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产党宣言》若干理论意义与时代意义的问答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2018-01-27苏伟
苏 伟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
问: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共产党最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为干部指定过经典著作必读书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曾经多次指定干部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书目。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他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要通过经典著作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引导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的?中国这些年取得的各方面成就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什么关系?
答: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为中国共产党所接受。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是救国救民。在中国共产党之前,中国有几个阶级的先进代表都曾尝试完成这一任务,却都失败了。农民阶级起义派试图将基督教一些教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因素相结合,来建立“太平天国”,失败了;地主阶级改良派则尝试“中体西用”,搞洋务运动想富国强兵,以甲午海战为标志,也失败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引进西方文明尤其是其民主政治,但无论改良派、革命派,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但却仍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面貌,因此他在临终前感叹“革命尚未成功”。但是,总得有人来领导中国人民救国救民啊!最终,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其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完成了领导人民救国救民的历史大任,建立了新中国。因此也可以说,没有马列主义,就没有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革命、翻身解放、争取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不但完成了救国救民的历史任务,建立了新中国,还以它为指导,与新的实际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强国富民的新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正努力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跃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仍然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
问:请具体谈谈《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作用。
答: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影响是最为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尤其是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与状况原理为核心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以揭露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资本理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以社会主义必将替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观,都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集中而鲜明的体现。所以,它是各国共产党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为重视的马列主义原著之一。
《宣言》指导作用最集中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宣言》展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集中体现在“两个绝大多数”上,即共产党所领导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2。而历史上其他的运动,都是少数人主动参与,并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从“两个绝大多数”发源而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还集中地体现在《宣言》那句著名的伟大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上。后来,列宁将这句口号扩展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毛泽东进一步扩展为“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成为我国天安门城楼两边的标语之一(另一条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个立场的基本要求,就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要联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宣言》展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与状况,因而资本主义一定取代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一定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就是资本家私有制为代表的生产关系阻碍社会化的生产力发展,并对雇佣劳动进行经济剥削的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就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一定导致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这个斗争一定需要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个斗争一定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要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适应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等等。
《宣言》展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首先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即《宣言》的一篇著名序言所讲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5。中国共产党人遵循这个基本方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而且,发展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直到今天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其巨大的经济社会成就,“秘诀”之一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例如,从邓小平的“四个人民”(人民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到习近平的“以人民为中心”,就鲜明地体现了《宣言》的立场;又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坚持与发展了《宣言》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与状况的基本观点;再例如,中国共产党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就是为了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更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全盘西化的邪路。
问:纵观世界格局风云变幻,现在的中国正以更加自信和稳健的步伐迈向全球化、甚至在一些方面引领全球化,正在成为一个对全人类负责的大国,请问这是否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有关系呢?而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近些年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这又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呢?
答:首先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应用,确实与中国自信地拥抱全球化、与各个国家积极开展合作有着必然的联系。《宣言》早就明确地阐述了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过程,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然性和规律。我们从中可以悟到:市场体系尤其是世界市场体系,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运行机制;市场的本性是开放的,所以全球化也必然是要求开放的。中国改革开放后,既然非常坚定地确定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道理,自觉地、勇敢地跃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不但使自己得到巨大的发展,而且,为世界、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使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愈加汹涌澎湃。
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经济全球化,包含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经济”的四个环节的全球化。长期以来,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国家引领的,它们早已为世界各国安排好了一套最有利于西方国家的世界经济秩序,包括发达国家从事高端生产和高端服务,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从事低端或中低端生产(包括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和服务、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与原材料。结果,巨量的新增财富就在这样不公正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被分配到了西方国家,使其国民也能够高消费,并享受清洁的环境福利。而今天,当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持续快速发展,不但使得自己各方面的竞争力都极大提升,而且要求发展自己的高端产业,而这必将冲破旧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秩序的时候,一些西方国家就认为是动了其“奶酪”,开始筑起贸易壁垒,尤其是加强其高科技封锁,企图维护以它们为主导的、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这些反全球化的做法,都是违背市场经济的本性和要求,违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规律,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的。可是,任何国家的任何行为,如果违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阻挡历史发展的潮流,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更高层次的开放战略,不但是正确的,而且是正义的。它也将使中国更加阔步地迈向世界前列,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使它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向着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
问:西方国家今天冷战思维泛起,刻意渲染西方世界与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分野和对立,并在多方面制约我国的发展。中国反而对意识形态问题持更为冷静、更为“超然”(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冷静地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态度,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冷战思维,是由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发起,更多的是其出于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刻意放大意识形态对立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西方一度将冷战思维指向中国,以致邓小平曾公开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2]344。邓小平进行“南方谈话”后,中国更坚定地改革开放,并明确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但西方一些人,如美国的布热津斯基等,则认为中国是要搞离开社会主义的“商业共产主义”;亨廷顿在其基础上认为21世纪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已不再是意识形态的矛盾,而是所谓“文明的冲突”。再加上新世纪伊始时,恐怖主义成为西方最大威胁,所以西方一度“放松”了其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对中国的冷战思维。然而,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尤其是西方在严重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中艰难度日、长期徘徊,中国经济却强劲增长,“中国模式”不但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而且表现出超越西方模式的独立性之时,西方针对中国的冷战新思维,却死灰复燃,甚至在一些方面愈演愈烈。这不但对中国构成了威胁,而且对世界的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构成了威胁,所以理当反对。
其实,冷战思维早已过时,在21世纪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如果说,当年苏联与美国各组织领导一个国际阵营相互对峙,互相以意识形态划线来处理国际关系,因此冷战思维还有某种存在“理由”的话,那么,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就已放弃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关系,至今已40年之后的今天,针对中国的冷战思维,就再也没有任何存在理由了。今天的冷战思维,既是陈旧的思维定势的惯性散发,更是别有企图者的借尸还魂。这“别有”的企图,就是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把中国“宣传”为与西方格格不入、要颠覆西方价值观的“另类”,以号召西方团结起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可见,西方一些人的冷战思维,与其反经济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一个属政治,一个属经济,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默契,都是为西方国家的特殊利益服务的,也都是针对了中国的。因此,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输出意识形态,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关系相反,西方尤其是美国依旧在对外输出其意识形态,输出“颜色革命”,导致了许多国家与地区的动荡与战乱,甚至还想在中国推进“西化”与“分化”。危险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必须警惕。对西方的意识形态输出,我们当然反对;对其对我国的“西化”与“分化”,我们当然更要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将这个政治问题与中国同其他国家首先是西方国家的国家关系问题、尤其是经济关系问题严格区分开来,仍然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关系,按照WTO的规则来处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可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不但是世界经济与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我们奉劝西方尤其是美国既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又放弃冷战思维,像中国一样放弃意识形态争端,也按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际关系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以维护经济的全球化,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问:马克思主义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近年来更取得了突出的理论成就,这是否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依然强劲?对于中国在丰富与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成就,您有何评价?
答:如前所述,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的最新成果。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我们党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要求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包含两个概念的两个任务:“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3]一个任务,是要“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体会,这是侧重强调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另一个任务,是要“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体会,这是侧重强调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00多年前,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的,主要就是列宁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如今,在由新的科技革命“群”所推动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迅猛,不但资本主义出现巨大的历史新变化,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出现了并将出现更加巨大的历史变化的21世纪,时代需要“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来揭示这些历史变化的规律,来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以领导人民更好地推动21世纪的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包含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会继续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主体,但它又不只是主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而且还应包含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整个世界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我们相信,“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必将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问:西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误判有“相反相成”的两点: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社会主义,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发展模式,如是,则中国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社会主义,但马克思主义表明,社会主义最终将会取代资本主义,若中国坚持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社会主义,则一定会输出意识形态,并取代资本主义,因此存在“中国威胁论”。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第一方面的误判,西方早已有之,前述之布热津斯基认为中国搞了离开社会主义的“商业共产主义”,因此共产主义在中国甚至比在苏联还更早就“大失败”了的观点[4],就是典型代表。其实,这种观点,与苏联模式的坚持者一样,都犯了教条化、简单化的毛病,就是将社会主义与单纯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等同起来。
确实,从《宣言》到《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强调:社会主义将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取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但是,这讲的是经过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的情况。根据《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以比方说,人类社会如同流向大海的江河,其中的“水”表示生产力,水上的“船”表示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相当于有什么样的水况就必须开什么样的船,亦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迟早必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接着这个比方说,如果将资本主义比作江轮的话,那么,当江河最终流入大海后,那宽广的大海、汹涌的海浪(表示社会化的生产力),就使得资本主义的“江轮”不适合海航了,就应该而且必须用“大海轮”(即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来替换“江轮”而继续航行了。所以,《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讲的社会主义并没有错。
可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想到,在第二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之后的特殊时代条件下,中国这样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国家,却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提前”进入了社会主义。这就好比说,旧中国那条“破船”离入海口还非常遥远,就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重压下要沉没了,那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之后,尽管那时尚在中国历史发展这条“江河”的中游甚至上游,但仍然按照《宣言》等经典著作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并参照苏联模式,在“江河”中建起了一艘单纯公有制加计划经济的“海轮”。
在“江河”中开“海轮”,这当然有问题,并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和挫折。但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党,所以后来党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将“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变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把计划经济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好比说,是把以前那相对“江河”而言太大了的“海轮”,换成了适合在“江河”中航行的“江轮”。这一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江轮”开得又快又好,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西方一些人却仍然停留在对《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讲的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上,坚持认为只有苏联模式,即公有制加计划经济的“海轮”才是社会主义,并认为有了一些私有制,有了市场经济的“江轮”,就一定是资本主义。所以,就一直武断地声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挂着社会主义之名,却有着资本主义之实。这种看法是片面且错误的。
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江轮”虽然与《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讲的“海轮”有所区别,但也有本质的联系。这本质的联系,就是它们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尤其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最重要的一条原则;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江轮”虽然与资本主义的“江轮”有所相似,但也有本质的区别。这本质的区别,就是中国的“江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资本主义的“江轮”坚决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除了本质区别之外,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确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都是“江轮”,在“航行”的“具体操作”上,都以市场经济为经济运行机制,都以民主法制为政治运行机制。当然,中国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都有一个“社会主义”的前缀。而一些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这是看到了表面现象的相似,而没看到内在本质的区别,这也不足为怪。然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会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江轮”与资本主义的“江轮”的本质区别,其中就包括邓小平所讲的“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2]111公有制占主体,表明我们的“江轮”是国有经济在控制经济命脉;共同富裕,则表明我们的“江轮”航行所带来的利益是全体“船员”共享的。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此外,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还会看到,在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又还会经历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主义中级、高级阶段结束之后,当中国社会历史之河最终流入大海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江轮”一定会再次变成大“海轮”。这是《宣言》就宣告了的历史必然!同时,这也就联结到了西方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个方面的误判。
西方一些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然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社会主义,就一定会输出意识形态,并取代资本主义,因此形成“中国威胁”。这种判断,也是既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违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的。
《共产党宣言》讲的“两个必然”,第一是必然地取代了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第二是符合社会化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必然取代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这实际上讲的是“一个必然”。因此,资本主义将不是被外来的因素所灭亡,而是将被自身的因素,即社会化的生产力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内在矛盾所灭亡。资本主义形成之后,这些“江轮”不断“搁浅”甚至“翻船”,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是“搁浅”,两次世界大战就是“翻船”,这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外矛盾引起的。当生产力再进一步大发展,人类历史进入“大海”,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大海”的“巨浪”滔天,资本主义的“江轮”就无法继续航行了,人民就会起来要求换成“海轮”了。尽管这还为时尚早,但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历史规律。充分认识了这一历史规律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中国,只会专心致志地开好自己的“江轮”,既不会也不想阻挡别的“江轮”包括资本主义的“江轮”的航行,更不会也不想去“冲撞”别的“江轮”包括资本主义的“江轮”。所以,根本不存在任何“中国威胁”。“中国威胁论”可以休矣。
其实,西方那些这方面或那方面误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大可以坐下来,与我们一道,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好好再学学《共产党宣言》,学学马克思主义,这样,就会对习近平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观点,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大的认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新科技革命群产业化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共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生,但各国利益交织、风险贯穿,任何重大机遇都需要各国协同抓取否则转瞬即逝,任何重大挑战都需要各国协同应对否则遗害大家的21世纪,保障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人民福祉的最佳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了“利益共同体”。但如果只是“利益共同体”,那么很容易在利益不同时,一哄作鸟兽散,甚至以强力攫取利益、以武力争夺利益。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基于由于不同制度国家、不同国力国家、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在新时代却都具有共同命运这个现实而强调: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综合国力的“力场”,摈弃霸权思维、冷战思维,遵循和平友好、求同存异、平等合作的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和WTO规则,共同解决一切国际性和世界性的问题,真正将世界经济联为一体,将国际社会联为一体,将人类命运联为一体,最大可能地利用历史提供的现有条件,实践《共产党宣言》那最吸引人的愿景: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