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有感

2018-01-27吴琼

探求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产力资本主义马克思

□吴琼

2011年,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里·伊格尔顿所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一经问世,即在英国本土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持久而广泛的影响。伊格尔顿站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回应了当前西方社会质疑马克思理论的十个非常犀利而又刁钻的问题,并且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它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依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说,这是一部继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东方乃至世界范围内普遍陷入低潮之际的醒世之作;是一部在遭受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们普遍陷入迷茫、不知所措之时的救世之作。

但无论西方的理论多么精彩,多么具有说服力,毕竟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话语体系,一旦运用于解释中国现实问题就会水土不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乃至作为指导思想已有百年之久仍一直难被一些人接受的原因所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对与错”问题仍然需要我们来回答,而且应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中首要解决的前提性问题。

所幸的是,七年后的今天,有中国青年学者撰写了属于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是对的”。这部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副教授陈培永所著的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每一目均以提问的形式展开,精准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所面临的八个主要问题,包括:到底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民族复兴和中国现代化目标?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如何回答中国改革遭遇的疑难问题?如何思考在发展中解决由发展所引发的问题?如何理解国家治理在当今中国的地位和目标?如何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质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该书作者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高度,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以具体的中国实践为研究基础,给出了最合时宜、最为嘹亮、也是最为肯定的答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是符合中国现实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值得我们理论自信。”何以树立起这样坚定的理论自信?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真经”,我们今天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历史时代中。

从基本逻辑看,全书立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线索来分析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可否认,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确实引发了一系列诸如道德伦理滑坡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社会不公问题等等。这不免引发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到底能不能体现出相比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的怀疑。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回答,就会得出否定的答案。因为我们国家至今在社会民主、公平正义等方面确实体现出相比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落后性。而对于马克思所描述的美好社会主义图景竟然还不如万恶的资本主义,这是人们从心理上没办法接受的。但如果从优先解决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而解决生产关系与价值理想的问题层面来看,就比较容易说得通了。因为马克思所畅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正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是从一穷二白,连人们的穿衣吃饭都成问题的社会状况下发展而来的,而这恰恰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之初所面临的基本国情。因此,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开放来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成了当时的首要任务。相应地,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由于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注重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优先富裕而在生产关系层面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一新的主要矛盾提出的客观依据。

从核心问题看,该书指出,资本运作、市场经济是分析当代中国一切矛盾冲突的根源所在。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已有四十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资本要素,但一些人已经形成的固有观念是,“资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有名词,资本就意味着剥削,意味着少数人占有了绝大多数人的财富,这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容许存在的。该书一改以往避资本而不谈的态度,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国的改革开放充分利用了资本要素,并借助于资本运作来发展市场经济。虽然这一观点让人震惊,但却一语中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在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共存中展开的,是在与资本主义的博弈与互动中谋求进步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谁也无法摆脱谁。资本谋求自身不断增殖的本性就决定了它不断在时间空间层面扩展,占有更多生产资料,而且还无限制的榨取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真正意识到资本逻辑在我国的存在,就很容易解释今天的诸多现实问题了。大到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房价暴涨、贪污腐败,小到人们的虚荣心膨胀、结婚彩礼钱一路攀升、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等,无不是资本逻辑在兴妖作怪。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该书坚持历史过程论的观点来看待一切已经解决以及尚未解决的问题。正因为我们过去对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有着过于美好的憧憬,所以当现实的骨感无法达及理想的丰满之时,人们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抱有不信任、怀疑,甚至诋毁的态度。但马克思也从来没有说过共产主义能一蹴而就,它是在超越了以“资”为本,以利润的取得为根本目的的资本主义阶段才能实现的。对共产主义的理解需要在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五个历史阶段”的划分中来看待,即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形态。资本主义社会至今也只有几百年的历史,马克思说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资本主义在今天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依然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所以它还没有走到灭亡的边缘。中国正是看到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才做出了至今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只有首先在生产力方面不断向前迈进,才能进而在生产关系层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确实离我们还很遥远,而对共产主义的追求需要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来完成,需要在人们的不断砥砺奋进中来实现。只有如此,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对以私有制为存在前提的资本主义的全面超越,最终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社会迈进。

中国一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来传播,这样人们就容易把理论与现实相对应,结果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阶级问题、消费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等各个方面均有与中国现实不相符合的地方。而实际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早已经开辟出了另外一条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路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方法。深入专研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可能是今天我们理解马克思、运用马克思的最有效出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不仅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为我们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另外一个维度: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价值属性”,并且从中挖掘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之所在——对现实的超越性分析、批判本身即是寻求解放的途径,等等。全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关照中国现实问题,立场是坚定的,对现实问题的剖析也是精准的,可以说,正好对症下药,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打开了新局面。

此外,该书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政治领域走向大众领域的有益探索。书中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图绘,显示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的厚重性、学术的严谨性、思想的深度性和哲学的穿透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理应受到广泛认同,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话语。该书为我们重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思路框架和话语系统,是当代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生产力资本主义马克思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