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的认识”单元整理复习课实例分析

2018-01-27李玉杰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复习策略

李玉杰

[摘 要]复习,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之巩固。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及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以小学数学复习课“大数的认识”为案例,通过教学中的几个片段,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分析,从而寻求优化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数的认识;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24-02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课型之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学年,我参与了学校科组的一次数学课堂调研活动,听了一节四年级 “大数的认识”单元整理复习指导课,感触颇深:在关注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如何优化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之高效呢?

一、案例回放——无奈之声,叹复习课的枯燥乏味

【案例一】“大数的认识”单元整理复习课

1.复习大数的读法

师: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大数的认识,今天我们进行单元复习。谁还记得大数怎样读?

(教师提问了一名学困生,该生答不出来)

师:谁来帮帮她,她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生1:大数的读法应先分级,从高位读起。

师: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生2:读亿级和万级时,与读个级一样,但要在每级末尾加上“亿”字或“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出来,其他位置有一个零或连续多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合起来就很完整了。我们打开课本,齐读“含有三级的数的读法”。

师:读出下面的数:136000,60023000,2047000000。

(学生完成后,师生对答案,再次总结大数读法法则)

2.复习大数的写法(教学过程与大数的读法基本一致)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大数的读法,谁还记得大数的写法呢?(学生七嘴八舌地抢答)

师:好的,同学们的记性都很好,我们打开课本,齐读“含有三级的数的写法”。

师:下面我们完成练习。写出下面的数:六千零七十万,二百二十五万零八百,三十五万四千零三。

(请三位学生板演。全班集体评价、批改、订正)

二、问题分析——复习四“缺”,令复习教学呈现尴尬

复习课不仅仅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尽可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能帮助学生梳理现有知识的有效手段。纵观小学数学教学,很多教师对复习课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复习课的内容都是“學过的东西”,也就使复习课的教学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上述“大数的认识”单元整理复习课的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缺”:

1.再现知识受阻,缺失了主体体现

复习课基本都是上课后才宣布复习内容的,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接着梳理知识点。由于都是逐一回忆,课堂教学经常受阻,特别是提问一些学困生时,学生答不出来。这时教师往往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复习效果自然不佳。案例一中被提问的学困生,最后不了了之,这个学生是真如教师说的“想不起来”还是“没掌握知识”呢?显然,到最后我们都不知道。

2.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了情趣兴致

案例一中的复习课教学,教师按部就班,先回顾知识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长此以往,这样的复习课,教师容易倦怠,学生也没有了学习的劲头,又怎么会有复习的高效率呢?

3.重复学习低效,缺少了沟通交流

案例一中的“大数读法与写法”教学方法枯燥无味,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也不多。对于整理复习课,教师往往主观意识很强,很少考虑到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由于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重复学习状态。

4.练习形式单一,缺少了思维发散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机械照搬课本的练习,学生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熟练与巩固的层次上。同时,练习的设计过于简单,形式单一,缺乏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的优化练习,没能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实现知识迁移。

三、实施与改进——实例跟踪,让复习课策略优化

找出了问题所在,我们科组一起对“大数的认识”单元整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由同一教师再次尝试执教。

【案例二】“大数的认识”单元整理复习课

1.课前复习、预习: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写在练习本上。

2.复习大数的读法与写法

师: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课前的复习成果吧!

(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梳理的知识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梳理成“知识树”)

师:在小组交流时,大多数同学都很积极,总结、概括能力都有了进步。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知识树的内容进行复习。

师( ppt出示图片:中国儿童网10010000;中国基础教育网90100000;儿童教育网140020000):老师调查了几个网站的点击率,大家快来看看吧!你能把它们相应的网上点击率读出来吗?同桌互相读一读,并说说是依据什么读出来的。

(由于图片十分有趣,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生1: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生2: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其他位置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师:有些读数与写数是一对好朋友,你会写这些数吗?

(学生自主复习“大数的写法”;学生自学后汇报,教师只需重点提示和强调)endprint

师:有些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该怎么写,要注意什么?

生3:要注意的是,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零”。

3.综合练习

师:下面我们进行综合练习,看看谁是数学小能手。(ppt出示以下题目)

(1) 比一比:645010020、45600321、45678900、6457009、4650012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2)“我是小法官”判断题:(略)

(3)竞赛抢答(看谁最聪明)

①0、1、2、3、4、5、6、7八个数组成的最大的数是( ),组成的最小的数是( );

②在1234这个数前面加上0、9、8可以组成( )个数,分别是( )、( )、( )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4)家庭作业(撰写数学日记《我学习“大数认识”的收获》)

四、反思与收获——连片结网,让复习课别样精彩

1.连片结网,系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连片结网的复习课堂,首先要有一个对知识梳理的过程,梳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 案例二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采用了合适的形式,把知识进行整理,梳理成“知识树”。这样,不但使知识系统一目了然,长此以往,还可以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增强热情度

有趣和生动的情景可以使复习效率事半功倍。虽然复习课的内容没有新鲜感,但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一种新奇的复习情景,就能有效激起学生继续探究旧知识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案例二中,教师用ppt出示网站的截图图片,提出“老师调查了几个网站的点击率,大家快来看看吧!”这样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了乏味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总结学习,自主反思,培养良好习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反思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通过反思可以总结学习经验与教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案例二中,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尾”都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例如,注重课前预习反思,让学生先结合课本,自己回顾、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上课伊始就小组交流,在学生汇报时,教师边板书边把单元知识梳理成“知识树”,让知识系统一目了然。在课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复习“数的写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复习中反思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教师把握时机补缺补漏,引发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培养反思的习惯不仅在复习课的课前与课中,课后也是一个契机。教师布置了撰写数学日记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及还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反思中继续完善认知体系。

4.熟能生巧,科学练习,提高数学能力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不同。练习课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重在通过解决综合性问题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中设计练习的关键是要体现数学思想,贯穿数学方法,构建数学知识。案例二中的综合性练习,形式多样,呈现方式兼顾了趣味性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性。

数学教学像广阔而美丽的天空,如果教师能从“连片结网、创设情景、自主反思、科学练习”等方面优化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定能从“教”复习转向“学”复习,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游家水.小学数学主动发展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 吴存明.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责编 金 铃)endprint

猜你喜欢

复习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