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鄂伦春族传统舞蹈教学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018-01-27黄中伟高俊兰贺春林马跃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鄂伦春族红果适应能力

黄中伟 高俊兰 贺春林 马跃野

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曾强调:“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袁部长掷地有声的讲话言近旨远,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进行了高度概括,深化与拓展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战略内涵,可见,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培养出社会实用型领军人才是统筹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心环节。鄂伦春族传统舞蹈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内植于心、外练于身充满运动气质的艺术形式,粗犷质朴的斗依哈嫩舞、树鸡舞、采红果舞等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狩猎民族最深厚的情感追求,传承着鄂伦春人世代焚膏继晷的精神信仰,在风云跌宕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了云橘波诡的蒸陨岁月,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给养。如今,在贯彻依法治国核心理念,创新实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大时代背景下,法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随着新一轮高校体教改革的扬帆起航,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育人功能不待蓍蔡,如何构建一套完善的特色化舞蹈教学体系成为各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鄂伦春族传统舞蹈教学为主线,从理论研究的宏观层面阐述了其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以期为其它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鄂伦春族传统舞蹈简介

鄂伦春族先民们在开创人类历史长河的进程中创造出许多充满地域风情的传统文化,包括舞蹈、体育、歌曲等,这些文化之所以一部分得以发扬光大,与鄂伦春人克绍箕裘的薪火相传密不可分,它们都生动再现了狩猎民族真实的民间生活,具有代表性的舞蹈项目有以下三种:

1.1 依哈嫩舞

依哈嫩舞又名圈舞,它是鄂伦春人喜迎丰收而编排的一种自娱舞蹈,通常都是七至二十人不等,大家手挽手围成了一个大的圆圈,大家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共同欢笑着边唱边舞,气氛极其热烈。这项舞蹈发展至今已不限于夜晚围着篝火跳动了,白天依旧可以进行舞蹈,二人或多人都能参加,有双人舞和多人舞,练习时右脚先向右侧踩踏,左脚迅速向右脚处靠拢,双手带有前后摆动动作,沿着逆时针路线行进表演。

1.2 采红果舞

采红果舞又名红普嫩,它是一种鄂伦春人模仿田间摘果子情景的劳动舞蹈,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一般都是两个人一组进行表演,舞蹈者的身体面对面转圈移动(一个人进步,另一个人退步,转一圈双手击一次掌),伸手拨动树枝微笑着做采集动作,边采边往皮篓里面放果子,越采越欢畅,越采越幸福,这个舞蹈讲究的是手眼身法步的密切配合,步伐轻盈欢快,表演好的话舞姿极其优美,没有输赢之分。

1.3 树鸡舞

树鸡舞是一种表演者模仿树鸡欢跳和飞翔的游戏舞蹈,游戏前两人一组成一列横排站好,预定好整个游戏赛程的距离,开赛后谁先到达终点就是胜者,舞动时要求参赛人员双手扶膝屈蹲,头和双肩左右摇动,先是原地跳动,闭嘴发出嗯嗯的声音,随后双脚沿曲线旋转跳动,双臂做出展翅高飞上下摆动的动作,边跳边唱。第一名是梅花鹿,逃跑放弃的是兔子,中途控制不住发笑的是臭李子,最后一名是又笨又懒的树鸡。

2.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涵解析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大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生存而在自身生理、心理及各种举止等方面努力做出的能力改变,个人能快速应对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可达到与外部激烈社会环境的适融性,从而逐渐完成向社会化的过渡。它具体包括大学生的社会交际、为人处世、人际关系等能力,这种融入社会的综合能力决定了大学生日后的发展高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学生在保持身心健康状态的基础上具备极强的竞争意识。国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将现代化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归纳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要求所有学生在校就读期间除了学习各科基础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社会实践技能,即包含人际交往、心理承受、团结协作和自我约束等内容,这些都是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集中反映。因此,社会适应能力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条件之一。

3. 鄂伦春族传统舞蹈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 依哈嫩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沟通意识

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说:“人生最大的财富便是人际关系,因为它能为你开启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门,让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贡献社会。”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交往能力才会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日益严峻,调查表明全国很多大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好社交关系,缺乏沟通协调能力,经常以己为中心,交往意识淡漠,在相处过程中总是引发不必要的误会,矛盾逐渐被激化,而且很难调解,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存在人格缺陷,包括内向、自卑、孤僻、抑郁等。依哈嫩舞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们手挽手、心连心、肩并肩笑逐颜开的围成圆形载歌载舞,潜移默化中搭建了一个沟通情感的师生互动平台,场面实属令人触景生情。通过依哈嫩舞教学可以给平时接触甚少的同学们提供了交往机会,在拉近距离的同时增进了感情,打破了彼此间的陌生感,舞蹈仿佛告诉同学们要珍惜这难得的友谊。在欢愉场景中会淡忘一切烦恼,孤独感彻底消除,紧张关系得到改善,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节奏鲜明的集体舞活动中,在音乐伴奏下踩着节拍尽情的舞动着,营造出和谐的人际环境,同学们用喜悦传递着友好,能逐渐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因此,依哈嫩舞教学对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沟通意识具有粘合剂作用。

3.2 采红果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崇高精神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说:“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 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可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做成大事功成名就需要 多方配合,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而脱离集体的帮助只能一败涂地,团结 与配合才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的法宝。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团队精 神信仰缺失问题普遍受到热议,调查表明全国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 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过于以己为中心,忽视了集体主义利 益,严重缺乏团队观念的大局意识,将个人主义作为处事的原则标准,从 极端的私利角度出发,而不顾及多数人的感受。采红果舞是需要两个人 之间的密切配合,音乐伴奏的同时双方在进步、退步、转圈、摘果和装篓 动作都要保持一致,节拍快慢均匀,一个人的速度稍快或稍慢都会影响 双人舞的表演质量,可以说一招失利满盘皆空,只有双方步调、身体、眼 神的协调配合才能达到舞蹈的极佳欣赏效果。通过采红果舞教学可以 使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们从舞蹈动作中都能领悟到团结就 是力量的深刻道理,时刻告诫自己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个 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这种欢愉场景营造出了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组 织氛围,让学生们明白无论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都要始终发扬崇高的 务实合作精神。因此,采红果舞对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崇高精神具有 助推器作用。

3.3 树鸡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严以修身的坚强品格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中曾写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建功立业做出一番成就,首先就得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要以宽阔的胸怀去对待别人,如果守不住道德底线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简单的一句话给人们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启示。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犯罪问题屡见不鲜,刑事案件的比例逐年上升,究其根源,主要是没有用严明的纪律管好自己,最终触碰了法律高压线,自毁了大好前程,马加爵、李启铭、药家鑫的案件始终在提醒着人们勿忘血淋淋的历史教训。树鸡舞中有很多约束学生的竞赛规则,对双臂、双腿、头部、行进路线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不遵守参赛规则,教师可立即取消学生本轮的参赛权,学生们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的对待,只有场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关键时刻才会选对正确方向。通过树鸡舞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品行修养,懂得做事先做人,做人必先养德的道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心情何等焦急,都要告诫自己遵守纪律,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去打击报复对方,怀有一颗平常宽容的心去对待生活每一天,让达摩克里斯之剑时刻高悬。因此,树鸡舞对培养大学生严以修身的坚强品格具有导航灯作用。

4. 结论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指出:“要深化学校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总理的报告阐明了高校体育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决定性作用,可见,坚持深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领域改革,稳固推进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升级工程是“十三五”时期服务型高校肩负起的历史使命;赓续鄂伦春族传统舞蹈血脉迎合了人才兴国时代的需求,引入课堂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即人际交往、团结协作和自我约束能力方面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今后,要发挥体育课程建设在社会型人才培养中的导向功能,把握文化传承战略机遇,厚植人才科学发展优势,让马踏飞燕的实践创新精神在校园蔚然成风,进而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筑起磅礴正能量。

猜你喜欢

鄂伦春族红果适应能力
红果(摄影作品)
小刺猬送红果
红果果富了口袋袋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苏喜军:种了红果,美了山村,富了百姓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