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乡村振兴以“善”为先
2018-01-27张晓艺
张晓艺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内部体制、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广汉把40年前的“三农”智慧延续、传承至今
沿着成绵高速一路向北,一入广汉,放眼望去麦田、菜地交相辉映,在肃杀的冬日里满眼鲜绿。“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广汉示范基地”的牌子树立其中,成片成规模的农业产业、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阡陌纵横的宽敞大道……交织出广汉的乡村振兴画卷。
作为新中國第一轮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深耕川蜀沃土,广汉人向来不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40年前,广汉金鱼公社进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让四川省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撤社建乡,建立起党政分工、政企分开的乡政府,确立了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新体制,并载入宪法。
然而,在农业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和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广汉农村工作要义已经从“敢为天下先”变为了“善为天下先”。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内部体制、优化经济结构,广汉把40年前的“三农”智慧延续、传承至今。
“土改”是“三农”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广汉市积极探索经营权流转改革,引导鼓励农户将分散的经营权流转给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017年,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4.2万亩,流转比例达42.4%。
“资金变股金,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2014年秋季以来,通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构建新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友谊村村民舒军表示:“正是改革,让自己致富梦想成为现实。”
而作为全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村,和兴镇华严村成立了隆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将零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合作社集中,并建立了流转土地农户利益保障机制,切实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华严村党支部书记林兴伦算了一笔账:“每家每户土地流转给大户后,当年人均增收就有905元,而大户也从中尝到了规模化种植的甜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全市迅速行动,以“党建+为村(一个互联网乡村平台)”工作为载体,将基层党务、村务和商务高度融合,全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电商和集体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此外,广汉市立足于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着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2017年,全市已有国家、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4家,农民合作社431个,家庭农场14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1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00余人。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广汉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导力量。
“三农”工作做得好,对农民来说就是钱包变鼓了的充实感。以“农民的名义”,来“善为天下先”,正是当下广汉农村改革发展的哲学思路。把“敢”上升为“善”,就是把劲用在该用的地方,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乡土味道,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走出一条属于广汉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