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2018-01-27张锋
张 锋
前言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同时汇聚着各类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人力资源作为组织中的重要资源和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依托,人力资源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这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有力确保事业单位履职尽责的基础保障。为此,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重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把充分有效地管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总体来看,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利于单位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事业单位顺应改革的需要,积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从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理念仍然相对落后,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单位管理层及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够重视;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基本上还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往往只负责薪资管理、档案管理等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对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涉及不到位,缺乏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有效管理,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充分激发人才潜能,没有真正完成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因此,树立先进、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至关重要,是进行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调研发现,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大多数不是专业出身,加之培训机会有限,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认知程度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在具体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不能很好地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主动作为,而是墨守成规,往往以“事”为中心,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日常事务上,不注重对人的关心和关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对此,事业单位需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建设,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将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保证其切实履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努力形成单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用人局面,从而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效能不断提高。
(三)岗位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着重对人进行管理,而每个人又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对岗位的管理。事业单位对于岗位的设置应该坚持严谨、合理、科学的原则,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往往缺乏对岗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出现岗位设置不科学、人员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进而造成事业单位活力不足、人员流动不畅、工作效率不高的局面,这些都势必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在事业单位内部合理设置岗位、优化人员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确保事得其人、人用所长显得尤为重要。
(四)人员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近年来从国家政策层面推进对事业单位的人员实施绩效管理,可以说是对人员激励机制的有力推动。对此,事业单位不断探索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提升工作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人员激励工作还不够重视;激励措施单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失衡;绩效考核体系粗放化、考核内容笼统化,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五)人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培训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而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人才使用、轻人员培训”的倾向,培训途径和培训内容相对比较少,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对员工缺乏持续的培训教育,往往直接影响到员工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必将产生不利影响,也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思维决定着行动,观念是个人和组织行动的无声指令,对个人和组织的行动具有隐形的指导作用。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重要战略资源的意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运用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立足单位实际,优化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思维模式,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利于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二)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建设
针对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问题,一是对新进入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人员进行严格把关,优先考虑将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调整充实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来;二是重视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技能,推进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最大效益、取得最大成效。
(三)完善岗位管理工作制度
针对岗位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注重建章立制,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岗位管理工作制度,从制度上对岗位进行科学化管理,并且对制度进行合理及时的修订,防止出现制度滞后的现象。其次,岗位上的“事”靠“人”来做,岗位管理工作必须从岗位分析和人员配置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着力加强岗位分析,对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等进行细化分析,在进行岗位设置时,要以工作实际需要为前提,因事设岗、按需设岗,使岗位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因岗择人、事得其人,用活用足人力资源,形成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良好局面,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力求单位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岗位工作效率最优化。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合理的人力资源激励措施是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一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激励机制比较缺乏、考核制度操作性不强,甚至考核评比中出现论资排辈现象的情况,一是单位管理层要对员工激励工作重视到位、认识到位、部署到位;二是要丰富激励措施,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手段,如:薪酬激励、职务晋升、外出脱产培训、目标激励等,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按需施策,务求实效;三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区分不同岗位,细化评价标准,运用现代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对员工的德、能、勤、绩、廉全面进行考核,精细科学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采取客观有效、具备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标准,并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充分发挥考核对员工的引导、激励作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事业单位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切实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完善人员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工作长效机制。从培训对象来讲,对新进员工实行岗前培训,对在职员工培训力求达到常态化;从培训内容来讲,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实完善培训内容,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从培训方式来讲,要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形式,规范培训工作,保证培训效果。同时,鼓励员工本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注重个人自学,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通过加大员工的培训学习力度,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为事业单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结语
在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需从更新管理理念、提高专业技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重视员工培训等方面着手,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为有效发挥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建议[J].现代商业,2016,(20):140-141.
[2]张海燕.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6,(6):64-65.
[3]崔婧.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改革方向研究[J].新经济,2016,(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