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校一品”体育项目实施主体间性研究

2018-01-27玲,赵

运动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一校一品体育项目主体

曹 玲,赵 响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长期以来,囿于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异化为了应试教育,忽略了基础教育中最本质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基于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目标下,提出并初步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个性化的教育和特色化的办学俨然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特色兴校不仅能够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在战略意义上的实施手段。

为了“一校一品”目标更好地实现,必然要使教育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联系互动起来,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这和现时代哲学上的主体间性不谋而合,有着共同的思想。主体间性试图摆脱传统哲学中的“矛盾”“二分”“对立”的思想,主体间在“交往”“对话”“游戏”中尽量达成认同和共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成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关系的基石。本文通过对主体间性哲学内涵的解释,探寻“一校一品”体育项目的多元实施主体和主体间性关系的结合点,通过把主体间性植入“一校一品”体育项目的实施,达到各实施主体之间的目标统一、公平、互动、和谐,为有效开展“一校一品”体育项目提供理论依据。

1 主体间性的哲学内涵及演变

哲学发展史中关于“人与存在”的关系经历了由最初的物我不分,到强调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这三个过程。古代哲学是一种主客不分的以本体论为根基的哲学。近代哲学过分强调二分法、排斥性、主体性等原则,把世界万物当成与自己相对立的事物,过分强调主从性,认为主体之外是从属性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主从性,使得人与人之间不能以平等理解的关系进行互动,社会关系面临巨大的矛盾;人与物之间的主从性,使得人的贪婪性得到了无限的放大,地球的资源面临耗竭的危险。现代面临诸如此类的恶性问题,人们更加重视主体间性的哲学思想,其主要强调世界是多元的,肯定多元世界的共生关系,主张人们走出自我,走向他者,走进陌生。这种关系使人与物之间变得和谐、融洽和互利;人与人之间可以平等、理解、互动。“之间”范畴下的主体并不是以个体倾向为中心的主体,每个个体在这张“之间”的关系网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彼此之间都存在相对相关、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张关系网不再以某个个体为中心,而强调个体之间的关联性,换句话说,每个个体既是中心,又不是中心。

1.1 由主从关系到交互关系的演变

主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种本体论,即宇宙本体论、理性本体论和意识本体论。古希腊宇宙本体论认为“它”为自然的立法者,而“我”为从属者;理性本体论则认为“我”乃自然之立法者,相应的“自然”便成为从属者;意识本体论认为随着“我”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世界的属性和特色也会有所不同。这三种关系是典型的主从关系,它导致了人们物欲的贪婪,层层的等级制度下思想的束缚。相比较下,主体间性完全转变了这种“主从关系”,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物皆为主体的平等的“交互关系”。这种观念的转变,可以使人和自然,人与人可以更加和谐的相处,也是“我”和“我们”交织在一起,是人性在排除贪欲后的解放,平等、理解和合作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常态。

1.2 由部分联系到整体联系的演变

主体性关系从大的范围强调人是世界万物的主宰,将他人、自然和社会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人与他人、自然和社会被视为简单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仅仅是单向的,这种单向的关系决定了主体性的关系只能是部分联系的,也不会产生有益的反作用。而主体间性的关系认为人与他人、自然和社会是和谐统一的,在多种主体之间强调每个主体与其余主体的相互作用,协同配合成就最佳的效益。这种主体间互为影响的关系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联系,这种互动的整体联系可以有效摆脱人类一味索取的贪欲和单一的从上至下的管理途径的意识。

1.3 由主客二分到皆为主体的演变

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是工业文明时期的文化主导,个人主义由此萌发。这里强调了“我”与“在”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主客二分”即“主体与客体二元论”奠定了基础,主体与客体关系分裂,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后果。人类对自然用“征服”的方式来展现自身的“价值”,实现所谓的“自由”。主体间性把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关系皆视为主体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互的、理解的、通融的关系。这种关系对物和人的发展具有良性的作用。一方面,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带来可持续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人与人沟通、理解、共识、共存,使人们的融合效应凸显,形成合力。

2 主体间性和“一校一品”体育项目实施主体的关系

“一校一品”建设是指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各学校结合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通过各校师生不断的探索总结与实践,并通过积极的内部管理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尝试教育教学改革、探寻与落实素质教育诸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成功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指出:“研究制定运动项目教学指南,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促进“一校一品”体育项目有序健康的发展。主体间性中关于人与人之间沟通、理解、共识、共存几个要素作用于“一校一品”体育项目上,会使各主体间平等交往、形成多元沟通、有统一的目标,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化学反应,推进目标的实现。

2.1 “一校一品”体育项目实施主体的平等交往关系

平等、民主的作风,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更亲切、可爱和可敬,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平等交往,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校一品”体育项目实施所有主体之间都需要平等交往,“控制与服从”只能从外部形态上执行,执行效果很难把握,没有平等的沟通,往往形式就会大于内容。单向的从上而下的管理难以发现实际问题,无法共同分析实际问题,从而无法用最佳方式解决出现的问题。建立平等交往的关系,各主体间才会打破彼此情感隔阂,才有可能为下一步的沟通做好准备,一步步朝着目标实现。

2.2 “一校一品”体育项目实施主体的多元沟通关系

多元沟通指的是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社区多元主体间的互动联系。沟通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一校一品”项目的信息沟通方式最主要的可以分为面对面的沟通、电话沟通以及互联网的沟通,互联网沟通形式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政府间的相互合作的态度与能力、对资源的投入程度共同对网络治理效果产生产生显著性影响,网络合作主体之间信任和协作对网络治理效果同样举足轻重。与此同时,政府和民众的合作参与同样也会积极影响治理效果。对于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展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进行校园内的特色体育教学,开展校外的社区特色体育指导,也可以邀请专业运动员到校园内授课,后两种形式需要协调好多个主体(政府、社区、学校、运动员、赞助商)间的关系,才能可以顺利推行“一校一品”体育项目。

2.3 “一校一品”体育课程实施主体的目标融合关系

目标融合指的是各个主体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统一目标,各主体理解一致,才能精确把控好“一校一品”体育课程实施的大方向。整个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因各主体对目标理解不一致,会产生不利的异变,最终会导致整个实施的效果偏离设定的目标。

只有经过及时的交流、沟通、反馈和调节才会朝共同的目标靠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实施的过程中加入创新的元素,甚至可以达到比设定目标更好的效果,即产生良性异变。“一校一品”项目实施中的主体文化水平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会分工不同,对目标的理解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在平等关系下的沟通和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弱化各主体在目标理解中的差异,保证目标实施顺利进行。

3 “一校一品”体育项目实施的建议

3.1 统一多元主体的目标导向,明确各主体的具体任务

确定好目标,才能去实施。每个主体因职能分工不同,具体目标也不一样,但要有同样的核心思想。政府从体育办学条件、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以及学生锻炼习惯、技能和体质方面制订相应的目标;学校认真解读后,结合自身特色,满足课时保证学生基本体质健康情况下,聘请专业运动员参与学校“一校一品”建设,确保校际间的体育竞赛常态化,管理好体育教师队伍,保证“一校一品”在本校内健康实施;教师应主动学习前沿动态的教学训练理念和方法,保证每节课的练习密度,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运动技能;在家长的支持下,社区给学生提供体育运动设施和专业的教练员,并纳入政府的监管体系之中。最终完善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进,形成具备健全体系、完善的制度,并注重具备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

3.2 建立多元主体的综合评价机制,加强政策实施的监管

“一校一品”体育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所有主体都积极主动配合,这就需要各个方向的制约与激励的机制相配套。对于政府、学校、教师来说,“一校一品”项目的实施中与其他主体的互动情况可以作为其业绩考核一部分,并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学生来说,体育特色课程的学习情况,与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成员的互动表现,可以作为其学习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于家长来说,社会应该大力宣传在“一校一品”体育项目中积极与各主体相沟通协调,并做出贡献的家长,社区和学校共同宣传,具体获奖数量可以根据当地情况来定,促进家长对“一校一品”体育项目支持的积极性;对于社区来说,市级政府可以对社区与“一校一品”相结合的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比,进而提高各个社区参与和其他主体互动的积极性,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

3.3 构筑多元主体的交流平台,营造和谐高效的人文环境

“一校一品”体育项目的政策不仅要顺利的传达到家长、社区,而且要被其理解,形成和政府、学校、教师的互动,需要多种交流的平台。通过多种平台,每一个主体可以和其他各主体间增进相互了解,避免价值观上的冲突,形成和谐高效的人文环境。例如,家长与政府的交流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互动,了解政策,并反馈信息;家长与学校的互动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互动,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信息反馈活动;既可以了解学校的具体措施,也为学校提出宝贵的意见;家长与体育教师的互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也可以参与班级组织的家长会或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增进了对教师各方面的了解和理解;家长和社区的互动,可以通过家长向社区提出诉求,可以通过政府、赞助商和家长共同付费的方式可持续运营,社区通过招募优秀教练员和提供场地进行特色体育活动的实施。

4 结 语

主体间性强调的关系“平等、互动、互利、和谐”和“一校一品”体育项目实施主体间的关系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主体间性倡导的“互利”思想,能够促进“一校一品”体育项目的实施中多元主体间确定统一的目标导向,明确各自方向任务;主体间性推崇的“平等和互动”思想,能够为“一校一品”体育项目的实施加强多元主体的综合评价,有效的进行主体间的监管;主体间性弘扬的“和谐”思想,能够为“一校一品”体育项目的实施营造和谐高效的人文环境。期望随着多元主体对主体间性理解的深入,把这种思想植入“一校一品”体育项目中,使其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

猜你喜欢

一校一品体育项目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何谓“主体间性”
成语魔方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一校一品”展学校体育品牌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
学校体育特色(一校一品)研讨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