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探讨

2018-01-26黄烔

卷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介入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黄烔

摘 要:贫困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渐突出的社会问题,反贫困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主题之一,精准扶贫是近年来我国脱贫工作的思想创新和重要战略举措,其对于反贫困工作具有更加针对性。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可以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推进脱贫事业提供有力支撑。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同源性,而社会工作者在扶贫上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参与扶贫开发的能力建设,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优势

1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背景分析

1.1 认识当前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最早源于执政者的理念和具体政策文件,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王思斌,2016)。习近平在2013年湖南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而在2015年,习近平在贵州考察中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同时提出“六个精准”的扶贫要求。在此之后,精准扶贫成为我国脱贫工作的思想创新和重要战略举措,扶贫工作从过去的粗放扶贫渐变为精准扶贫。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一个攻坚的时期,带领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奔小康毅然成为政府急需处理的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精准扶贫可以解决过往政府帮扶工作的盲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谁贫困就帮扶谁,把国家扶贫的资源真正用到贫困居民,使贫困人口一个也不能落下地完成脱贫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2 政策背景

1)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这从制度上反映了政府在政策上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行动。同时,有利于在社会层面开创社会工作参与扶贫工作的局面。

2)2016年,民政部、中央综治办等12个部分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该《意见》为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政策倾斜,文件中特别关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发展,要求落实国家为推动西部大开发、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地区发展的各项人才激励政策。对录用到艰苦地区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同等条件下在提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聘用时优先考虑。这样的政策指导为社会工作介入扶贫攻坚营造人才流动的契机,提供了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

1.3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壮大

目前,在国家的号召和部署下,社会工作迅速发展,按照《社会工作人才建设队伍中長期规划(2011-2022)》的要求,到2022年,我国是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要达到145万,目前还有几十万的缺口。目前全国社会工作人才总量突破50万(2016数据),在高校方面,全国有三百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接近3万人。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呈现出井喷式的宏景。

随着近年来,政府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而社会工作的发展壮大以及在现实中为弱势群体服务的作用,让政府认识到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作用,为扶贫攻坚提供了巨大的人才队伍。

2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优势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人道主义的张扬,其前身是宗教团体和社会慈善人士开展对贫困群体的服务,这与当前扶贫工作具有很大的同源性,这表现在社会工作者与扶贫的对象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旨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面临的危机,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专业社会工作的工作手法与当前精准扶贫的工作理念有很大的融合空间,社会工作强调在服务过程中要关注“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努力做到对服务对象的“赋权”、“增能”,协作案主去挖掘自己的潜能,相信案主有改变的可能,而这与精准扶贫所倡导的工作理念无疑是可嵌入的。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优势,这也是二者能够相融合的原因:

2.1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优势

社会工作提倡“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基于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责任、关怀和奉献,推动超越个人私利的给他人提供真诚的服务,主张同弱势服务对象一起工作,把服务对象看作为有能力改变自我、拥有某种优势的主体,在服务的过程中,了解服务对象的详细情况,保持价值观的中立,从而帮助其走出当前面临困境。社会工作者在提供的专业服务过程中,不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怜悯,而是基专业价值观所要求的本质,其服务方式不像行政化的精准扶贫所提供的物质性支持,社会工作更加强调双向互动的服务,即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帮助贫困群体建立起自我帮助的决心,树立脱贫的积极性,而这样的精准扶贫方式,有效防止返贫的现象,使扶贫工作更加有效。此外,“个别化”价值理念更是有助于扶贫的精准识别,以及策略的差别化运用。

2.2 专业理论可为其介入提供系统的指导

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各种知识架构,为社会工作提供宏观层面的指导,不同理论中渗透了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解,这些理论的实践可以为精准扶贫工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系统视角认为,任何困境应该把人置于情景中,试图找出服务对象与环境互动中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协助服务对象建立社会互动,链接身边的资源,促使其在系统中稳定发展。结构视角希望致力于结构层面的改变而推动社会变迁和提升人们的福利,反对任何形式的不平等和压迫,让边缘群体的声音得到重视,促进社会公平。赋权视角旨在减少基于污名化群体的成员的负面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这些理论,但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工作理论所倡导的工作理念,从宏观的角度建构了一个介入扶贫的理念,是行政化精准扶贫所缺乏的,相信这些理论可以为社会工作的参与提供宏观层面的指导 ,把精准扶贫从输血模式变为造血模式,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3 专业方法和技术优势

社会工作主张从多维视角入手,把握好贫困发生的具体原因,准确评估贫困群体的需求,多种专业手法去解决贫困者面临的实质性问题。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工作方法为贫困者开展服务活动,在服务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整合与精准帮扶,解决贫困导致的问题,阻断贫困的代际性传递。在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影响贫困者对自身的认识,去“污名化”,挖掘自己的潜能,为其建构资源网络,为脱贫提供有力的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其系统的操作流程以及服务效果评估,使扶贫成效更加具体,可以更好增强扶贫的执行力,巩固扶贫的效果。另外,社会工作在介入精准扶贫中,可以确保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通过政策倡导,推动社会福利向贫困群体倾斜。

2.4 社会工作具有高度的文化敏感性

社会工作在服务的过程中特别情调文化敏感性,尊重服务对象所具有文化价值。社会工作者要求掌握与服务对象有关的族群文化,要认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遵从其文化习俗,适应他们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精准扶贫更要关心扶贫对象的文化传统,当前扶贫的地区多是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贫困群体,只有深入他们的文化中,才能把握贫困的原因,社会工作在介入精准扶贫中,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他们的需要,动员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因地施策,制定适合他们脱贫的策略。

综上,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具有天然的专业优势,在价值观、理论等方面与扶贫工作有很大的契合性。

3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可能空间

既然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在很多方面是相通,应该积极推动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的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这与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境况有很大的联系。事实上,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探索,例如: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农村的扶贫开发上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其扎根社区,探索出农村社区独特的发展道路。因此,政府在当前的精准扶贫中应该把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去发挥作用,而中国社会工作要积极去探索自身可能发挥作用的空间。

3.1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参与精准扶贫能力的建设

目前,社会工作在大陆正在加速本土化上的进程,由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而在农村社会工作方面理论与实践相对较少,导致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存在着自身能力的不足,缺乏综合的思维去适应贫困问题。社会工作要有效参与精准扶贫,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社会工作者参与扶贫,就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提到对政策的阅读力,要善于积累已有的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并加以运用,要認识现有的扶贫系统,保持高度的文化敏感性,了解贫困地区的文化习俗。

3.2 政府推动政策上的引导,激励更多专业社会工作者投身于反贫困领域

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指出要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可以看出政府支持专业社会工者参与精准扶贫的工作,其中提出社会工作参与扶贫的激励保障制度,引导和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向贫困地区的流动,推动社会服务延伸到贫困地区,激励社工参与扶贫工作。政府应该继续在政策上引导,不断改善社工的待遇以及激励保障制度,让更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坚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

3.3 政府购买服务应该成为常态化

社工机构依赖于政府对项目的采购,即项目制发展方式,来谋求机构的持续性运作,很多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更多是通过政府对项目的购买(广东的“双百计划”),所以政府要加强对社会服务的购买成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国家要推动公共财政购买扶贫服务的购买,在欠发达地区,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购买反贫困的专业服务,由此,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3.4 加强参与扶贫的社会组织的培养

社会组织应该成为政府反贫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社会公共服务组织能够提供精细化、人性化的扶贫服务,政府要将扶贫政策从过去物质支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逐渐实现社会组织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这样的扶贫方式可以提高贫困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而我国现阶段参与扶贫的社会组织规模有限,政府要大力鼓励社会组织的培养,无疑,这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提供了生存空间。

4 结语

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精准扶贫具有强烈的行政性,是自上而下的开展工作,服务过程注重效果,社会工作却强调服务的过程,主张在服务中协助案主解决当前的危机,注重能力的提高。

社会工作参与扶贫对专业发展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要找好自身的定位,防止在精准扶贫中行政化。同时参与精准扶贫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检验相关的理论,进一步在社会扶贫浪潮中显示本专业的作用,提高社工的知晓度,从而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总之,在当前精准扶贫的进程中,社会工作拥有独特的价值理念与专业优势,在政府的支持下,将会在扶贫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参与——兼论实践型精准扶贫[J].社会工作.2016.03.

[2]侯利文.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理念牵引、技术靶向与现实进路[J].学术论坛.2016.11.

[3]陈皓.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02

[4]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82页、137页、147页.

[5]多戈夫.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页、247页.

猜你喜欢

介入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