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18-01-27严军平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中学

严军平

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中规定,参加校园足球的试点学校的体育课要加大足球教学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使在校学生每周应有不少于 2 小时足球活动时间,保证全校不少于50%的学生参加足球活动;学校必须组织校内班级间和年级间比赛。因此系统地、科学地、客观地对影响我国中学足球教学的现状及其因素进行分析则尤显重要。

1. 校园足球政策执行现状分析

2015年,教育部首批认定了8627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求这些特色校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教足球,为的就是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会踢足球,扩大足球人口。根据调查显示,中小学学的体育课、足球课、课外活动课的开课情况很好,学校都能够开齐开足每周体育课、足球课、课外活动课,开课率比较高。在我国体育教育目前状况下,学校体育学教材不仅仅是体育教学的参考书,体育教师通过教材全面、具体地理解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以它为依据进行讲授并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以它为依据进行学习,通过教材掌握所规定的知识、技能。高水平的教材能全面、准确地体现教学要求,即使教师讲课中有些不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也很容易弥补。没有高质量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中学足球教学内容是实现足球教学目标的手段,因此,中学足球教学内容要考虑到与目标的相关性,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调查得知中学足球教师在选择足球教学内容,制定水平教学计划时,主要是考虑到中学生的熟悉球性练习、传接球以及控球技术,而个人战术和局部战术(二过一、一防二)分别占 比例较低。大部分足球教师在足球教学中以基础技术教学内容为主,足球技术动作组合与战术教学内容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在足球技术中,有球技术动作是构成运动员有球活动的基本因素。比赛中单个技术运用的机会较少,而大量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动作的有机组合运用。另外基本战术训练始终是足球教学的主体部分,这也是足球运动教学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也进一步说明初中足球教师忽视了足球运动本身的内涵。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分析,足球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可使学生在足球运动获得全面的身心体验,是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技战术内容为主的教学已体现学生的现实需要。

2. 影响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因素

2.1 教学环境对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是检验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许多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要完全满足校园足球的开展,足球运动场地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体育教学和课余运动训练以及课外体育活动要想正常进行,体育场馆与设施条件这些物质条件必不可少,它们在对学校体育工作检查和督导以及评估等方面属于重要内容。优化教学环境直接与合理配备场馆与设施相关,而优化教学环境在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和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只有较少数的中学具备标准 11 人制足球场,大部分学校皆为 7 人制足球场,这基本可以满足各中学的足球体育教学需要。大多数学校如果有多个班同时上足球课时,足球场地就不够,只能借助其他空旷场地,因地制宜的开展足球教学,主要根源在于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下,呈现日益增多学生人数状态,逐渐不能满足中学生的足球学习、训练需求。

并且有部分学校的体育场馆与教学器材并没有全部对学生开放,也未让学生自由使用,而使用体育馆必须在上体育课和学生训练时使用,非正常上课期间没有对学生开放。 另外,多媒体对中学足球教学的影响程度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录音机、投影仪、电脑以及电子白板等都是教学现代化在硬件上的体现,足球课程里的理论部分正是可以通过这些媒体设备的出现更直观、生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上的有力“助手”。多媒体设备的影响程度较其他环境因素来讲影响并不是很突出,大多是因为在中学体育课的足球教学中,室外实践课比室内理论课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实际教学安排中室内理论课数量不充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2 学校管理对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

中学足球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足球教学是体育和健康内容的综合体,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调查发现,足球教学工作开展的好坏,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由于我国中考、高考制度的影响,各所中学校均出现了偏重智育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虽然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相继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法规,来遏制这种势头的发展和蔓延,强化素质教育,但情况并未根本好转。中学足球教学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到现在依然没有获得相关领导的关注。

在课程资源的主要因素当中,人力资源比物质资源更有效。中学足球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足球教师,只有足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更好的实现足球教学目标。但是,个别足球教师没有对足球教学进行深入钻研,也没有科学地、有目的地去选择足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

2.3 学生主观因素对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

校园足球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中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主观态度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生理和心理。对被调查学生主观态度进行分析的结果不难发现,他们对于环境的引导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导向不利于引导中学生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从学生主观心理角度上看,笔者在影响中学体质健康调查研究的相关文献中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体育活动时间不足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首要因素。追究其根源,应试教育的弊端难辞其咎,这种应试教育让更多的中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之中,而对体育运动以及足球运动淡化。

3. 改善影响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因素的对策

3.1 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只有搞好硬实力,才能有效提高软实力。优良的足球场地以及先进的训练器材是保障学生展开身体素质以及技能训练的前提,构建品质优异的场地以及引入先进的训练器材以及医疗设备亟需充裕的资金。2009年5月,为了推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我国体育总局决定每年在体育彩票公益基金里拨付款项4000万,各个地区理论上依照不低于1: 1 的比重匹配对应资金。然而 下拨给各个校园足球活动,经费很难确保比例匹配对应的资金。单纯依 靠个人或者政府的力量是很难维持的。为保证足球运动可持续的发展, 需要有更多具有资金实力的公司的参加,给足球运动的发展贡献自身的 力量,等到学校获得一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之后,再由学校身上获得 一定程度的经济回报,达到公司发展和足球运动共赢的局面。另外,学 校亦能够创建自身的创收机制,拓展运营的领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提供资金支持。

3.2 加大校园足球文化宣传力度

纵观世界足坛,欧洲和南美洲的球队实最强,队员能力更为显著,全球性大赛的冠军基本上全被其包揽,毋庸置疑其是国际足球运动开展的两个中心。而两大洲的球队在战术打法、技术风格层面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对于足球的认识亦具有相当大的差别。每支实力强劲的球队的背后,均具由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的支持,各类各具风格的足球文化正是各民族文化的外在展现。每个国家的足球队在对于全球的球迷展 示自己足球技艺的同时,更是在展示着民族文化。足球文化实际也是一种大众文化,它的产生让这个黑白相间的小球包含了非常多的内涵,纵览目前全球的足球运动发达国家大部分均拥有其独特的足球文化,亦正是由于如此才可以促使足球的世界变得如此多姿多彩与吸引人。当然基于大众文化的层面而言其之间亦存在很多相同之处。在足球变成一类文化现象的时候那代表着此类事物首先具有相当的历史以及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到,只要是足球水平较高的国家通常拥有较为深厚的足球文化背景,能够看到足球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对于足球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性是显而易见的。

3.3 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奠定中国足球发展的人才基础,教育部决定,到 2017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建设约 2 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约 30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特色学校遴选将统筹城乡、区域和学校类型,按高中、初中和小学 1:3 :6的基本比例合理匹配,适当向寄宿制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倾斜。此外,中学也可以采用高校中常用的些方法,对于一些有足球天赋的孩子,比如是新市民学校的孩,主动引进,适当免除其一些费用,对于足球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采用一定的奖励的机制。人才培养是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亟需科学的手段,国内足球的总体水平不高,足球理念相较而言较为滞后,所以,国际先进足球理念与训练方式是我们国家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特别是欧洲俱乐部较为发达的青训体系。主动学习国外优秀的训练方式,引入国外一些高素质的教练人员并且提升本土教练人员的水平,此为提升足球教学的强力保证。

4. 结束语

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以来,中学的足球运动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我国足球运动的人才培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后备基础。目前,中学足球课的普及率有所提高,各中学足球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基本保障,但是钻研精神还需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对校园足球的重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校对足球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重视,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也急待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中学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在多解中学创新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认识足球(一)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