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臂下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2018-01-27高超刘盼肖凌黄国军杜张敏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四川成都611730
高超 刘盼 肖凌 黄国军 杜张敏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四川 成都 61173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给予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探究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次数为96次,平均接受治疗的次数为3次,患者中有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占总数的62.5%;患者经过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为87.5%、1年为68.75%、2年为40.63%、3年为12.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存活时间。
肝细胞癌(hepatic cancer)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肝癌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男性第5位、女性第7位,局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男性第2位、女性第6位。肝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数量较少,TACE逐渐发展为没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存活期[1]。本文探讨了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过程中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本院给予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患者均满足肝癌的诊断标准,被确诊为肝癌患者。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1例,患者的年龄在39~79岁,平均年龄在(51.6±4.6)岁,患者的病程在2~6个月,平均病程在(4.2±0.21)个月,患者病发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肝部疼痛、身体乏力消瘦、腹部有肿块等表现。
1.2 仪器设备
C型臂X光机器(购自德国西门子公司);心电监护仪(购自武汉凯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数字成像系统(普爱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3 方法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条件下进行Seldinger手术穿刺治疗,手术前给予患者局部经皮浸润麻醉治疗,麻醉起效后进行经皮股动脉的穿刺,查看患者肝部肿瘤情况,将化疗药物灌注进肿瘤供血动脉,在患者病变位置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符的情况下,选择需要插管的肿瘤供血动脉,然后将SP微导管超选择插入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治疗注入的药物通常是超液化碘酒和表阿霉素各15mg,以及丝裂霉素30mg,在推药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药剂无法继续填充或者存在反流的情况,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PVC颗粒栓塞[2]。
1.4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分析探究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全部患者接受治疗的总次数为96次,平均接受治疗的次数为3次,患者中有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占总数的62.5%;患者经过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为87.5%(28/32)、1年为68.75%(22/32)、2年为40.63%(13/32)、3年为12.5%(4/32)。患者在接受TACE治疗后,在1周~4周的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甲胎蛋白下降率为56.25%(18/32),这18例患者(56.25%)在进行介入术治疗后3个月的复查结果显示其肿瘤明显缩小了31%,全部患者中有71%的患者病情明显减轻。患者治疗后26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18例患者肝功能受损,28例患者出现呕吐、腹痛腹胀,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
3.讨论
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每年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为25.7/10万人,占全球新发肝癌患者的52.7%,居所有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19.33%。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感染率高达10%,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经多年后发展为肝硬化,进而演变为肝癌,因此我国肝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肝癌因其起病隐匿性强,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或已发生远处转移,大部分已无外科手术切除机会,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晚期肝癌或外科术后复发肝癌的首要治疗方式。原发性肝癌作为恶性肿瘤,病情十分严重,如果没有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患者极可能在1~3个月内死亡。近年来,我国肝癌患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长期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前三,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案,但是由于该病发病早期极难察觉,确诊时一般已经是中晚期,通常发现时患者的病情已经处于中晚期,加上部分患者身体素质无法达到手术标准,无法进行手术,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快速恶化,存活期极短[3]。
TACE治疗能够直接将化疗药物灌注与肿瘤病灶中,而且能够有效阻断肿瘤部位的供血,致使肿瘤病灶由于缺血而坏死,缩小肿瘤体积。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TACE治疗,具有减少肿瘤复发的作用,增加了患者的存活率。同时,灌注化疗能够降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VEGF是早期称为血管通透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及增殖,从而诱导体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目前所明确的最强促进血管新生的蛋白因子,在肿瘤血管的形成与肿瘤的增殖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有研究证实,灌注化疗能够抑制肿瘤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碳合酶(iNOS)表达水平,其表达与肿瘤的增殖、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iNOS是通过其产物NO来介导VEGF的增殖与上调作用,对肿瘤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激活上调蛋白因子MMPs与促癌基因P53来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增殖、分化、生长[4]。还有研究显示[5],缺氧诱导因子-α(HIF-α)是维护体内氧平衡的重要转绿因子,是调节组织氧平衡的基因亚单位,对组织细胞分化、生长、存活与凋亡的生物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及作用,其在组织中过渡表达能诱组织的过渡增殖与生长,进而突变形成肿瘤,灌注化疗能够明显抑制其表达,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手术中的微导管由于其特殊的材质,能够从血管超选到达肿瘤靶血管位置,而且对患者血管不会产生较大的刺激,临床效果显著。研究显示患者在经过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为87.5%、1年为68.75%、2年为40.63%、3年为12.5%。该治疗方法有效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微导管,结果显示手术对患者肝部的损害相对较小,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总之,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而言,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资料显示[6],导管精准插入肿瘤的靶血管是TACE治疗成功的关键。只有将导管精准插入肿瘤靶血管,才能保护肝部正常组织,才能进行准确的化疗和栓塞治疗[7]。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对主治医生的手术熟练度具有较高的要求,以防出现术后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而且TACE治疗费用较高,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纳入患者的例数较少,统计学效能较低,因而临床证据级别不高;其次,未设立对照组,可能存在一定等偏倚,结果的推广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下一步应扩大样本量,同时设立对照组,进一步评估该治疗方案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