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主要中国学研究机构介评

2018-01-27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东洋文库研究所

(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海外中国学”是指中国大陆以外的学者对中国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包括传统的汉学和对近、当代中国的研究。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得益于日本有众多的中国学研究机构和一大批学识渊博的中国学家。日本中国学研究机构主要有由政府设立的研究机构、由法人代表或学协会形式运行的民间团体组织,以及在大学里设立的研究机构3种类型。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选取代表性的机构进行介绍。

1 日本主要中国学研究机构

1.1 政府设立的研究机构

政府设立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金融、科技、经济和军事领域,是官方智库,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

1.1.1 日本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

其前身是1979年7月大臣官房调查企画部设置的财政金融研究室,于2000年7月变更为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业务范围是在国际和国内的财政经济相关领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获取情报资源,与国外机构举办交流合作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每年不定期召开中国研究会议,并针对时势及时召开各种研讨会。其相关全部内容通过机构网站对外开放。2000—2012年度的会议录文稿的网页版保存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网站,2013年度至今的会议录文稿在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的网站[1]。

1.1.2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

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于2006年成立,2013年4月1日成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直辖组织。其宗旨是在中日两国的科技领域搭建平台,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交流合作。并且积极协助解决两国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该中心实时关注中国科技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布信息,免费向公众提供中国的科技政策、统计数据和中文文献资料等[2]。

1.1.3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日本最大的地域研究机关。作为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基地,该机构收集和整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出版物、期刊、地图、法律和统计数据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外推广其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开展海内外交流与合作,建立日本和国际社会合作发展的学术基础;公布研究人员及其学术成果,促成相关学者之间的共享与合作。亚洲经济研究所出版季刊《亚洲经济》《亚洲动向年报》,以及单行本、论文集、报告等。网站提供日、英两种语言浏览,报告和过刊全文可被免费下载使用。

亚洲经济研究所下设图书馆收藏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学术文献,向社会各界人士免费开放,文献种类为基础资料、一手新闻、书籍、报纸、期刊、缩微文献、CD-ROM、录像等。网站设置地域搜索窗口,便于读者按地区访问阅览日本及海外出版的关于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的文献。其中比较详细的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诸多领域的资料,含图书、百科事典、年鉴、便览、文献目录、地方志、法规、政府报告等多种文献类型[3]。

1.1.4 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成立于1952年,是日本最高军事科学研究机构,也是自卫队高级干部的教育机构和日本最大的战争史中心。其研究成果对日本政府制定军事、外交等决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防卫研究所下设史料阅览室,公开的资料中包括侵华战争的资料。从1997年开始用日、英两种语言每年出版的《东亚战略概览》,是该所的核心出版物。防卫研究所自2011年起,每年用中、日、英3种语言推出一份综合性的《中国安全战略报告》,并于2016年设立了专门针对中国的研究室[4]。

1.2 法人代表或学协会形式运行的民间团体组织

这些民间的学术机构和团体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传统汉学及现、当代中国问题的研究。中国研究所是战后日本最早设立的研究当代中国的专门机构,“亚洲政经学会和现代中国学会可以说是日本中国学界最有影响的学会”[5]。

1.2.1 一般社团法人中国研究所

一般社团法人中国研究所是于1946年开始筹建、1947年3月正式成立的民间机构。中国研究所是首家将有关中国的研究称为“中国研究”的机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此之前日本的中国研究被称作“支那研究”[6]。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中国及亚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历史等诸多领域。中国研究所自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起一直出版发行《中国研究所所报》(后更名为《中国研究月报》)和《中国年鉴》等出版物,向相关学者提供中国学学术信息。中国研究所下设定例学术研究会、日中经济交流史研究会和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会3个研究小组[7]。

1.2.2 日本现代中国学会

日本现代中国学会源自中国研究所。1951年5月,中国研究所第六次大会讨论决定,把中国研究所的研究机能和学会机能分开,成立了现代中国学会。现代中国学会于1951年10月正式成立,1993年更名为日本现代中国学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会。日本现代中国学会下设关东、关西、西日本和东海4个分会,以现代中国的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学、艺术、历史、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学术研究。学会除每年召开一次全国会议之外,各分会还召开1~3次学术研讨会。该机构通过出版物《现代中国学会报》(后改名《现代中国》)和《日本现代中国学会通讯》,发布中国学相关信息、研究动向和学术成果[8]。

1.2.3 日本中国学会

日本中国学会成立于1949年10月,是以中国相关学术研究为目的的全国性综合学会,以专门研究中国的哲学、文学及语言学学者为主,现有会员2 000多名。日本中国学会出版发行《日本中国学会报》和《日本中国学会通讯》,向用户提供中国学相关学术信息和学会动向。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大会和不定期的研讨会,基于网站向用户提供2012年度和2017年度专题研讨会研究集录的全文浏览,提供中、日、英、韩4种语言的浏览方式[9]。

1.2.4 一般财团法人东方学会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外务省于1947年成立“东方学术协会”替代“日华学会”。1948年3月11日,“东方学术协会”更名为“东方学会”。2013年4月1日,东方学会经日本公益法人改革被归属于内阁府所管的一般财团法人,成为民间的纯学术团体。其在东京和京都设两个支部,现有会员1 530名,会员由各大学、研究院所中研究东方国家历史、社会、经济、民族、民俗、思想、哲学、宗教、文学、语言、艺术、考古等方面的学者组成,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其中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占多数。

东方学会自1951年起陆续出版发行《东方学》、《东方学会报》、《国际东方学者会议纪要》、ACTA ASIATICA、《东方学关系著书论文目录》等日文、英文中国学相关学术期刊。此外还不定期出版单行本和纪念论文集等,网站提供出版物的目录检索[10]。

1.2.5 一般财团法人亚洲政经学会

一般财团法人亚洲政经学会于1953年成立,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区域学会组织,会员已超过1 000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其中研究东亚问题的学者超过50%以上,研究东南亚问题的约占30%,研究南亚问题的约占7%。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大会和东日本、西日本的区域大会。一般财团法人亚洲政经学会出版发行《亚洲研究》《新闻通讯》《现代亚洲研究》《现代中国研究丛书》《现代亚洲讲座》等期刊和丛书,通过学会网站供用户浏览目录[11]。

1.2.6 公益财团法人东洋文库

公益财团法人东洋文库拥有近百年历史,是亚洲最大的东洋学中心、全球第五大亚洲研究图书馆。东洋文库的前身是澳大利亚人乔治·厄恩斯特·莫理循在北京的私人藏书,又称“莫理循文库”,它收藏大量的东方学文献。1917年,日本三菱财阀收购了莫理循文库,1924年正式成立东洋文库[12]。

东洋文库现有藏书约95万册。收藏的文献分为3大类别:汉籍及亚洲其他语言的地域历史文献、西文文献和日文文献。其中有5种汉籍被列为“日本国宝”,贵重资料有甲骨文字片635件、中国地方志3 000部、中国族谱860部、西藏和蒙古大藏经13 000件。1948年东洋文库成为日本国会图书馆的主要分支机构之一。

东洋文库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设有庞大的研究机构,下设6个研究部门、13个研究班,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专门图书馆兼研究所。1961—2003年期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东洋文库下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介绍亚洲文化和世界各国关于亚洲研究的最新信息[12]。

东洋文库出版发行Asian Research Trends New Series、Modern Asian Studies Review、《东洋文库欧文纪要》、《新欧文论丛》等西文出版物和《东洋文库和文纪要》(即《东洋学报》)、《近代中国研究报告》、《东洋文库书报》、《东洋协会调查部学术报告》、《东洋文库论丛》等日文出版物。所有出版物被收录在东洋文库的网络电子资源库——ERNEST(E-RESOURCE NETWORK STORAGE)[13]。东洋文库还定期为日本学者举办“东洋学讲座”,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举办“特别讲演会”。

东洋文库一直致力于广泛收集近现代中国相关研究的基础文献资料,同时推动基于这些资料的实证研究。尤其在近现代中国研究方面,于1954年和2003年分别成立“近代中国研究委员会”和“超地域亚洲研究部门现代中国研究班”,整合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各领域的研究人员,着力开展关于现代中国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为了能够在信息过载时代精准收集资料,更好地开展史料学视点的现代中国研究,2007年东洋文库专门设立了现代中国研究资料室。该资料室通过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与海内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此同时,加入海外数据库建设项目,以联合采购的方式科学系统地收集现代中国学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通过机构网站向外界揭示,提供中、日、英3种语言的浏览方式。2007年,东洋文库现代中国研究资料室成为大学共同利用机关法人人间文化研究机构设立的6所现代中国地域研究基地之一[14]。

1.3 大学设立的中国学研究机构

日本著名的高等学府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具有悠久的中国学研究历史。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及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是日本两大汉学研究重镇。2007年,大学共同利用机关法人人间文化研究机构设立“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以早稻田大学为核心,联合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庆应大学等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建研究基地开展当代中国的研究。

1.3.1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41年,是综合性研究东方文化的机构[15]。东洋文化研究所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献,其中不乏珍贵的典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洋文化研究所开始建立古籍目录数据库《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目录》,自2002年起开始建立古籍全文影像数据库《珍贵汉籍善本全文画像》数据库等,在互联网上提供免费开放获取服务。

东洋文化研究所积极开展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2009年11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詹福瑞馆长访日期间,双方签署合作意向书。东洋文化研究所将所藏中文古籍4 000余种,以数字化方式无偿提供给中国国家图书馆,通过国家图书馆网站供读者服务”[16]。东洋文化研究所出版发行《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东洋文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现代中国书分类目录》等文献,向用户提供该机构研究动向与学术信息。

1.3.2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29年在外务省援助下成立的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中日战争爆发后,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于1938年更名为东方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在1939年成立,1949年东方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旧)人文科学研究所和西洋文化研究所3所合并重组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7]。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有大量的中国文献,其中有殷代甲骨文、敦煌遗书、青铜器等珍稀考古资料。战后初期,主要的研究仍是继续原来东方文化研究所的中国古典研究及考古学调查。主要出版物有《东方学报》《人文学报》、Zinbun研究纪要期刊和研究报告书、所报《人文》等。用户可以用日文、英文2种语言进行检索和目录浏览。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在1965年成立的附属机构“东洋学文献中心”,在2009年更名为东亚人文情报学研究中心。该中心除了把研究所收藏的丰富的汉学资料编纂成目录、建立数据库之外,还将文献提供给国内外研究学者使用。东亚人文情报学研究中心每年出版的《东洋学文献类目》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中国史研究索引之一,目前最新版本是2017年2月出版的2014年度《东洋学文献类目》,最新网络版是7.4 α版[18]。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机构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是2007年大学共同利用机关法人人间文化研究机构设立的6所现代中国地域研究基地之一。

1.3.3 大学共同利用机关法人人间文化研究机构

2007年日本大学共同利用机关法人人间文化研究机构设立了“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19],一期(2007年—2012年3月)以早稻田大学综合研究机构现代中国研究所[20]为此项目的核心基地,联合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庆应义塾大学东亚研究所[21]、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22]、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23]、东洋文库现代中国研究资料室共6所机构共建研究基地,着力创建网络型学术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并在出版物上发布研究成果。

早稻田大学作为核心基地负责编辑发行中文、英文学术刊物各一种,即2009年开始创办的中文期刊《日本当代中国研究》和从2012年创办的英文期刊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把研究成果介绍到国际学术界。此外,该基地还出版日文期刊《NIHU现代中国早稻田大学基地WICCS研究系列》和日文单行本。官网提供目录及全文[20]。

“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被集结成书,是由劲草书房出版的日文图书《现代中国地域研究丛书》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文图书《当代日本中国研究》丛书。此书曾荣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度“优秀新创集刊奖”,丛书刊载的论文被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

自第2期(2012年4月—2017年3月)开始,人间文化研究机构现代中国区域研究项目增建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24]、法政大学大学院中国基础政治研究所[25]、神户大学先端融合研究环[26]3个合作研究基地。目前第3期研究工作已经展开。

2 日本中国学的研究特色

2.1 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

据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1700年前应神天皇时代(公元270年),《论语》《千字文》等汉文典籍就已传到日本[6]。到公元600年日本的飞鸟时代,中日之间开始了正式的文化交流。日本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学习语言、文化、法律等先进的中华文明。中国的儒学和佛教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江户时代,逐渐发展成为汉学体系,被认为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起源[27]。日本收藏有大量的中国学文献资料,内容丰富,其中包括殷商甲骨文片、敦煌遗书等古代珍稀历史资料等。由于日本拥有悠久的中国学研究历史、深厚的学术积累,从而培育出了荻生徂徕、伊藤仁斋、林泰辅等众多的著名汉学家。

2.2 资料收集精准,文献整理与组织细致

日本学者长于广泛而又精准收集大量数据和信息。东洋文库为了应对当下信息泛滥、出版界和媒体环境的变化,专门设立了现代中国研究资料室,科学系统地收集资料。研究机构重视实地调查,获得一手资料,例如爱知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珍贵文献《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旅行报告书》[28]。善于资料的归纳、整理、分析和总结,在研究的同时,编制了众多方便使用的工具书。譬如“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编纂的《东洋学文献类目》,此书分类题录所收文献,按一般史、地理、社会史、经济史、法制史、宗教史等十八类排列。每类之下又各分细目。本书收集资料较多,较全,为研究亚洲各国特别是我国社会科学之重要工具书”[29]。研究机构高度开放,极大程度地盘活了资源,为顺利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研究深入,专业性强

术业有专攻,日本中国学研究机构拥有优秀的人才队伍。研究人员常年专注某一领域的研究,潜心钻研,精益求精,从而诞生了精品著作。例如,从事《五经正义》研究的日本学者野间文史,出版了《五经正义校勘研究》,“他还依据自己研究的成果对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标点本十三经注疏》新版本中的部分内容提出一些批评,他的意见写成长文发表在《中国哲学》第24 辑上”[30]。

2.4 研究领域广泛,现代中国研究方兴未艾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日本开始出现有组织地进行现代中国研究的新趋势,政府投入了巨额扶持资金[6]。研究内容延伸至现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宗教、外交与国际关系、文化、艺术、教育、地理、科技、环境等诸多领域。具备深厚汉学功底和国际视野的研究人员,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多角度开展当代中国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实现学术成果的社会价值。“2012年,面对两国关系空前恶化的困境,现代中国地区研究项目倾尽全力在东京、京都、名古屋、福冈四大城市举办了4次大规模公开研讨会,从政治外交、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地域间合作等角度探讨陷入困境中的中日关系。大量普通市民反应踊跃,积极参加,与学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5]

2.5 协同合作,走向世界

加强研究人员与海内外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建研究基地,举办学术研讨会、讲座、资料互换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研究人员目光长远,计划周详缜密,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开展研究。日本著名中国学家毛里和子说:“当代、现代以及近代史的研究者之间进行横向的合作研究不断增多,用百年的长时段来观察现代中国,这方面的成果要比欧美多。”[31]“近几年,日本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图书高达数千乃至上万册,这固然是中国影响力增强的体现,但也是日本政府、民间、学界高度重视中国研究的结果和日本研究方法创新带来的现象。”[6]研究机构依托互联网,将学术成果和数据相互共享。通过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建设多语言浏览的网站和发行多语种出版物等形式,积极对外推介学术成果,扩大国际影响力。

3 结语

日本以研究古代中国“传统汉学研究”见长,历史悠久,成果丰硕。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日本中国学研究内容发生了演变,从传统的文、史、哲领域延伸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现实领域。政府、学术界和民间都高度重视对当代中国的研究,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力求把握中国的发展方向及其对日本乃至对世界的影响。日本的中国学研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也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和日本是亚洲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日本的中国学研究成果折射出日本社会的意识形态,从中可以洞见政界、学术界的中国视角。我们在坚持文化自信、传播中国价值理念的同时,更需要开辟视野,不断深化对日本的中国学研究机构的了解和认识,跟进其研究动向,加强对其出版文献的收集力度,扩大交流,实现互知、合作、分享、共赢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东洋文库研究所
“爱心邮路”:“邮政绿”情暖空巢老人
睡眠研究所·Arch
专家文库
四川彭州市的鸟类多样性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生态史观森林思想”与当代日本的东西方观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昆虫也会便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