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雕塑材料语言与观念表达研究

2018-01-27孙冀东赵顺辉燕山大学066004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材质雕塑媒介

孙冀东 赵顺辉 (燕山大学 066004)

一、当代雕塑

(一)基本概念

1.当代雕塑的含义

当代雕塑,它在观念上是当代社会的产物,但是在技法上仍旧是雕塑的一种形式。我们研究的当代雕塑从材料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各种物质载体的整合和创新。

2.媒介的含义

什么是媒介呢?媒介就是两种事物之间的一个传达工具,同时也是我们肢体的延伸。

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也在不停的变化着。新的媒介已被广泛应用于当代艺术领域,不再局限于像传统艺术那样单纯的使用某一种媒介,而是多种媒介同时应用,使当代艺术的表现空间变得更加宽广。

3.材料的含义

在生产领域,材料就是指从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媒介,是用来制造新的成品的物质,包括原材料和半成品(材料主要包括作为劳动加工对象的材料和生产劳动工具的材料),现在泛指存在于我们周围空间中的各种事物。

在“雕塑”这个特殊的生产领域,在各种外界条件的局限性作用下,材料所包含的范围就会大大缩小。雕塑是在物质实体上,通过雕塑家的艺术语言所进行的形体的塑造,成为一种在三维空间下可视可触的立体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时代特征,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精神诉求和审美理想。

(二)材料在雕塑中存在的意义

在雕塑创作中,材料对于雕塑的空间层次、形体色彩、整体形象等多方面都产生重要的作用,每一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征和表现力,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由于科技进步推动各种材料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每次对材料的变革都将对雕塑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所以说,在雕塑艺术的发展背后,总是伴随着材料的特有贡献。

二、材料

(一)材料的起源和发展

伴随着人类的出现,材料也就随之而来,随着生产劳动的不断进步发展,材料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证据。材料的演变既是一部物质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社会发展的历史,更是一部值得被研究和重视的艺术发展史。我们只有在当下的环境背景下,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艺术流派,以及技术手段,才能够自由的使用材料,启发人们的创作思维,表达当下人的精神观念,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

(二)雕塑材料的创新

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当代雕塑作品已经摆脱了传统雕塑控制的圈子,开始了新的视角。雕塑材料历经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从最原始的泥土开始,在中国早就开始通过泥土烧制陶器和制作雕塑工艺品,之后雕塑材料又扩展到了木头到石材,人们进行木雕和石雕的创作,到如今出现的人工复合材料,为雕塑的创造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当今社会,新的材料不断被发现,新的技术不断被应用,雕塑除了对传统材料的整合和使用之外,同时也把新材料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创作的重要实验来进行。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和涌现出大量的新型材料,丰富了雕塑创作在材质方面的选择,但是,对于新材料的使用则是依赖于雕塑家开放的思想和思维的创新,材料仍作为媒介最终传递出雕塑家的艺术情怀。

三、材料在雕塑中的运用与扩展

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材料在雕塑中的角色、地位也是在不断发展。每一个时代都有新的材料被发现和发明,新材料催生了新技术。然而,新技术、新材料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材料的完全消失,而是共存于相同的时空和社会环境中,作为共同的资源,它被后代所传承,并成为后代的传统。

(一)传统材料在当代雕塑中的扩展

当代雕塑的观念性发展并不排斥传统的材料、传统的素材、传统的工艺,相反,通过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为当代雕塑的多元性发展迸发出更多的火花,使当代雕塑艺术更加绚丽多彩,使雕塑史在材料的转变上承前启后。所谓的开放与拓展,是指雕塑作品不再拘泥于20世纪以前单纯以泥土、石、木等主要材料,而是向一切可能的雕塑艺术资源开放,从中吸取营养,使雕塑出现更多种风格、样式,但这种发展与丰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现代主义诸多流派逐渐演变而来的。

(二)新材料、新工艺在当代雕塑中的扩展

随着二十世纪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有了与材料相匹配的成熟的技术和工艺,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特征的各种金属材料被广泛地运用到雕塑中来。技术与工艺所能达到的材质感成为雕塑家创作的重要因素,材料运用和处理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为雕塑语言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代雕塑对材料的利用强调不同材质质感的尝试和多种形式的变化,而材质感和形式的变化大都来源于新材质的属性和加工工艺的可行性。

四、总结

当代雕塑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它是在传承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当代的特征,丰富了创作的形式语言。如今,艺术家们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单纯的关注材料和语言形式,相反,他们更多的关注意识形态,关注这些艺术是否参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否反应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通过对当代雕塑材料的研究,我们认识到雕塑材料是多元的,范围广泛,形式多样,但它们始终都是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作者的艺术观念。

参考文献:

[1]孙振华.中国当代雕塑[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2]王朝闻.雕塑美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张元.材料与表现[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6.

[4]顾丞峰.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材质雕塑媒介
巨型雕塑
刚柔并济
我的破烂雕塑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写实雕塑
书,最优雅的媒介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