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的问题及完善策略探讨
2018-01-27肖芸
肖 芸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理论的推广普及,并积极主张以事前预防为首要任务,以制度规范建设为依托,以推动单位管理取得实效。当前,我国应将目光瞄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出现的不利因素与主要弊端,客观理性地为改善管理现状献计献策。
一、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主要问题
(一)内控观念不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若没有建立意识形态的观念基础,就无法更好地开展实际工作。相关工作者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理解,不能合理解读相关内控制度的设计标准与约束力度。工作者对内部控制的观念意识树立不稳,直接影响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贯彻和有效落实。一些事业单位从主要干部开始从上至下都对内控意识的建立产生了片面解读,他们将内部控制工作视为毫无意义的事情;还有一些单位人员内控意识观念虽加强了培养,但会把内控的执行对象限制在财务部门的职权范围内,认为内控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在讲解内部控制理论时头头是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敷衍虚幻、照抄照搬,很多内控工作流程不明确、业务不精细,效果不突出。
(二)专业素养不高。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依然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支撑,显然具有相关专业理论与技能的人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人员的能力足够强,事业单位原有或新设置的运行制度才能被正确解读和执行。我国有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并非出自对口专业,甚至很多都是从其他岗位中抽调过来的人员,他们对如何开展高效内控管理所需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掌握不到位,不熟悉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体制机制与业务流程细节,而所在单位也未重视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这样就会使单位内部所有人员都处于低效能状态,整个工作能力得不到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偏下。不少工作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时并没有会计法律制度与核算原则等概念,对于会计科目与账目之间的关系也是模棱两可,往往导致所接触的会计管理存在大面积信息失真的情况。
(三)职能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一定程度上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更有效的专业制度。这在不少事业单位中并不能有效形成,主要是个别事业单位针对单独几个部门安排内部控制制度后,仅仅会出现对高频事务的正常约束,并不能将所有发生在单位中的事务进行有效规范。为了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顺应改革变化趋势,事业单位加强了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同时对参与制订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同步要求,能够基于本单位实际来完成内控制度的建立。
(四)内部监督不合理。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框架设计中,一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监督机构,并不会新增部门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单位的审计部门承担了对所有会计财政活动的监督,但事实上在很多单位这样的监督职责被施加在其他部门上,并不能真正的发挥有效监督功能。当然,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事业单位,不能正视自己所设的审计部门监督会计工作的职责体现,没有重视发挥部门工作实效。
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主要问题的改善策略
(一)增强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事业单位应该从领导层开始,逐层加强内部控制意识,不断推动内控制度的严格执行,因此应该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意义重大。首先,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应对一定周期、一定范围内的内控工作保持高度重视,主动加强内控知识培训学习,正确解读内控制度体系内容。要将内控工作放在阶段性重点工作序列中,要通过学习掌握坚实的内部控制知识,单位领导要全面理解内部控制制度,要逐渐将内控管理升级为中心工作,积极营造事业单位的健康内控氛围。其次,事业单位的领导接受考核衡量时,内控制度建立与落实执行情况也是重要考察内容之一,通过这方面的考核,能够让领导在学习上更加重视,从而增加内控时效性。第三,事业单位领导应积极带领单位员工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同时着力优化各项制度能够在员工范围内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这样才能全面推进单位内控工作。
(二)深化内控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主要的执行者仍是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因此,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效率,前者的素质越高,后者越能够朝着事业单位既定的发展目标迈进。事业单位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升。一方面,要不断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的择优选拔制度,要梳理单位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资源优势,设置相关岗位,明确具体的岗位要求与职责,不断选拔能够满足岗位要求、匹配岗位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理论与技能要扎实充实,同时还应有相关工作经验,对内控管理的各流程与环节条件掌握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在职培训与再教育,财务管理人员要持续跟踪学习本专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新政策动向,要在日常工作中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计划,同时事业单位也应该不定期组织某些专题培训活动,保持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以高素质、高职业道德、高律法基础等要求为主,早日跻身优秀内控员身份。
(三)优化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行动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引导与规范。因此事业单位首先要能够基于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并健全自身内部的控制管理体系,可参考其他单位的已建模式,挖掘其中的内涵,从而在本单位中建立可与其他内控制度相统一、相协调的内控制度。其次要优先对本单位中的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于高素质的人员要进行能力层次再提升,使得这些高素质管理人员能够带动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获得成果。
(四)加强多部门的内部控制监督作用。首先,应该将事业单位的有关财、税、审等部门按照一定的联动机制紧密起来,做好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可以在单位内部建立更完善的监督体系,在体系中要强调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体现,积极鼓励公共媒体的参与,共建和谐舆论监督体系。其次,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工作人员要明白手中的权利有一定的关键性,同时需要主要领导来带领发挥审计部门的重要监督审计作用。第三,内部监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不断积累和调整校正的过程,工作人员要对监督工作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努力调整后续思路,确保内控管理的合理性。
结束语
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建立更加稳定的内控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单位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与高效性。事业单位应认清内控管理是系统性工程的本质,从长远角度来拟定内控制度,不断推动事业单位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1):90-91.
[2]况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策略[J].中国市场,2015(37):112-113.
[3]李晓峰.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策略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