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广西官礼仪式下汉、蛮风俗音乐文化的融合

2018-01-27广西艺术学院53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方志风俗仪式

刘 莎 (广西艺术学院 530000)

风俗是反映一地之特点的文化代表,它印证了一方之地几番古今的历史文化。正所谓“凡民函五常之性,系水土之风气谓之风。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1从而体现了地方风俗的重要性,谓观一方之风,得知一方之俗,从而治理有方。广西古百越之属,南岭交趾之地,是我国偏远地区之一,少数民族聚集是自身独特特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历史下,其风俗含有特殊的“俗”韵。但古时广西文化闭塞,在中央管理未达至面面俱到之时,其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中间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与区别。而后,随着中央对广西的管理渐入佳境,加之汉官、汉民的入桂等因素,使得广西地区大门渐開,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展开了交流、融合之势。官礼仪式一向为历代君王视若政治之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韵味与文化感。清代为广西地区官礼仪式最为普及之时,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官礼仪式所带来的儒家主流文化,在广西民俗中渗透开来。

在相关史料的记录中,以清代广西方志内容最为详尽,“风俗”一记中对少数民族的载述颇多,但多被评论为“未开化”等词。具析,这些词语并非贬义,而是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落后之意。例在蛮族众多庆典中,如“十月都贝大王祭”、歌墟等节庆,通过对仪式过程的客观记述,多体现了蛮族古风未化,过程粗鄙,歌唱词语隐晦难涩等问题。而针对于这种情况,汉、蛮风俗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分为两种情况的,一种是汉民入桂,官礼仪式下行所带来的潜移默化,另一种则是官方官礼对蛮俗强制实行的改革。

汉俗的进入,潜移默化对蛮俗改变颇多。从风俗节庆方面来看,以“元旦、元宵、中秋”等节庆在清代广西方志记述最为详尽,同样是音乐使用较多的汉俗节庆。在记述中,汉族、蛮族的庆祝方式有不同,亦有同工趋势。在元宵的庆仪中,中部地区汉族多以“舞龍狮”等音乐活动进行庆祝。但在清代广西古籍方志资料呈现中,多有记述“采茶、答歌”等音乐活动,其中的采茶、答歌为广西当地的特色音乐活动,表明汉族也在结合蛮俗的音乐活动形式。并且,在旧时的记载中蛮族在元旦、元宵等节本是不用音乐的“土俗岁时民俗:正月,元旦不知贺岁、元宵不悬燈,不作乐…”2,但在乾隆与道光年间《镇安府志》、《廉州府志》等蛮族为主的桂西地区已载,“各公署元旦除夕俱有鼓吹谓之闹衙门 更有蛮人妆狮子跳掷为戏…”。其次在婚俗方面,汉族仪式在广西地区也得到推崇与传播。从仪式过程来看,汉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定亲,以“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礼为婚礼的仪式过程。乐一般多用于送礼与迎亲阶段,喜用鼓乐,“婚姻以媒妁既订即以槟榔染红及首饰定之,不拘厚薄,鼓吹送女家,母氏亲送,谓之送礼交亲。”3“婚禮以槟榔爲首…期至不行親迎,则以…鼓吹合乐盛饰十三四龄小姑舆從往迎謂之接嫁。”4但并非确定之事,当以各地行礼为准。而广西少数民族多自由婚配,多在重大节日里对歌互答以为婚配,多重歌唱,“土俗婚聘…[新妇伞自覆步行至婿家聚坐唱歌达旦],新妇妇女家未尝舆夫会和…天河婚礼以牛为聘每年秋成后男女以物相赠答或杀鸡为黍雜坐謳歌。”5,通与上述汉俗婚嫁史料相较,仪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在其后道光《白山司志》中载“鼓乐导步行,新妇手张雨蓋羣妇女園而送之,交拜后亲友团坐,饮酒唱土歌达旦乃散。官族则行六礼如汉人惟纳采亦尚槟榔蓋相沿土俗也。”6,此表明旧时不用鼓乐,不以六礼蛮俗,在官礼下行的影响下,鼓乐与六礼都在逐渐施行。

其次,以官方治理下的手段,对广西少数民俗进行了一定的禁止与改革。主要体现在采茶、歌圩活动以及蛮俗土祭等活动。以歌圩活动为例,汉官认为清代男女互歌,配偶等仪式十分有伤风化,“獞人妇女相習熟故也,至於风俗之鄙俚在於三四十年前犹有所谓浪场者,其场日皆有定期,正月内於各村之庙宇附近地叚空阔之处男女聚会攒簇成堆歌唱互答或以环钏巾悦槟榔之物相遗送,谓之认同。旧志所言犹言近年以来每逢放浪之期惟恶少烂崽相舆,徵逐嬉游,獞人妇女無有到场者矣,秉蕳赠芍见采风诗歌也,有思录其近於雅驯者”7认为妇人应回归古礼之中,故不管是在记述中,还是评价中都认为应该禁止此活动。故,发展至民国时期,《隆安县志》与《北流县志》等多本方志中表述到:“以上各节自民国改行阳历后而此渐此改良,然习惯已久,仍未或废”。但官方在对蛮俗的改革中,有严厉禁止之令,亦有去其糟粕,留其益处之举。例在民国时期歌墟已改为歌会,“江山竹山沿海一带农村,农隙时,择定地点,於月白风清之夜,邀集邻人,举行歌会,以资娱乐,其所唱之歌,乃係民歌,俗称山歌,参加者,分为两部,一部为男性,一部为女性,方均有谙熟山歌者二三人,名曰歌屯,男方择一歌喉清脆之男童,名曰歌郎,女方亦择一歌喉清脆之女童,名曰歌娘,男女相距约五六丈,由歌屯将山歌逐句低声口授,歌郎或歌娘,即循声高唱,一问一答,声调和谐,其乐盎然。”由此可见,歌会活动与歌圩的形式是相似的,但不再有婚配之举,歌词也有所改革,改革后的歌唱活动已无原来记述中多出现的“淫词秽语”等评价词,而是充满着积极向上,春风和煦之感。

综上所述,清代官礼下行,对偏远地区文化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化的作用,并且汉、蛮两族在文化交流方面是相互的,并非单方面的强制影响,从而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文化形式。并且不止上述歌圩活动的存留,采茶戏、邕剧、师公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依然留存至今,皆是汉与蛮文化融合的产物。故,清代官礼仪式的下行,汉官、汉民的入桂等形式,为广西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注释:

1.清.蒯光焕、李百龄等.同治苍梧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广西府县志辑[M].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77.

2.清舒启修.吴光升纂.柳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广西省[M].台湾:成文出版社,1966-1970:945-947.

3.清王巡泰纂修.乾隆兴业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广西府志集[M].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525.

4.清江有璨等纂修.光绪平南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广西府志集[M].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249.

5.清唐仁等纂修. 道光庆远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广西府志集[M].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413.

6.王言纪修.朱锦纂.道光白山司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广西府志集[M].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507.

7.清.王俊臣纂,魏笃修.同治浔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广西府县志辑[M].江苏: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64.

猜你喜欢

方志风俗仪式
太平风俗美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跟踪导练(四)4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