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2018-01-27唐帆
唐 帆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鹅蛋黄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项端有一围细致清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等功效。由于野生资源较少,市场价值很高,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竹荪都是通过林下人工栽培获得。但而林下竹荪栽培易受山林地地势、坡度、林间密度、树木杂草等多困素影响,而大田栽培不仅地块更易选择,易管理,产量高,品质优,采收方便,省工增效等特点,为更多农民所接受和掌握。近年来,我县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发展大田竹荪栽培,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取得可喜成效,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一、稻田选择
1.1 选择土壤肥沃、交通方便,无污染、不易结块、排灌方便、三年内未种植过竹荪的水稻田。
1.2 清理杂物,翻土建畦。畦宽60-80厘米,沟宽40-60厘米,长度根据田块大小而定。土块不可整得太碎,以利通气,自然曝晒10~15天,杀灭大部分病菌及虫卵。
二、原料准备
1月初将新鲜的竹屑堆置于种植田块附近,按每亩(约667平方米,下同)40千克的标准边翻料边添加尿素,自然发酵1~2个月。3月初将发酵料运入种植田块铺展,料厚约20厘米,每亩用量4.5~5吨,过10~15天后播种。
栽培管理:一般可分为纯菌种压块法、纯菌种直播法、生料栽培法,其中以生料栽培法最为普遍。主要有三层料夹两层菌种、两层料夹一层菌种,一般多采用第2种方式。
播种方法:在畦内铺上10-15厘米厚的培养料用块状菌种点播,然后撒一层3-5厘米培养料盖面即可,每平方米用料 15-20公斤,350克菌种 1-2瓶。播种后用预留沟面的细泥覆盖1-2厘米厚,形成中间高、两边低弧形,然后再盖稻草或杂草,以不见土为宜,防止雨水冲刷引起土壤板结,起到保湿防晒、作用。若气温低于15℃可再加盖薄膜。
三、品种选择
3.1 品种选择:选择中高温型菌类,一般安排在春、秋两季播种,具体应视品种和栽培场所而定。如选择“古优一号”等优良品种。
3.2 栽培时间:3-5月均可,栽植后当年夏季长子实体,6-9月即可收获。
四、田间管理
4.1 菌丝培养期管理
注意田间排水、防涝,过湿易导致菌丝霉烂。此阶段由于培养基内固有的含水量足够菌丝生长所需,一般不必喷水。若持续天晴,覆盖物干燥或覆土发白,则应及时喷水,以免影响菌丝生长。喷水宜少不宜多,即菌丝生长期、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做好遮阳、防雨,保持温度在22℃左右。加强通风换气,每天通1次,每次半小时。
4.2 出菇管理
出菇前搭盖好荫棚,即菌丝爬上料面时,在畦床上搭建遮阳网大棚。用空心钢管、水泥柱或竹木按长、宽、高分别为3×4×2米规格搭建大棚,大棚立柱顶端用铁线按东西、南北呈四方形拉紧,田边打木桩牵引固定,用90%遮阳率的遮阳网覆盖遮阳。雨季注意田间开沟排水,防止积水浸害菌丝。菌球生长期,除阴雨天外,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持相对湿度在90%以上。出菇期若持续干旱,采取夜间灌跑马水,保持沟底浅度蓄水。喷水时应掌握:覆土发白时勤喷,竹荪蛋小时轻喷雾状水,菌蕾大时多喷、重喷,晴天多喷、阴雨天不喷,使子实体在适宜的湿度下正常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
竹荪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菌蕾萎烂、托膜增厚、破口抽柄困难、子实体变异等现象,直接影响了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预防措施:(1)挖深畦沟,排除积水;(2)挖去畦床两旁外沿覆土,用毛竹管插进畦床料内,让空气透进基料,蒸发内含水分,然后覆土。(3)增加通风次数,适当延长通风时间;(4)调节荫棚遮盖物,避强光晒照。虫害主要是白蚁、蛞蝓等,白蚁可用灭蚁灵诱杀,蛞蝓用石灰粉撒在其活动处驱杀。
六、采收及采后处理
6.1 采收
当菌裙散至离地约1/3菌柄时可采收,一般在早上6-10点钟采收为最佳时间,竹荪开裙,菌盖和孢子泥易剥离,即可采收。采收方法:剥离菌盖、孢子泥和菌托,用小刀从菌托底部切断菌柄基部。装竹荪的蓝子要用棉布或薄膜垫上,以免擦伤竹荪和粘上泥巴,要保持菇体的干净和完整,被孢子泥和泥土污染的竹荪用清水洗净。采收高峰期,没有马上进行烘干的鲜竹荪,要放进冷库冷藏保鲜,要烘干时才取出,以保持鲜竹荪菇型。
6.2 烘干
烘烤框架最好使用竹制品或无异味的木制品,层架高度20-23厘米,层数量10层为佳。摆放时鲜竹荪要求头尾一致、厚度均匀、紧实度自然摆放,放入烘烤层架之间要有3厘米左右的间隙。
6.3 包装,冷藏保鲜
干品竹荪极易回潮,散失香味。因此,烤完结東后及时完成分级、包装,密封后放入冷库在2~4℃冷藏保鲜。没有冷库的要放在阴凉、干燥、无光的低温房间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宜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