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政治作战”工作综述(下)
2018-01-27瞿定国
■ 瞿定国
(四)强化防奸保密,推动保防工作法制化
台军保防工作是指“为保护国家安全及防卫国家利益”,针对可能的安全威胁采取的预防及反制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保防教育、保密工作、安全调查、安全部署及预防工作五大项。主要指向针对祖国大陆。
台湾当局认为,中共对台湾情报攻势从未停歇,加以两岸关系调整、亚太周边海域资源与岛屿主权争议不断,未来中共除持续运用人员及科技搜集情报外,更将加速渗入台湾社会各领域,并积极运用网军对台金融、高科技产业,甚至民生重要设施,加强网络进阶攻击。台军高层指出,军中保防工作在巩固台湾整体安全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强调官兵必须持恒保持安全警觉,尤其针对台军各式武器装备性能提升或研制、友邦军事交流合作或各项操演训练等,务必恪遵各项保密规定,以杜绝泄密与遭敌渗入可能。当发现各类安全状况及征候时,各级官兵应依据“国军安全状况掌握、反映与处理实施规定”,贯彻反情报责任制度,迅即向上级权责长官汇报,以寻求最为周延的处理。
2017年3月2日,台湾防务部门公布所谓“国军人员遭中共情报部门吸收运用案例态样分析”,提出“赴大陆期间须知”“赴第三国旅游须知”“参加餐叙须知”“要求引介军人眷属须知”及“检举反映管道”等项目,提供给台军眷属参考运用。台湾防务部门以“保密防谍做得好,国家安全没烦恼”口号,设立“检举反映专线”,公布安全状况检举反映“管道”,并规定反映“范围”有以下8项:防谍线索情报;泄密违规情事;违法、贪渎问题;危害单位安全事因;官兵负面心理意向;心理或实体破坏;军民纠纷或陈抗事件;其他影响“国军”安全及军誉情事。
台湾当局和防务部门对本土“从事及参与国防安全事务人员”,建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2015年4月2日修订的“从事及参与国防安全事务人员安全调查办法”规定,“安全调查适用对象为国防部与所属机关(构)、部队、学校及所监督行政法人之人员,及其他因业务关系,从事与参与国防安全事务人员”,要进行“安全调查”。调查内容有6项:对“国家”忠诚度;受外国或敌对势力影响;品德、考绩、惩戒、行政惩罚(处)及犯罪信息;经济状况及财务信息;身体健康状况信息;违反“国防”安全事务信息。为此规定,各保防安全单位得就前项所列事项,搜集被调查人下列信息:国籍、户籍;刑事案件;行政惩戒或惩罚(处);品德素行及内部考核;财税、信用卡、银行存款、债务、汇款纪录及其他经济、财务状况;医疗纪录;心理测验、科学仪器检测;其他为确保“国防”安全事务之信息。被调查人为台军人员时,安全调查资料应随其职务移转,退(离)职时,安全调查资料移由权责机关依规定管理。
台湾当局还严格规定,凡犯“国家安全法”“国家机密保护法”“国家情报工作法”等罪责,经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及有期徒刑7年以上者,剥夺其终身俸;有期徒刑3年以上未满7年者,减少应领终身俸50%;有期徒刑2年以上未满3年者,减少30%;有期徒刑1年以上未满2年者,减少20%。
鉴于保防工作长期以来面临法律授权、人力经费不足的窘况,台湾法务部门调查局从2004年起,即持续推动保防工作法制化。2013年7月2日,台湾行政部门即将“国家安全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函请立法机构审议。蔡英文上台后,于2016年7月22日在台湾地区安全情报协调会报中指示推动“保防工作法制化”,并由法务部门调查局负责统筹机关、社会及军中等三大保防体系,共同研订“国家保防工作法(草案)”。为迅速完成“立法”,法务部门调查局除委托“中央警察大学”项目研究外,并在台湾20个地区举办“保防工作法制化”扩大研讨会,强化“立法”论述,争取支持力量。11月29日,台湾防务部门在“国防大学政战学院”举办“保防工作法制化学术研讨会”,广纳各界建言。2017年1月3日,“法案”草案送交行政部门审议,待立法机构三读通过后公布施行。台湾当局认为,“法案”实行后,全台保防事务就具有了统合与督导的主管机关和制度。
(五)实行政战工作“转型”,注意优化官兵照顾
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实现政党轮替后,台军政战工作在“教育和监控官兵”的同时,开始注意加大“服务官兵”的比重,为官兵解决若干福利问题。
早在1964年,根据蒋介石的旨意,成立了“国防部福利总处”,后改名为“国防部福利事业管理处”,专责统筹办理台军福利服务事业。服务对象为现役军人(含军校生)、聘雇人员、后备干部、荣民及眷属、外籍军人,发给“国军福利证”。从1999年起,“福利事业管理处”逐步推展自动化与网络化,结合异业服务,办理台军托育儿、行政事务用品采购等。近年来更增加了电子商务宅配,以便利行动不方便的荣民荣眷使用。2012年以来又积极推动各项创新服务,力求为军荣眷提供“更安心、更实惠、更周到”的商品与服务。
由台湾防务部门主管的还有1951年10月31日成立的“军人之友社”,经内务部门1974年6月1日核准,“属非营利公益性社团法人”。其宗旨是“以号召社会各界,推行敬军劳军运动及国军官兵有关之社会公益活动,促进军民合作,团结军民情感,及协助‘国防部’推展全民国防,并增进军人及眷属福利,提高士气,加强精神战力”。“军人之友社”成立67年来,注意不断转型,先后经历7任理事长、23任秘书长。目前已被称为“三军将士最坚强的后盾”和“与社会大众联系服务的最佳平台”。
2016年,“军人之友社”和“福利事业管理处”发起“企业敬军”,响应提供军人消费优惠的厂商超过4600多家。2017年,两单位共同办理的“企业敬军日”优惠活动,台军官兵可持相关证件前往特约14000余家厂商消费,享受定价4.5至9.5折不等优惠。
台军老旧眷村改建、军眷服务与眷村文化保存政策的规划、督导及执行,是“政治作战局”掌理的重要事项,也是服务官兵、协调军民关系的重要任务。为保留台湾特有的眷村文化,防务部门于2009年9月9日发布“国军老旧眷村文化保存选择及审核办法”,由各“直辖市”、县市政府针对指定眷村文化保存区,区分为北、中、南、东、离(外)岛等5区,各地区选1至2处,完成“眷村文化保存企划案”后,再送防务部门办理评选;凡经选定之眷村文化保存区,由防务部门支应初期软、硬件设施开办费,后续经营、管理维护,则由申请保存的地方政府负责。至于眷村文化保存所需土地,由防务部门无偿拨用予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则以等值容积移转给防务部门。
根据台军“老旧眷村改建计划”统筹规划新建住宅小区54处,迁购“国(眷)宅”基地34处,合计88处,安置542村1064户,全案改建工程于2013年完成。
(六)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着眼增强“总体战力”
台湾当局和“台独”势力为了“以武拒统”“以武谋独”,特别强调“必须有足够的战争准备”,实行“全民国防”。而如何提高民众的危机意识并支持“国防”,“全民国防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其意义在于能够“纳动员于施政,寓战备于经建,藏熟练于演训”,使全体民众建立“责任一体、安危一体、祸福一体”的共识,达到“全民关注、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国防的最高理想”。
2005年2月1日,台湾当局通过“全民国防教育法”。台湾防务部门以此为法源依据,根据对台湾“安全威胁”的分析和提出的“总体战略”,确定以“国际情势”“国防政策”“全民国防”“防卫动员”“国防科技”为“全民国防教育”五大主轴。在实施中,着重于规划“完成学校教育规范”“推展在职巡回教育宣教”“办理暑期战斗营”“奖励杰出贡献单位与个人”“配合动员演习办理教育训练”“推广国防文物倡导与维护”“运用传媒推展文宣活动”等工作,以整合全台资源,凝聚“全民国防”共识。
台湾防务部门认为,公务人员是台湾当局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对其进行“全民国防教育”极其重要。因此,每半年排定一场次,以专班训练、随班训练、专题讲演及数字学习等方式,对公务人员进行教育,增进其“国防知识”及“防卫国家意识”,以便在未来执行“国土防卫”、灾害防救或是公民教育相关工作时,都能将“全民国防理念”融入其中,为“保乡卫国”尽一己之力,提升“总体战力”。
为建立全面性“整体国防安全观”基本概念与共识,台湾防务部门致力于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扎根工作,期盼能整合“国防”与教育资源,将“全民国防”内涵融入中学、小学现行课程中,使学生们都能透过多元、活泼、自然且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建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念,凝聚“爱国爱乡”、守土有责信念,以发挥总体防卫力量。依据“各级学校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课程内容及实施办法”,高中(职)以上学校在2010学年度以后,一年级必修“全民国防教育”课程2个学分;大专院校则基于“大学法”相关规范,由各校自定义课程名称、内容及实施方式办理。
以台湾防务部门制定的2018年“全民国防教育”为例,计划分为“学校教育”“政府机关(构)在职教育”“社会教育”与“国防文物保护、倡导及教育”等4项施教范围,整合相关“部会”、各级“政府”、“全民防卫动员体系”、学校及社会团体等单位,以“多元教学”与“寓教于乐”方式,结合防务专业与军事特色办理各种活动,引领青年学子体验“国防事务”,强化“国家安全”体认。例如,2018年“国防知性之旅——营区开放”规划,拟开放陆军1场次、海军1场次、空军2场次,让民众参观。由“国防大学”主办“全民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拟定相关议题,邀请专家学者发表研究心得和建言。此外,还规划办理寒假战斗营18类营队、21梯次,预计接训1290人;规划办理暑期战斗营18类营队、34梯次,预计接训3170人;通过公开抽签,确定台湾大学等9所参研学校84位师生及4所备取学校,参加“全民国防南沙研习营”,师生们将分4个梯次前往太平岛,探访太平岛五号淡水井景点、举办升旗典礼等活动。台湾防务部门表示,举办这些活动,旨在展现和推动民众“支持国防、参与国防”的热情。
三、观察与思考
(一)台军究竟“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长期以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问题一直困扰台军。随着政党轮替在台湾的实现,以“台独”为纲领的民进党上台后,在“军队国家化”名义下,在台军中大肆灌输“台独”意识,大搞“去中国化”,造成历史遭否定,传统被破坏,官兵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信仰危机日益加深。台军《青年日报》“中缝事件”反映了这种状况。
2007年6月,陈水扁任期最后一年,要求军方更改台军“为谁而战”的标语口号,一定要把“为中华民国而战”改为“为台湾而战”。在强大压力下,台军把《青年日报》中缝原本印制的“为中华民国生存发展而战”,改为“为台湾的国家生存发展而战”。
2008年,马英九大选获胜,情况有了变化。5月12日,离陈水扁下台还有8天,台湾防务部门发言人称,“国军现阶段‘为中华民国国家的生存发展而战,为中华民国百姓的安全福祉而战’”的基本信念与立场不变;至于台军报纸《青年日报》“为台湾而战”标语,将改以政策倡导取代。5月19日,《青年日报》“中缝”刊登的还是“为台湾的国家生存发展而战”;5月20日改为“为中华民国生存发展而战,为台澎金马百姓安全福祉而战”。但这种改法与发言人上述表态有差异,特别是将“中华民国百姓”换成了“台澎金马百姓”,其内涵有很大不同。这种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台军在台湾政治生态变动中的尴尬处境,以及“不知为谁而战”的混乱。
2010年7月,台湾防务部门编印的“国防100问”中,有一个问题是“国军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回答是“:依据‘宪法’与‘国防法’,国军不仅是‘中华民国’的军队,也是全体人民的军队。因此,基于‘为中华民国生存发展而战、为台澎金马百姓安全福祉而战’的信念,国军戮力于战备整备工作,目的就是要建立一支有效吓阻的战力,达成预防战争与维护和平的目标。”这个提法的实质仍然是“以大陆为敌”。如以之为据,则既可以“拒统”,又可以“谋独”。
2018年5月7日,台湾新上任的防务部门负责人严德发,接受国民党籍民意代表曾铭宗质询,回答“军人会不会为‘台独’而战”时,不假思索地表示“当然不会”,但又强调“:台军忠于‘国家’,也忠于人民,而且始终如一。”祖国大陆一贯表示,无论是谁,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都是欢迎的。有鉴于此,人们不禁要问:当前,在不承认“九二共识”的“三军统帅”蔡英文统驭下,台军究竟要“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呢?这是台军官兵上下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二)台军推行“爱的训练”后果严重
台军现正推行募兵制度,向志愿化转型,但遭遇问题甚多。为此,台军高层从多方面努力,打造“人性化、舒适化、家庭化”条件,以增加招募诱因。例如,生活待遇方面,志愿役士兵基本薪资以高于台湾最低基本工资2倍起薪,并仿照一般公教人员加班费,发放“战斗部队津贴”。士兵住4人房,不再睡通铺,配备电视、空调、卫浴设备,还有DVD、KTV和健身房,等等。部队管理上,许多“软条件”也追求“人性化”。例如,要求落实休假制度,避免“积假”;士兵晚间站哨“站多久补多久”,等等。然而有些具体规定又是相互抵触的,满足了这项又违反了那项,弄得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有的抱怨说,福利多了,纪律少了,部队训练受影响,事故越来越多。这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台湾PTT论坛上有一位士兵大谈当兵真是“爽翻天”。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支既不知道“为谁而战、为何而战”,又缺乏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军队,怎么能打仗,更不用说打胜仗了。
台军的唯一出路,就是与解放军联手,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