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治疗与内科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2018-01-27张丹林士珊付高洁刘倬希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张丹 林士珊 付高洁 刘倬希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常见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病症表现为上腹痛、呕血、黑便。消化性溃疡出血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及周围组织出现慢性溃疡,从而导致消化道出血[1]。目前,临床中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常用两种方式,分别是胃镜治疗和内科疗法,胃镜治疗是在胃镜下直接对出血位置进行治疗,而内科治疗则属于保守治疗方式[2]。为明确两种方式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疗效,本文选取2014年3月~2017年6月收治5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式,将采用胃镜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将采用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6.4±3.4)岁,发病时间1.5~5h,平均时间(2.7±0.3)h,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复合型溃疡11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48.5±3.2)岁,发病时间1~4.5h,平均时间(2.5±0.4)h,其中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复合型溃疡9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医生的充分解释下自主选择治疗方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全体患者经胃镜检查显示胃或(和)十二指肠及周边组织存在溃疡,有出血信号。排除标准:排除患有消化系统癌症疾病的患者;排除有其他脏器损伤的患者;排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精神与意识障碍的患者[3]。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本组患者采用胃镜治疗,治疗前行无痛胃镜检查,确认溃疡和出血位置、面积及其严重程度,肾上腺素混合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出血位置,混合比例为1:10000,使用负压引流器吸入积血和冲洗液。使用胃镜探查出血位置,明确出血原因和出血速度,而后划分病灶等级。使用内镜钳将推送器推送到内镜前端位置,对准病灶,张开金属夹,实施加压,加紧病灶,而后收紧金属夹,实施断离,紧箍病灶及其周围组织,避免出血,确认病灶止血完全之后,观察止血夹,在其与病灶黏膜处呈现直立状态时,结束胃镜治疗。
1.2.2 对照组
本组患者使用内科治疗,患者入院后行胃镜检查,确认其疾病情况,而后清除患者口腔呕吐物、血渍,一般需给予患者吸氧,保持其呼吸顺畅,垫高患者下肢,避免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患者血容量,而后40mg奥美拉唑针剂静脉注射,1次/d。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采取对症治疗方式,如输血、输液。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显效为临床指标恢复正常,胃内无积血,呕血和黑便消失;有效为治疗3d后达到上述疗效;无效为各项临床指标均不符合上述描述,出血情况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29×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55%(28例),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86%(26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1,P>0.05);研究组治疗显效患者23例,占比79.31%,常规组治疗显效患者15例,占比51.72%,两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96,P<0.05)。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在各类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比达到了1/3~1/2左右,该疾病在早期仅有黑便或是大便潜血,此时出血量比较少,当溃疡侵犯到消化道管壁上的大动脉时,就会出现大量且非常急的出血情况,此时病情较为严重和危急,需要及时的采取止血和输血治疗[4]。此外,长期存在的溃疡组织不仅会对新生肉芽造成破坏,还会压迫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出血量比较大时,可能导致患者贫血,甚至是休克。
胃镜是检查各类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式,具有直接、方便、可视化的特点,诊断率也比较高,而胃镜治疗则是在胃镜辅助下,直接对病灶位置进行各类治疗措施,相对于传统的内科治疗而言,胃镜治疗见效快,且不会对患者动脉血压、黏膜出血以及氧分压等指标造成不利影响,止血较为彻底。而传统的内科治疗下,很多患者在出院后对后期恢复不加以重视,导致了二次出血情况的出现,再次出血不但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加重了患者的治疗负担,所以,相对而言,胃镜治疗的应用价值更高。在李晓丽[5]的研究中指出,“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显效率为80%,治疗有效率为98%,两项治疗均高于内科治疗组(P<0.05),”而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达到了79.31%,对照组显效率仅为51.72%,与之研究结果略有出入,不排除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但也证明了胃镜治疗在这方面的价值。
综上所述,单从治疗的总有效率来看,胃镜治疗与内科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疗效并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但从治疗疗效的等级来看,胃镜治疗的效果更佳,该治疗方式能够更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出血情况,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胃镜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更具治疗价值。
[1]王广勇,吕礁,施云星,等.胃镜下喷洒卡络磺钠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9-10.
[2]周晗.比较胃镜治疗与内科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J].医药前沿,2016,6(20):89-90.
[3]梁东.消化性溃疡出血胃镜与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4,4(1):226.
[4]段云芬.消化性溃疡出血胃镜与内科治疗130例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9):105-106.
[5]李晓丽.胃镜治疗与内科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1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