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艺术设计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以重庆为例

2018-01-27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404100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校企人才

雷 桥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404100)

重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年轻的直辖市,是国家中心城市,艺术设计在重庆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重庆在国家战略定位上作用日益凸显,艺术设计专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较少,专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等问题。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有机会参与社会设计实践生产活动的不到10%;如何将大多数学生推向社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2016年3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注重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因此,研究重庆高校艺术学科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意义重大。

当前高校已经意识到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并积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学。建立实训基地就成了校企合作的的主要模式。但这种传统的模式仍存在人力投入大,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对原有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研究,在课题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建立一套高效便捷、开放,运作有秩序的途径就是优先搭建联系校企的更为广泛的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公平性,开放性,便捷性以及高效性的特点,实现校企合作新途径的建立。

一、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艺术设计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的意义

1.有助于高校“产”、“学”过程的完善

高校产学融合是高校教学中最为核心内容。也是高校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将知识变成生产力是高校的重要作用,传统模式下,产学的转化主要来自教师教学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原创力不足。而新模式下,高校可以便捷的将互联网高校设计平台构建成“产”“学”转换的主战场。按照分级管理,效率优先的原则将平台分初级和专业级两个设计版块。根据顾主的设计需求进行设计投放,更好的调动了不同设计水平的学生的专业实践积极性。学生的广泛参与,多次实作。从而实现产学的相互促进。将设计最终效果提交于平台,然后任课教师在根据指定账号对提交作品和中标作品反馈给学生,有助于利用大数据将学生实作结果与教学反思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教师和学生对专业的反思,优化教学过程。对高校专业的设置起到一定的作用。

2.有助于“产”和“研”的相互促进

教师可以根据市场设计命题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课题关联研究,通过平台的建立,由于大量学生的参与,将极大的丰富高校“产”“研”的内涵。同时,高校也能在第一时间把握住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比如原先市场对专业的需求还比较宽泛,后来社会的需求越来约细化,终端设备也使得社会需求成为可能,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就分化出了新媒体专业,比如大的公共性设施的招标都极大的促进了高校科研的活力。从而将产、研循环起来,从而推动设计学科的良性发展。

3.有助于构建以就业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传统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主要采用分段式课程设置,教师大多采用课程内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操作规范的讲解,然后学生模拟命题进行专业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没有足够多实践项目的情况下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很显然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此外,设计学科发展速度极快,学校教学往往落后于社会的需求,社会对高校有更高的期盼,高校教师不能敏锐的把握,这些都给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很大的阻力。

平台的建立极大的避免了高校教学中纸上谈兵的尴尬,通过平台,高校教学可以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展开设计教学,极大的丰富了高校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保证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的频率和强度;有助于将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引入高校教学,从而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用人单位还可以有目的的在本平台投放设计任务,寻找本适合本单位发展需求的设计人才。此外,还有助于用工单位与所在学校进行沟通签订人才订单,教师在教学中将会因材施教,灵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就业教学的双赢。将用人单位引入到人才培养监督的过程之中。业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

4.有助于高校就业工作的多元化开展

高校就业工作一项倍受社会广泛的关注的大事,很多学校专门设有就业指导办公室。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学生就业成功与否关键还是其对专业掌握程度的高低。而专业技能的提升必须经过实战的检验,在大量实战命题的检验中,大学生们很快就会成长成优秀的设计人才。因此,平台的搭建将大大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的机会,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真正的将专业技能运用于设计实践当中,全方面的了解设计流程,并对自己在设计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将极大的增加学生的专业自信度。同时用人单位可以在平台查询任何毕业生在平台上的接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全面了解毕业生的设计水平,并以此为参考指标,全面判断该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比单一的提交自荐书和作品集等求职方式有更高的可信度。

5.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兼职实践管理

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社会兼职意愿强烈,进入大学后,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来补充生活来源,满足其各方面的经济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行业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但原有行业兼职途径基本都是学生自己与用工单位私底下协商而达成兼职协议。学生在面对用工单位时往往处于劣势,极易发生针对学生的侵权事件。由于社会实践渠道具有隐蔽性,学校无法做到全面监管,课题将研究互联网模式下学生兼职活动阳光化的处理方法。

二、如何构建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新平台

重庆市政府向来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在全国都居前列,对本专科毕业生进入社会实习给予用工单位每生一千元的补助,这些举措无疑有助于大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活动,但仍存在难于监管的现状。如果能将这些活动引入本平台,将极大规避部分企业套现政策的风险,鉴于此,课题组提出两种解决方案:

其一,构建网络平台则能将钱用在刀刃上,政府只需要建一个公益的设计中间平台,并由市教委等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在渝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官方体系。严格平台准入门槛,进入平台。有意愿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与高校事先约定好先关章程,然后大家按照章程在互联网上完成对接过程。精简手续,便于校企协同发展。用工单位只需要将设计款打到教委指定的账户上,然后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发布设计命题单,学生凭学生证在学校的账户下申请账号,此账号管理由学校就业办和教务处教学实践科协同管理。学生在网上根据自己的账号进行接单。

其二,引入设计外包网站,这些网站主要以设计服务为主,也有明显的公益性,如重庆本土的猪八戒网,他们就广泛的与重庆高校密切接触,市校企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一途径将大大降低校企结合成本,且具有更加开放,动态,优效,和参与程度更高的特点。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学科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有助于高校艺术学科学生专业实践,有助于高校产学研的相互转化,有助于就业率的提升,有助于高校产学研及就业在互联网平台的对接模式将为高校教学转化,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校企人才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人才云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