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域下体旅耦合探究
2018-01-27李军沈时明
李军 沈时明
新型城镇化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动力,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既是现代社会的自由扬帆之路,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民生工程。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这一计划的实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消费层次等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而也引发了人们价值观,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在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发展体育旅游,对国家经济增长及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推动全民健身更是一剂良药。
1. 体旅耦合的模式类型
1.1 “旅游+体育”模式
“旅游+体育”模式即旅游性体育,它是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相应的开发出的体育旅游产品, 如长城,五岳山,黄河等,相应的体育旅游产品就有登山,林地徒步,漂流等。
1.2 “体育+旅游”模式
“体育+旅游”模式即体育性旅游,它主要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利用各种庆祝活动,体育比赛等吸引旅游者,比如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国足世界杯,世锦赛等。
1.3 “附带型体育旅游”模式
“附带型体育旅游”典型例子有划船,摔跤,跳板等,它是以一般旅游性活动开展,其中附带体育知识的传播,人们可以一边旅游一边娱乐,看表演。
1.4 “专项性体育旅游”模式
“专性体育旅游”,它是以体育旅游资源为唯一的开发目标,如高尔夫,滑雪场等,旅游者主要是为了高尔夫或滑雪这一特定的体育项目而来。
1.5 “组合型体育旅游”模式
“组合型体育旅游”如钓鱼等,既能观光旅游,又能参加体育活动,把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方式。
每个新型城镇化地区的发展情况,各有差异,地方特色不同,因此,当地的体育旅游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不能盲目从众,只有找到当地体育与旅游最好的契合点,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益。
2.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体育与旅游的耦合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就是统筹发展城乡,使乡城互动,和谐发展,主张生态宜居,节约集约, 以人为主心,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从实施城镇化开始,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近5年来,以年平均1.2%的速度稳步增长。
2.1 从消费需求方面分析二者的耦合点
城镇化率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应的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消费需求也逐步发生改变,由原来单纯性的消费发展到有目的性的消费,如满足精神需要,身体需要,娱乐需要等。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可以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健身,文化,娱乐,视觉,享受等方面的消费需求。
2.2 从经济层面分析二者的耦合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中国拿下了无数的奖牌,扬眉吐气,自此,体育产业飞快发展。从而也推动了无数体育产品系列的开发,体育经济上升到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 在《新生代,新周期--2017中国体育产业白皮书》显示,体育产业经济在2025年的总规模将达到7万亿元。 可见体育产业发展的强势。
中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丰富,一直以来都是旅游强国。根据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的显示,2016整年,全国旅游业经济对GDP的综合进献为9.13万亿元, 占 GDP总量的11.04%,可见,中国的旅游经济不可小觑。
体育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消费热门,以观看体育赛事,参加运动,休闲享受等为特点,集结了体育与旅游两大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在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的背景下,体旅耦合发展的态势便愈发明显,重要。
2.3 从国家政策方面分析二者的耦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中的第二节为“积极发展旅游业”,第四节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足以体现,旅游业和体育产业都被中央政府定为十二五时期需大力发展的生活服务性的两个重要产业类别。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内容中多次提出了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部分地区开发体育旅游。近年来,《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实施,使居民的旅游选择更加多样,全面。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体育旅游将借助这个强大的平台,伴随国家大力发展。
2.4 从社会趋势分析二者的耦合点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产业增长数据的调查显示,当整体旅游产业的增长额在2%-3%左右浮动时,体育旅游是全球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增长率能够每年达到14%。 体育旅游属于一种体验性强,注重品质的旅游方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这种旅游方式更是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 纵观全局,无论是体育旅游带来的经济推动,还是旅游者人数的占比,体育旅游都会是社会的发展趋势。
3.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体旅耦合的意义
3.1 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涨,解放思潮愈演愈烈,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省与省之间,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业务往来,思想碰撞,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收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可缺少,它是劳动人民在体育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体育旅游的发展,设置传统体育项目,能使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同时,又可以感受到传统体育项目的乐趣,意义,非常有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传承与保护。
3.2 促进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消费观也随之改变,因此,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今,旅游者们越来越喜欢能够强身健体,活络筋骨的体育旅游活动,体育旅游已成为旅游的新热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给体育旅游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时机,这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完善和全面发展。
3.3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居民个体收入
新型城镇化最大的成就就是改变了农村的自然村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林地,对于以种地为主要收入的农民开说,这无疑是失业。发展体育旅游,融合体育与旅游两个项目,为老板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就业平台以及更多当然岗位选择。
3.4 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与壮大,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有限的空闲时间里更愿意参加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开阔眼界的户外旅游活动上,又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这一部分人群数量剧增,因此,体育旅游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逐渐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这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4.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体旅耦合的途径与方法
4.1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体旅耦合存在的问题
4.1.1 资金消耗大
体育与旅游的融合,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改造,体育项目的实施开展,还需要具备一定范围的体育场地,一定的体育设施,体育产品等,资金用量加倍。
4.1.2 管理方式不健全
体育与旅游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融合发展的体育旅游,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归属,体育局和旅游局对体育旅游市场的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方法,没有特定的管理机构对其负责,管理较为粗放,缺乏明确的思路和长远的规划。
4.1.3 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人才
体育项目的开展,使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难度性,技巧性,因此,当旅游者们参加旅游过程中,需要专门的体育指导员在一旁给予指导,帮助,甚至是教学,这样才能使旅游者们在体育旅游中获取相应的成果,达到旅游目的。如今,由于新型城镇化,时态巨变,诱惑太多,大量人员外流,尤其是年轻人,导致体育指导人才严重缺乏。
4.1.4 对体育旅游观念缺乏认识
体育旅游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出炉的产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人们对体育旅游的本质, 缺乏正确,深远,深刻,清楚的认识,对体育旅游在地区的开发潜力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致使体育旅游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体育项目在景区的规划和布局也常常被忽视。
4.2 体旅耦合的途径与方法
4.2.1 利用新型城镇化机遇创造经济链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的第七章“创新投融资机制”的第二十六条,强化金融一节中指出:专项建设基金要加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覆盖面,提供专门资金支持特色小城镇功能提升等。 这对于地区体育旅游的开发有极大的帮助,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相关部门,应合理统筹资金的管理支配,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4.2.2 完善体育旅游管理部门
体育旅游的开发,所做工作,所备职责,琐碎而又复杂,这就要求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协调一致,分工明确,对体育旅游的管理作出一个细致周全的规划,各司其职。政府部门应制定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监督体育旅游的经营,否则,体育旅游项目的专业性,目的性,安全性都是无法保证的。
4.2.3 培养和吸引体育旅游指导人才
城镇化之前,农村发展缓慢,经济较为落后,依靠种地,生存艰难。而跟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多数劳动力都纷纷转向城市。 如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让农村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利用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优势, 吸引年轻人返巢,提供免费的体育项目技术及营销的培训和指导。当具有一定的体育旅游指导人才后,体育旅游项目才能更好的开展。
4.2.4 加强宣传和普及体育旅游相关知识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现代城市开放思想的影响,人们生活环境, 生活方式不但改变,人们的思想,消费观念,外来知识接受理解能力都在逐步提升。 此阶段,相关部门加大对体育旅游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能够更快的让人们认识到台体育旅游所带来的效益,引导人们对当地体育旅游资源的发掘,从而获取群众支持。
5. 结语
环顾今天的世界,体育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随着旅游者们对消费层次,目的,环境,作用以及体育文化的重视,正在成为近年来各路学者,研究者等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视域下,从体旅耦合的模式,意义,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和方法入手,分析其发展潜力,发展态势。体育旅游的发展势如破竹,新型城镇化背景宛如得天独厚,但在新型城镇化的不断进程中,体育旅游想要更长远,稳定,和谐的发展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