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破解衢州乡村振兴发展瓶颈
——基于衢州市6个村的调查
2018-01-27吴三才
□吴三才
衢州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新发展理念,吹响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乡村大花园建设”的号角,致力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进一步破解衢州乡村振兴发展之瓶颈,加快建设衢州“强、富、美、和、安”的乡村大花园奔跑进程。近日,笔者对柯城区随机抽选了6个村70余村民进行实地走访座谈了解,从衢州乡村发展现状、瓶颈制约因素等进行实证剖析。
为破解乡村振兴发展之瓶颈,加快建设衢州“强、富、美、和、安”的乡村大花园奔跑进程,笔者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随机抽选了6个村进行实地走访及座谈了解,从乡村发展现状、瓶颈制约因素等进行实证剖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激发创业能动性,发挥“领头雁”的引领作用;加快土地确权和整理,扩大特色生态农业规模发展全覆盖;发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聚乡村集体资金惠及民生;坚持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导,促进乡村振兴衍生发展等建议。
衢州被调查村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从抽中的6个调查村统计报表情况看,农村常住户数约为3109户,农村常住人口数约为8978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数约为6368人,农村从业人员数约为5773人,其中从事农业人员数约为2116人,占农村从业人员数的36.7%。
(二)产业发展情况
1.基础条件情况。调查村共有耕地面积约为6945.5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约为5535亩,通过验收的高标准农田面积约为1130亩。但耕地碎片化居多,灌溉排涝地域间不平衡。
2.农业组织情况。调查村共有家庭农场数量为17个,农民合作社个数为8个,规模化发展、抱团经营发展进程仍需加快,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组织应进一步增加。
3.特色产业情况。6个调查村中,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数量为2个;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户数为40户;开展住宿餐饮的农户数和单位数为35个;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数为34户;“三品一标”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均为2。
4.农业设施情况。调查村现代农业设施占地面积约为304.5亩,占耕地面积的4.4%,现代水产养殖设施占地面积约为600.4亩。
5.农业机械化情况。调查村粮食机耕面积约为3410亩,粮食机播面积约为410亩,机收面积约为3400亩。
(三)生态环境情况
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以铁腕抓环境整治,在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乡村脏乱差乱象得到了彻底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资源利用率高。以创建美丽牧场为契机,加大对畜禽粪便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多数乡村都实现了清洁能源的使用;农田节水灌溉面积逐年扩大。调查村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95%以上,使用清洁能源农户数比例达90%以上,农田节水灌溉面积约500亩。
2.环境治理好,质量明显改善提升。在衢州市委市府推动美丽乡村倡导和推动下,推出了“贺田模式”垃圾分类处理模板,加快消除“赤膊墙”行动,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有机肥宣传使用,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环境美化洁化扩面提升。6个调查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排污设施普及率达8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月生活垃圾清运量203.1吨。农作物每亩化肥使用量不超过75公斤、农药使用量不超过1公斤。
(四)乡风建设和乡村治理情况
1.乡风建设投资力度大。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教育建设,在体育健身和文化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普及健身场所、图书室和文化馆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成立乡村腰鼓队、排舞团体、拔河比赛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6个调查村共组建农民业余文化组织9个,其中余东农民画家团体扬名在外,中宣部领导题“种文化”三字;体育健身场所7个;村图书室和文化馆6个;教育普及率达100%。
2.乡村治理有序。发挥村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管理制度,调动村民参会议事积极性,保障基层民主参选率,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加大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共建和谐文明美丽乡村。据了解,6个村村民基层民主参与率达到了90%,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每年7场次以上,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5场次以上。
(五)生活水平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农业经济规模发展和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日益完善,生活基础设施改善迅速。6个调查村村域之间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有差距,村民人均住房面积大于33平方米以上;新农合医疗参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高;乡村自来水普及率80%以上;乡村公路通达95%以上;卫生厕所改建率达87%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80%以上,城乡生活差距逐步缩小。
乡村振兴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一)乡村“领头雁”带头致富“蝴蝶效应”作用有待发挥
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前端基层工作者、管理者和“领头雁”,立足村域特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彰显吃苦创新带头致富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和带领村民实现本村域乡村振兴发展责无旁贷。但从走访调研情况了解,少数乡村“领头雁”只是上情下达的传话筒,缺少开拓精神,引领作用不强,村域经济富在个体,而没有发挥“蝴蝶效应”惠及整村。
(二)土地确权、农业基础建设、规模发展进程依然缓慢
土地确权有利于土地整理和规模连片流转,减少抛荒地,便于机械化耕作。从调研走访了解,各乡村土地确权进程不一,耕地碎片化、高低不平情况十分突出,部分乡村灌溉水利设施、抗旱排涝能力、机耕路建设跟不上现代规模农业发展需要,农业组织规模发展数量难成气候。
(三)自身“造血功能”缺失而导致乡村发展资金困难重重
当前,多数乡村都是靠政府扶持发展,自我创新、挖掘乡村资源自我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可持续振兴发展理念缺失,集体经济缺少“造血功能”筹集资金能力,据走访调查的70户村民反映,当前影响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缺乏的占92.8%,乡村振兴发展启动资金来源困难重重,将会出现“无米巧妇”的尴尬境地。
(四)农业产业生态发展占据乡村振兴发展主导地位不明显
农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首先要以农业产业生态发展为主导,其他产业为补充,农业产业生态发展投入主导不明显,效益不高对从业者不具有强磁力,延缓了“三农”发展进程。
(五)科技惠农和人才支农渠道窄,农业产业磁力弱化发展慢
农业产业不具有拴心留人的环境,产业效益不高,风险性大,农业科技转化成果缓慢,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农业产业磁力弱,科技惠农、人才支农渠道窄,从走访调查的70户村民了解,有67.1%的村民反映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51.4%的村民反映是技术紧缺,桎梏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拉长乡村振兴发展的时间表。
(六)农产品滞销是制约乡村农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短板
农业经济发展主要在于产品销路,而不是在于生产,销路决定生产并刺激生产。近年来,农产品滞销给农业经营主体带来的阵痛,是桎梏农业发展效益的主要短板。如今年衢州柑桔滞销造成农户亏本严重,极大的挫伤了桔农种植积极性,让村民失去了农业生产的动能,导致对来年柑桔种植放弃管理,给乡村振兴发展造成了经济效益影响。
(七)村集体经济“堰塞湖”导致乡村振兴发展启动资金窘态
衢州乡村地处山区、丘陵、平原等不同地貌,村域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客观因素差异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乡村没有集体产业,集体经济收入匮乏,村集体经济“堰塞湖”导致乡村振兴发展资金处于窘态,村组织致富带头人虽有振兴发展乡村经济之念,却无启动资金支助,导致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起步延缓。
几点建议
(一)激发乡村干事创业能动性,发挥“领头雁”的引领作用
新时期以党的建设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基层乡村党组织作为引领村民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前端决策者和执行者,要担负统领村域振兴职责,增强使命感和担当意识,聚乡贤,借力发展,发挥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把村民团结在村组织周围,凝心聚力带头干,充分发挥干事创业能动性,发挥“领头雁”带头致富,衍生“蝴蝶效应”,促进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强考核监督机制,加大干事创业宣传力度,让会干事能干事的基层“领头雁”有用武平台,打破乡村常规平淡发展的格局,激发乡村干事创业能动性,同时,严格担当与奖惩机制,确保乡村振兴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快土地确权和整理,扩大特色生态农业规模发展全覆盖
各级村组织要加快对本村域农户田地进行确权登记,把经营管理权集中在村组织,同时对确权登记的耕地进行连片平整,维护好水利灌溉设施和机耕路的修复,并及时按照村域蓝图把土地集中流转给规模主体,发挥土地产出效能,消除抛荒地和小水糖的耕地浪费,全覆盖扩大农业生态规模发展村域,有效提升耕地利用和给村民增加土地分红收入。
(三)发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聚乡村集体资金惠及民生
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乡村经济发展,各级村组织要转变发展理念,要从村集体自身经济发展找“源泉”,发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政府扶持资金只能作为乡村发展基础建设投入的补充,消除依靠政府扶持补贴求发展的错误思维。各级村组织要结合本村域特性,善于找准适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载体,聚乡村集体资金惠及民生。政府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路还要靠村集体自己驾驭。
(四)坚持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导,促进乡村振兴衍生发展
乡村振兴发展要着眼于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主导地位不动摇,政府和各级村组织要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政府有关部门应把对乡村发展扶持资金倾斜到农业产业发展上来,建设农业产业发展观光园区替代乡村公园,以农业生产体验园替代乡村体育设施配套投资,达到经济发展效益与乡村振兴发展共赢。
(五)加大扶持力度,拓展科技惠农渠道和激发产业强磁力
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和人们陈旧观念作祟,加之近年来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差,农村劳动力中青壮年劳动力逐年流失转向二、三产从业,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科技下乡载体少,农业技术帮扶难普及,农业产业发展磁力弱化。政府部门应把农技下乡、农业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农业转型发展引领作为支农惠农的重点,做好农技传帮带,让经营主体得到实惠,不断激发农业产业强磁力,吸引和鼓励年轻从业者成为农业产业的生力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弄潮儿。
(六)推行产业融合链式发展,完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单一的农业产业发展,不能实现产值及其附加值的最大化,只有在二三产业融合链式发展的驱动下,去短板,产业间相互借力共赢发展。如在乡村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中,融入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企业和三产链(电商、采摘游、农家乐、鲜活农产品小区配送等服务),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业产值和附加值最大化,触发农业产业活力,完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繁荣发展。
(七)立足村域现状挖潜力谋借力,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步伐
乡村党组织要围绕本村域自然资源优势,挖掘村域乡贤潜力,鼓励引导返乡创业,为家乡振兴发展凝聚合力,或引进产业集团借力发展村域经济。各级党组织要立足乡村振兴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乡村发展氛围,谋定而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