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路径选择

2018-01-27宋琴琴钱枫嫣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理工科信息化艺术

宋琴琴 钱枫嫣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21000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依赖于这些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也不断出现,典型主要有:慕课、微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等。近些年来这些新型的信息化教学逐渐出现并应用到了实际的教学环节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的案例得到了较大的效果。总览近几年信息化教学的参赛案例发现,对于公共艺术信息化教学的案例较少,而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提高理工科类大学生艺术素养、创新能力等的有效途径,更应该紧挨信息化教学的趋势。

一、理工科类高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同时,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强化“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推进“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融合,促进“夯实基础”和“改革发展”相融合,坚持“艺术教育”和“人才、智力支持”相融合。可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变革传统的公共艺术教育方式,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理工科类高校的信息化教学是必须且又急切的。

二、理工科类高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理工科类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有着普通高校所不可比拟的明显优势。首先,相比较普通高校,理工科类高校有着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为公共艺术课程提供较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艺术审美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网络资源的日常化维护,确保学生能够稳定的获得最新的艺术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其次,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碎片化与自主性。理工科类学生大多数时间仍然需要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但同时又不能忽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保证专业课程与艺术教育的平衡呢?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进行艺术的在线学习和欣赏。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艺术灵感的激发,而且还保证了专业课程与公共艺术课程之间天秤的平衡。

三、当前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2011年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艺术学已经单独作为一个学科门类与理学、工学并列,各理工科类高校也按照教育部《学校艺术》(2002)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的要求,开展了公共艺术课程来进行艺术教育,但是,由于传统理工科类高校是以理学、工学为主干学科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从学科背景、师资队伍,还是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与综合院校或文科类院校相比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观念滞后

由于理工科类高校为了能够给学生更加全面的艺术熏陶和公共艺术课程一般都是选修课,对教师的知识广度、深度和授课水平,乃至个人知名度和魅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在授课教师方面则会优先选择教龄较长、资历较深的艺术专业的教师进行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但是,由于这些专业教师一直从事的传统艺术创作和教学,本身对信息化教学就存在望而生畏的心态,为此导致公共艺术信息化教学停滞不前。

(二)信息化教学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次的应用

在教学内容上以传统的教科书为主,辅之以音频、视频的播放或者是分享,没有将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编写和安排,对丰富的网络资源没有充分的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启发明显不足。

(三)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信息化时代,以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的先进信息化平台层出不穷,如:基于SNS社交平台的微博、微信等,还有慕课、微课这些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教育平台。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化,最显著的就是翻转课堂的出现。而在目前的理工科类高校的公共艺术课堂上,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少,课堂参与度低,这就导致教师越教越乏味,学生越听越不感兴趣的恶劣局面。

因此,理工科类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还需要向信息化教学转变。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事半功倍的实现公共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艺术知识的热情还是比较深刻的问题。

四、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转变

理工科类高校作为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场所,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是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上却没有实现先进性,这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滞后、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在整个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本身要对信息化教学怀着热情的态度,不能因为仅仅是选修课,就觉得不必或是不愿意这么“大张旗鼓”的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明确进行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不是多此一举,而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最后,理工科类高校应鼓励教龄较长、资历较深的教师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和给青年教师授课机会,这样“新老结合”在保证知识的完整体系的前提下,还能够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必要的摩擦,有利于公共艺术教育信息化教学效率的提高和保证。

(二)明确课程目标,优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健全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和弊端,其最终目标仍然应该和传统教学一致,是为了提高理工科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创新能力,开发右脑,锻炼形象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因此,在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应时刻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其次,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为了保证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有效开展,必要要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所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要让教师们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督促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最后,还应考虑到那些年龄较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的教师,为了鼓励他们也能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又不能给他们造成过大的评价负担,在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可以实现共享或者技术上从简而行,确保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化繁为简,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资源,完善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

首先,所谓“化繁为简”其实就是:教师在进行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理工科类高校专业技术人才这一优势,面对过于繁冗的技术问题不必全部“躬行”适当的“偷懒”也未尝不可。其次,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是为了改变传统课程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起到辅助传统教学的作用。当下各类信息化平台发展的如火如荼,教师可以利用各类信息化平台(如:慕课、微课,微博、微信等)进行以分享和讨论为主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而助力理工类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良性发展。最后,教师在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后,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确保公共艺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能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

参考文献:

[1]何振才,张洁. 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 艺术教育,2013,(05):33-34.

[2]李慧萍. 浅谈公共艺术教育与理工科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94-96.

[3]叶欣,刘颖. 浅析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艺术教育,2015,(02):97.

[4]易璐.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 戏剧之家,2016,(04):204.

猜你喜欢

理工科信息化艺术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不理
月“睹”教育信息化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纸的艺术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