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难点与管理措施的现代化
2018-01-27陈松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31
陈松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1)
目前,随着临床医疗水平日益提高,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其中医疗器械在临床诊治期间的作用愈加严重,临床器械的先进程度已经代表一个医院的整体实力,临床医疗发展已经离不开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临床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医疗器械一旦发生故障,这难以提供精准的诊治数据,进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1.医疗器械维修中的难点
目前,随着临床医疗器械数量的日益增多,其质量问题也越加突出,部分医院在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方面的技术相对较为落后,缺乏一个相对应的管理制度,维修方式也需要进一步调整,随着其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水平也必须要给予日益增强[2]。
1.1 素质较低,缺乏重视
对其维修管理,部分医院的领导层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三级甲等医院缺乏高端型人才,一些基层医院的维修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配备,缺乏现代化维修的难点,对工作人员的资质缺乏一定的规定。根据研究表明,部分从事医疗器械维修的员工,学历相对较低,并且没有经过相对应的培训工作,使其操作水平和技能相对比较低,思维方式较为落后,缺乏现代化操作技术,与此同时,人员可以随意进入,没有给予全面的专研,导致其故障维修时间进一步延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
1.2 主导能力较差
临床医疗设备的种类以及范围日益增加,涉及到多个学科,对医疗器械维修的工作人员复合要求逐渐增加,面对大型的医疗设备,一般工作人员无法进行维修,只是将其运送会厂家进行维修,不管是配件、维修以及成本费用的控制均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缺少话语权[4]。
1.3 缺乏相应管理制度
现如今,大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缺乏一定的管理措施,部分医院虽然已经采取相对应的管理制度,然而只是流于形式,医疗器械的维修难以给予有效管理,并且缺乏一个考核机制,工作范围不够明确,技术水平相对较长,部分员工虽然可以进行维修,但是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时间久了,就会对其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维修质量没有达标对其诊治的精准度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其故障经常发生,医疗诊治的可信度也会受到质疑,不仅对诊治效果造成影响,并且对一个医院良好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1.4 技术落后,投入不够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和技术的日益提高,医疗器械的更换速度也日益加快,然而其标准和水平也日益提升,然而,部分医院的医疗维修条件仍然在以往的阶段,落后的方式和缺乏相对应的仪器,在面对现代化医疗器械的时候无法保证质量。导致这一情况的诱因是医院领导层没有对其相关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在维修这一方面的投入相对比较少,进而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5]。
2.医疗器械现代化维修措施
2.1 设计一个完善的管理方案
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是以单件设备作为基础,以其需求提出采购,其中包含维修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购置费用,其作用就是为了可以使设备在生命周期当中的费用降至到最低,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设备管理包含日常维修、质量控制以及采购等相关环节[6]。
2.2 精细化管理
部分大型医院已经在逐步开发现代化的设备管理系统,根据其不同特征以及属性给予分类管理,对领用、应用、维护、赠送等相关过程统一进行管理以及监控,使成本明细降低,使管理效益进一步提高。现如今,医疗维修管理当中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明确掌握相关技术,并且要给予详细记录,建立一个医疗器械维修档案,进而对设备状况有一个明确的掌握,及时解决故障问题。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记录要求登记每一台设备工作状况,对其给予分类进行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档案,根据不同类别做好相对应的记录[7]。另外,在维修保养这一环节,可通过信息系统将以往的人工手写方式转换成为主要设备基本参数的数据库,使日常医疗器械维修保养提示和数据给予详细记录,在这一基础之上进行设备质量控制和性能的评价。
2.3 提高质量,转变观念
这是一项技术相对较强,同时维修方式较为繁杂的工作,其管理投入无法显示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大型设备维修只是依靠厂家,更加造成这一部门的重要作用给予削弱。因此,应该大力推动院内领导转变理念,增加对其资金的投入,使管理措施不断提升,使员工的维修水平日益提高,进而使维修质量和效果给予保障。另外,医疗器械维修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能够使人力成本明显降低,使维修的准确性和速度明显提高,使其故障发生时间进一步缩短,使医疗器械的应用率明显提高,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4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临床医疗器械的应用寿命,使发生故障的几率明显降低,这就需要日常维修保养,这主要依靠于相关科室的正确应用以及维护,设备管理部门一定要积极协助每个科室制定一个相对应的保养制度,同时给予详细记录。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医疗器械给予定期检查、更换以及清洁等,对部分特殊的器械,应该对科室工作人员给予相对应的培训措施,使保养维护水平明显提高,使发生设备故障的几率明显降低,进而使医院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8]。
3.结语
现如今,随着临床医疗器械现代化应用日益广泛,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难度也不断增加,所以,医院领导一定要对医疗器械的维修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强管理力度,通过相对应的培训和引进高端型人才等相关方法,使医疗器械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增加资金的投入,进而使整个医院得以持续、良好的发展。
[1]李明航,王国宏,刘胜林,等.医疗器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信息工程技术的融合[J].中国医疗设备,2014,5(5):28-30.
[2]童音,魏民,梁蔓丽.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对隔离疫区造成的污染与防护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5,17(4):391.
[3]孔询,赵杨,王东哲.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及设备维修保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164-165.
[4]程广斌,张中平,马承华,等.经济发达地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几个难点及其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4,23(1):49-50.
[5]侯俊红,邱凌梅,解军燕,等.谈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8):145-149.
[6]Wang Suzhen, Wang Junyong, Wang Li. China Health Economic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drug circulation[J].2014,5(7):715-716.
[7]左裕玲.口腔医疗器械的临床管理意义与维修保养方法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7(6):179-180.
[8]李斌,张力方,钱建国,等.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环节管理策略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5,2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