军独立一团基础上,成立工农红军十军,周建屏任军长。至此,根据地扩大到闽北、浙西、赣东北地区,形成闽浙赣苏区。湘鄂西苏区:1928年7月,正式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湘西前敌委员会,将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贺龙任军长。1930年2月,以周逸群为书记的鄂西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将中央独立师扩编为红军第六军,孙德清任军长,周逸群兼任政治委员。7月,湘鄂边的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后,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鄂豫皖苏区:1927年11月湖北黄麻起义建立的鄂东军于年底轉至黄陂县后,在年初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从1928年开始,经过革命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第七军改编为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1929年5月,鄂东特委派三十一师师长吴光浩参加商南起义,起义后由起义武装组成三十二师,创立豫东南根据地。1929年10月,中共安徽临时省委在皖西地区组织农民起义,1930年1月成立红十一军三十三师,初步建立了皖西根据地。左右江苏区:1929年12月初,在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张云逸领导下举行了百色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1930年,在邓小平、李明瑞等领导下举行了龙州起义,成立红八军,与左江根据地连成一片,左右江苏区成立。
(二)各苏区创建过程中的差异性
1、某些苏区在进攻中心城市时被迫转入农村。1927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使零星散乱的农民暴动,变成尽可能的大范围内的农民总暴动”⑦在总策略的指导下,各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和大革命失败后农民的情绪,在进攻大城市时遭到了重大的损失,迫使武装力量转入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开始游击战争,建立工农政权,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如井冈山苏区、琼崖苏区、赣东北苏区、东固苏区、湘西苏区。
2、上级指派建立或当地组织自我建立。八七会议之后,中央决定调派最积极的、坚强的、有斗争经验的同志到各省区发动和领导农民起义,组织工农的革命军队,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八月中旬,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组织秋收起义。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国民党军的反扑和起义部队的分散等原因,主动放弃进攻长沙,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进军,从而拉开了武装夺取新政权道路的决心。之后,中共中央先后派周逸群、贺龙、邓小平、张云逸等人分别深入湘鄂西、广西左右江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经过艰苦的斗争分别创建了各自的苏区。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革命形势相对地转入了低潮,在一些城市中的党组织先后遭到破毁,被迫转入地下或潜回农村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继续将革命事业推向高潮。如方志敏的赣东北苏区,李方林的东固苏区。此外,一些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较好地区,通过自身革命的发展,在原有革命基础上将苏区进一步发展,如鄂豫皖苏区、西北苏区。
3、率先建立与影响之下成立的。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初步纠正大革命时期存在的某些错误,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参加武装起义的部队在数省边界或距国民党统治中心城市较远的偏僻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工农政权,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现实可能性。除黄麻起义失败后,鄂东特委提出要学习井冈山根据地方法,“向中央建议要扩大鄂豫皖特区,以创建整个大别山区域的武装割据局面”⑧的大别山苏区外,其它各苏区都是大革命失败后,率先建立起来的红色区域。
4、原始苏区与扩大苏区。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转战赣南闽西。3月20日,红四军前委决定在赣南、闽西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战争,创建新的根据地。8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永和会师,合编红一方面军。经过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西南和闽西苏区连成一片,中央苏区就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
5、几经曲折创建,一次与多次创建的苏区。土地革命后期,党领导下的各苏区纷纷遭到重创。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说: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取得统治地位以来,使得土地革命战争遭受了重创,“丧失除陕甘边区以外的一切革命根据地”⑨,这足以说明了陕甘边区在土地革命时期生存的艰难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性。早在1929年至1931年间,刘志丹、习仲勋等在革命斗争中认识到陕甘边区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带,有利于根据地的建设,建立游击队,开展武装革命。由于党内错误思想的打压和排挤,革命屡受挫折。1933年,经过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区代表和红军的几经努力之下,创立了金照苏区,将革命事业向前推进了一步。
综上所述,全国各红色区域的存在,客观上是国内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经济斗争的诉求在一定程度已经很难解决两大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按照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经济斗争发展的趋势必然上升到政治斗争即暴力革命。然而,红色区域创建的诸多特色,在某种意义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有来自国际共产主义的错误指导和党内教条主义的盛行,而且在革命发展的过程中不间断地出现“两条路线”的干扰。这些问题从侧面上也反映了党在革命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政治、军事组织问题,各种问题的综合变异最终导致各苏区先后丧失,被迫出现战略大转移的局面。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虽然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问题,但解决了当时党内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最终,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将中国革命一步步引向最终胜利。
[注释]
①⑤⑦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③⑥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④周子敬.关于无产阶级领导问题[J].红旗,1930年5月24.
⑧郭德宏.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第1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⑨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