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协调成本效益分析

2018-01-27樊小慧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税法会计准则纳税人

樊小慧

税务会计在20世纪末还只是财务会计下的一个小分支,主要目的是满足企业财务核算的需要。随着我国税收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会计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税务会计也因此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分支,并与财务会计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由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随着制度的变化而逐渐加大,使得很多企业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财务管理成本。对此,人们需要认识到这些成本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财务费用,这对所有企业和监管部门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因“财税差异”产生的多余成本

(一)纳税遵守成本

纳税遵守成本主要是指纳税人因纳税需要而必须承担的开支。这一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纳税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的收入相对于应纳税率而言是可接受的,那么纳税人就会纳税,否则便可能出现偷税、漏税等违规行为;另一方面,鉴于税法过于复杂,以及具体规定不明确等原因,会更容易使纳税人对相关条款产生误解,从而出现不必要的违规行为,增加其纳税遵守成本。

(二)纳税监管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必然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公民纳税意识不强,财税分离会直接扩大这种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逃税、偷税、漏税更为频繁;第二,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化会使得两者相互牵制,降低执行效率及监管效率;第三,对企业而言,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也容易使得其与监管部门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例如,税法与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规定,往往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企业与监管部门各执一词,难以解决。

(三)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一般是指纳税人在涉税活动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制定部门不同,从而在实务中会使纳税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违反某些规定,被迫缴纳罚款或滞纳金等。涉税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很多环节中,如果企业疏忽大意,就极有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四)财务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一定的费用支持。由于财税差异的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学习税法的相关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差异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光这一项学习成本就很容易让企业增加大量开支。另外,在财务核算方面,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都是硬性规定,因此企业只能按照上述规定,遵循会计与税务分别核算的做法。在此期间,税务与财务在固定资产折旧、或有事项、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就很容易使得企业增加很多核算成本,并且降低整体的财务管理效率。

(五)人员培训

毫无疑问,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专业财务人员的支持。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尚不足20万人,很难满足大多数企业的需要。然而,考虑到财务与税务的差异需要财务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并且在实务中花费大量时间去积累经验,其中的时间成本就十分巨大了,对企业而言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减少非必要成本的途径

(一)税法与会计准则应相互协调

以企业所得税法为例。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因此其奉行的原则为保护股东利益,但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基本原则为公平和效率原则。对此,人们应当考虑在原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达到双方的协调。一方面,公平和效率原则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应当继续保留在税法之中。不过,税法仍然需要与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相协调。会计准则保护股东利益,但因此增加了很多税法中尚不明确的内容(例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等),为了减少双方的差异,税法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性内容以达到协调的目的。另一方面,尽管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准则接轨,但仍可以根据我国经济具体情况来保留某些内容。这不仅能保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还能控制其与税法的差异性程度,不至于出现两套不同的财务体系。

(二)降低企业的纳税遵守成本

如果企业的纳税遵守成本过高,就更容易出现一些违规行为。对此,有必要在政策与监管层次做出改变,降低纳税遵守成本,从而使更多纳税人能够自愿纳税。具体来说,第一,上级部门可以将税制清晰化、简单化,从而减少界定不明确的内容,降低纳税人的纳税遵守成本;第二,对于内容确实较为复杂的税种,应以图表等简明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避免纳税人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第三,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其应当在注重纳税公平上花费更多精力,而非仅仅注重纳税期后的检查事项。

(三)压缩企业避税行为的空间

由于财税差异的存在,有的企业可能会通过两者的差异来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实现避税,这对税务部门而言是不小的损失。不过,归根到底,这还是由于纳税成本过高以及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所致。因此,为了压缩企业避税行为的空间,上级部门有必要对法规的条款做出限制,并针对企业常用的避税方式进行税法调整,这主要包括公允价值和资本公积等方面的调整。

(四)重视税务风险

大多数企业在其财务管理中往往都有较为成熟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并且财务人员也有一定的财务风险意识。不过,税务风险作为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项风险,企业也应当建立起相应的税务风险意识,从而降低因无意识违规行为导致纳税成本增加的可能性。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两个方面,对企业运行效率影响颇大,因此必须得到企业相应地重视。尽管目前的财税差异会使企业和监管部门产生很多额外成本,但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只要上级部门能够对法律法规进行持续性的修改和协调,并且企业和监管部门能够严格主动遵从法规的相关规定,这些成本实际上并非不能避免。总的来说,我国财税法律体系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赵栋.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探究[J].经贸实践,2016(22):91.

[2]冯亚辉.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应用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29):259.

[3]孟庆仙.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205.

[4]母大女.浅谈企业财务与税务之间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2(02):63.

[5]姜永环,姜永成.浅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0(16):143-144.

猜你喜欢

税法会计准则纳税人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逾期清税情形下纳税人复议权的行使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转换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增强可操作性 注重实际效果——《环境保护税法(草案)》面临六大问题需进一步明确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