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景德镇陶瓷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2018-01-27吴欲波欧阳小胜汪凌川
吴欲波 ,欧阳小胜 ,汪凌川
(1.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2.景德镇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近二十多年来,受产业转型的影响和冲击,景德镇制瓷产业给人以日渐衰落的印象。与广东佛山、潮洲陶瓷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相比,其传统日用瓷和艺术瓷的生产,难以形成资金雄厚的产业群体,政府财政税收更无法与前二者相比。
基于以上情形,人们会问,景德镇陶瓷产业为何会给人衰落之感?而在衰落的表象背后,又是哪些因素制约着景德镇陶瓷产业向前发展。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出分析,进而指出在新时期出现的历史机遇面前景德镇陶瓷产业进一步篷勃发展的条件。
一、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景德镇民间个体私营企业或从事生产和创作的个人,散布于城市各个角落,形成遍地开花的生产局面,再加上现存的多个经营各种陶瓷产品的商业广场,总体上,景德镇陶瓷业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如此,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景德镇,其陶瓷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如陶瓷产业仍处于转型调整时期,政府财政收入陷入一定程度上的困境,以及陶瓷原料日趋枯竭等。换言之,景德镇陶瓷产业在民间陶瓷产业兴盛发展的同时,还面临一些发展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景德镇陶瓷产品远离生活。景德镇陶瓷产业每年总产量虽大,但在各大陶瓷商场中,生活日用瓷却未能占据一席之地。关键原因在于陶瓷产品长期脱离现代生活。历史上,景德镇瓷器之所以声名显赫,在于景德镇能以当地独特的坯釉原料为基础,生产出质地莹润、坚硬而耐磨的日用生活用瓷;其产品不仅富有艺术观赏性,也可较好实现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早期景德镇瓷器能够占据全国乃至世界日用瓷市场的最大份额,究其原因同样在于产品装饰式样符合当时人们的文化审美需求。随着时代变迁,当今消费者的审美观越发多元化,对于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要求也愈来愈高;陶瓷产品市场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一方面是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对产品的体验性需求。在商品极其丰富的条件下,普通消费者需求的是能将个人独特的情感与自身所处的文化氛围结合在一起、通过产品表明自身的格调与品味的陶瓷产品。虽然景德镇不乏表现情趣和个性的艺术陶瓷,但是极其缺乏艺术性与生活化兼而有之的普通陶瓷商品。
二是产品缺乏创新。从陶瓷发展史上看,景德镇之所以成为明清两代的全国制瓷中心,基础在于创新。宋代立足本地制瓷原料,创烧出质地晶莹通透的青白瓷。进入元代,除枢府瓷之外,又借鉴了伊斯兰陶器钴蓝装饰技艺,进而通过贸易,采用来自于西亚的钴料,创烧出蓝彩幽菁的青花瓷。明代釉上五彩装饰技艺得到不断创新。到清代康熙雍正时期,釉上五彩结合西方传入的画珐琅工艺,创烧出粉彩瓷器。这些历史事例无不说明,创新是促进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当前景德镇制瓷业在继承传统手工艺精髓的基础上,如何在技术、艺术形式上取得突破,则关系到陶瓷产业能否形成又一个繁盛时期。
三是缺乏品牌。诚然,景德镇在陶瓷发展史中的显赫声名和独特历史地位,使其赢得一块历久弥新的“品牌”。长久以来,众多景德镇陶瓷的个体生产经营者,都能得到这块金字招牌的助力。然而,在传统保守观念影响下,很多生产经营者缺乏创建自身品牌的意识。竟争激烈的现代商品市场,可供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因此景德镇陶瓷企业将自身的文化、理念融入到产品中,设计和生产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形成被消费者认同的产品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产业发展呈现“群龙无首”的格局。明清两代皇家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生产宫廷御用瓷器。御窑厂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其督陶官由皇帝直接委任,所以还具有管理职能。明清时期,由于官窑对人力、物力的垄断,使得一些新技术和新式样往往都出自御窑厂。这些新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式样无疑带动了景德镇民间窑场的生产和发展。实际上,御窑厂在当时瓷业发展中起到了“龙头”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以“十大瓷厂”(即所谓的官窑)为代表的国营瓷厂由国家投资、管理和经营,并承担中央政府下达的国家定制瓷器,如用于国宾馆的“国徽瓷”,以及用于国家外事交往的礼品瓷。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称作“7501”的主席用瓷作为当时重要工程项目,也正是由设在景德镇的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承担研制并生产。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国有大型瓷厂纷纷停产,原有车间设备租赁承包,由个体私营。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在全国总体经济形势的带动下,景德镇陶瓷产业近年来呈现繁荣景象。但即便如此,仍令人感到景德镇陶瓷产业缺少一个有影响力、并能够代表整个产业的龙头企业。景德镇个体私营陶瓷企业各自独立,分散经营,如果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必然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
以上分析,虽不全面,但也能基本概括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困难。随着新时期产业的再调整,以及市政府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解决上述困难的基础上,景德镇陶瓷产业应该会迎来一些新的发展机遇。
二、未来景德镇陶瓷产业蓬勃发展的诸多条件
首先,陶瓷产品必须贴近生活,满足消费者对陶瓷产品个性化和体验化的市场需求。现代生活中,消费者注重商品的个性化,强调产品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具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性。人们对日用陶瓷产品的品质、艺术性有着多元而丰富的需求。例如个人或团体的特别定制陶瓷,往往能够在其生活中充分展示定制者的个性和身份认同感。因此,贴近当代生活的产品开发是未来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与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的结合。它是建立在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创意产业及创意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经济转变成一种新经济,它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和动力。当前,随着景德镇市政府的大力扶持,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不再只是停留在概念之上,它已发展成为推动景德镇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可以形成一些有利条件:如可以激发个人知识、经验的创新潜力,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陶瓷产品的制作生产相结合;也可以借助瓷都的旅游资源,将文化创意与陶瓷文化推广相结合,从而带动陶瓷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集合力,将分散的个体生产经营者集中起来,形成相互交流、促进彼此创作的合力。
再次,形成一大批优秀企业群体。景德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型国营陶瓷企业改制以后,近二十年陶瓷产业形成小手工业作坊林立、各自分散生产经营的局面。这种情形不利于产业规模化发展。只有形成一大批优秀企业群体,才可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景德镇陶瓷产业可以借助产业集群所建立的生产营销平台,构建企业的话语权,从而更好地开拓企业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形成品牌效应。优秀企业群体能够提升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享有品牌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产生社会效应。优秀企业群体不仅可以大幅增加政府财政税收,也可以通过税收的再分配,为城市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第四,创建具有向心力和创新力的产业龙头。明清时期,御窑厂作为整个陶瓷产业发展的龙头,其产品追求极致,并具有专属性。御窑瓷器底款(如果理解为品牌)具有王朝的象征意义,同时,也能代表一个时代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如果将御窑瓷器看作特定时代龙头企业所生产出的顶级品牌,那么毫无疑问这些品牌产品极大提升了当时产业的高度与水平。正是在此层次之上,民窑产品也相应地水涨船高。一些优秀民窑产品同样追求极致、个性与时尚,以致于还接受私人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龙头企业不仅能在产业发展中树立一根标杆,从而起到带动作用。同时,它也能够产生创新驱动力。反之,缺乏龙头企业,则整个产业容易陷入低水平循环流转的静态过程。在简单的经济循环中,生产和经济水平不会产生变化,因此也无法形成产业的创新力。
第五,政府财政的税制改革。税收是维持政府运转循环的血液,政府的财政经费支出,绝大部分来自于税收。城市建设的发展投资、管理经费都取决于政府的税收。从这一角度看,景德镇税收收入与瓷业发展密切关联。政府税收的多少本应该反映出瓷业的兴衰面貌。但由于历史传统与当地陶瓷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发展模式处于转型期,受诸多复杂因素影响,使政府的实际税收并不能反映出景德镇制瓷产业发展的真实面貌。以上说明,政府应该针对私营企业、陶瓷艺术家和个体业主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相匹配的税收政策,使政府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又能保护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个体的生产积极性。
三、结 语
纵观当代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随着产业转型而完全衰落;另一方面,处于陶瓷产业转型期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期,仍有待探索产业发展的各项机制,解决未来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各种困难。在新时期的历史机遇面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未来蓬勃发展的各项条件正在形成。景德镇不仅要有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还要将陶瓷艺术文化与产业相结合,形成一个大陶瓷的产业格局。从大陶瓷的角度看,陶瓷产品需要多样化,并且能够从多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包括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和建筑陶瓷等。作为塔尖上的明珠的生活艺术陶瓷,也是景德镇陶瓷产业的重要品种。因此,景德镇陶瓷产业已经具备了大陶瓷的基本结构,经过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可以向人们展示和提供全面的陶瓷文化及产品。所以,当质量高度与品种宽度的条件都具备时,景德镇陶瓷的窑火也定将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