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四十载 改革开放铸辉煌
——桐庐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18-01-27浙江桐庐县统计局课题组
□浙江桐庐县统计局课题组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桐庐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四十年来,桐庐相继跨入“浙江省小康县”“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百强县”“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县”“中国最美县”“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纵观桐庐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主要成就有八大方面。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桐庐人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持续攀升,人均GDP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昌盛;交通事业飞速前进,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打造中国最美县,城市化建设成绩斐然;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今非昔比。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人均GDP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GDP)突破四百亿元、达到420.16亿元,比1978年的1.56亿元增长268.33倍,可比价年均增长11.7%。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25.15亿元,比重为6.0%,比1978年下降了29.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212.09亿元,比重为50.5%,比1978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82.92亿元,比重为43.5%,比1978年上升了30.1个百分点。
2017年,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01693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达到15062美元,标志着桐庐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按世界银行“国家发达程度的划分标准”,全县达到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改革开放四十载,桐庐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旧体制下长期累积起来的潜力集中释放,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纷纷走出耕地,从事非农产业,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崛起,桐庐的农业开始蜕变。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加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子。改革开放四十年,桐庐农民收入增长100余倍。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加之做好“两山”文章,桐庐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2013年,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首届全国生态文明论坛、全省加快推进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现场会先后在桐庐召开。
从以农为主到工业强县,桐庐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桐庐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乡镇工业迅速崛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乡镇工业在整个工业经济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经过数年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现代化标准的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七个重点工业功能区展现在桐庐的大地上,许多境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创业。
跨入新世纪后,桐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先后确立了“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由农村工业化向全面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转变。
近年来,本届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深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磁性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
201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96.31亿元,比1978年的0.73亿元增长268.92倍,可比价年均增长13.6%。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
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昌盛
改革开放以前,在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还不具备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基础,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1978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仅0.21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9%,这一时期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桐庐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迅速扩张,占GDP比重大大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强,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些新兴服务业从无到有,方兴未艾。2017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82.9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3.5%,比1978年提高34.6个百分点,1978-2017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可比价年均增长12.7%,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1个百分点。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1982年,桐庐纳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1999年以后,每年接待中外游客都达200万人次以上,雄踞中国县(市)级旅游之冠。
经过多年开发,桐庐已成为探胜访古、登山戏水、纵情野趣、寻觅绿色生态、领略民俗风情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超过五百万人次,2014年又跃上千万人次,2017年达到1529.30万人次,全社会旅游业总收入达160.88亿元。桐庐荣获浙江省“全域旅游十佳发展县”“中国优秀旅游名县”称号。
繁荣兴旺的商贸业。近年来,桐庐坚持扩消费、谋创新、惠民生、抓项目、优环境,深化流通领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商贸流通创新发展,努力实现商贸服务业“实力提升、环境优化、消费强劲”的发展目标。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64.86亿元,比1978年的0.35亿元,增加470倍,年均增长17.1%。
迅猛发展的外贸业。改革开放以来,桐庐许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不少企业把产品的市场放在了国外,一些行业的发展依靠出口拉动,从而拓宽了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出口企业不断增加,出口总量连年攀升,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例不断上升。2017年,全县外贸出口供货值达167.03亿元,海关进出口总额74.78亿元。年末,外贸生产企业达1062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386家。
快速兴起的物流业。桐庐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目前,快递业务量占全国的55%之多。中国国际快递业大会永久性会址落户桐庐,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桐庐帮”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加入到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队伍当中,2017年(桐庐)实际税收达到2.16亿元。
迅速崛起的电商业。桐庐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创新电商发展模式,营造新环境,建设新体系。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探索推行“互联网+乡村旅游+农产品上行”桐庐模式3.0版,破解农旅电商上行瓶颈,积极开展“跨界计划”,全面系统推进桐庐电子商务发展。成功创建“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县”“浙江省电子商务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全县183个行政村都成立了村级服务站点,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淘宝”全覆盖的县域。
交通事业飞速前进,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人远天涯近,来去更便捷。1978年末,桐庐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仅262公里,改革开放以来,公路通车里程又增加近1600公里,至201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849公里,公路路网密度达101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县域60分钟交通圈,杭黄铁路即将通车、一个以公路、水运、铁路三种交通方式互通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信息产业走向现代化。信息产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7年,全县通讯业务收入5.00亿元,年末全县电话用户73.65万户,其中移动电话66.88万户,拥有量为162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26.90万户。
着力打造中国最美县,城市化建设成绩斐然
昔日的县城仅富春江北岸3.5平方公里,桐庐县委、县政府着眼未来,用发展的眼光规划城市,适时提出县城“跨江发展”战略,经过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成功地实施了县城“跨江发展”战略,把“一川如画”的富春江点缀为城中“内河”。今日,富春江上两条彩虹(经过县城亮灯工程,两座大桥成了靓丽多姿的彩虹)把新旧两城区紧紧融为一体,县城建城区的范围扩大至19.75平方公里,从空间上来说,目前的县城是过去的5.5倍之大。“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美县”“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国字号荣誉落户桐庐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创建省级科技强县、省级教育强县。跨入新世纪以来,桐庐全面实施“科技创强”三年规划,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开展专利试点县工作。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浙江省科技强县”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桐庐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面启动“教育创强工程”,提升学校档次和办学水平,让更多的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通过国家验收,特色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效明显。2017年末,全县已拥有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3个,浙江省教育强镇、街道14个。
实施“文化提升工程”,文化名县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桐庐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实施“文化提升工程”,文化名县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利用桐庐丰富的古诗词资源,成功创建“中国诗歌之乡”。越剧、故事、小品、剪纸四大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桐庐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医疗卫生条件日渐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桐庐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县)”称号。2017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330个,各类医疗病床1943张;卫生技术人员3605人,其中执业医师1156人、助理执业医师234人、注册护士1429人。
广播电视通万家,信息传媒数字化。1980年建立桐庐电视转播台,以后相继建立了县电视台和县无线广播电台。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有线电视全部实现了与县、市有线电视联网,有线电视连接千家万户。2017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终端18.2万余个,全县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100%。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今非昔比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改革开放四十载,农民收入百倍增。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攀升。2009年桐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关,2015年又突破2万元大关,2017年达到24549元,较1978年的218元增长111.6倍,年均名义增长12.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2%。
城镇居民收入二十年实现四级跳。200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关,达到10466元,2009年突破2万元,达到21791元,2012年突破3万元,达到30226元,2016年突破4万元大关,达到42496元,2017年达到46108元,较1997年的6609元[注]增长5.98倍,年均名义增长10.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5%。
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增长近四千倍。2017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197.94亿元,较1978年的0.05亿元增长3957.80倍,年均增长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