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凰古城文化资源调查分析

2018-01-26陈琼瑛

卷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熊希龄故居凤凰

陈琼瑛

凤凰,古称镇竿。2001年,凤凰古城增补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代表。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绝美的土家苗族文化,城内古迹星罗棋布,建筑古朴典雅,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小城。

“一座青山抱古城,人杰地灵出凤凰。”古城人才辈出,群星荟萃。

人物之一:沈从文。“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凤凰城孕育了沈从文,沈从文光大了凤凰城。沈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他一生筆耕不辍,《湘西》《湘行散记》《从文自传》等作品被翻译为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外流传。其故居坐落在古城南中营街10号,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祖父沈宏富在拆除旧宅后兴建的,系一座带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典型南方土家四合院,小巧玲珑,古色古香,是凤凰古城文化内涵深厚,且最具特色的古建筑之一。占地6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进,共有房屋10间。里面正堂是沈从文先生的石膏雕像,室内陈列着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学稿件以及当年用过的实物。

另一个跟沈先生有关的,是沈从文墓地。位于南华山麓东侧,沱江下游的听涛山上,没有坟冢,没有繁复的装饰。一块天然五彩石掩映在山林之中,其正面镌刻着沈先生对世人的告白:“照我思索,能理解‘我;思我思索,可认识‘人。”石碑后面,乃沈之妻妹张充和所撰“藏尾诗”:“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旁边另一块石碑上,是国画大师黄永玉为表叔而立。上书“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石碑和墓上的碑文,透射出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质、浓厚的乡土情结,引后人缅怀。

人物之二:熊希龄。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和爱国者。人称“熊凤凰”。被誉于“湖南神童”,一生文字著述甚多。1897年,他官至长沙时务学堂总理与谭嗣同、梁启超等组织了南学会,积极倡导变法维新运动,并创办了后来的《湘报》。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因与袁世凯政见不和,辞官为民,兴办教育。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了北京香山慈幼院数十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香山慈幼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望。1924年,他又组织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并担任会长12年之久,在全国各地救灾办赈,并参与国际赈灾活动。1932年,他散尽家产,共计大洋27万5千2百余元,白银6.2万两,全部用于社会救助和慈善教育事业,创办“熊朱义助儿童幸福基金社”。毛泽东主席曾讲:“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是做过许多好事的。”胡耀邦总书记评价他:“凤凰出人才,熊希龄当过国务总理,做过许多好事”。周恩来总理也说:“熊希龄是袁世凯时代第一流人才,是内阁总理。熊希龄的事,我看后就记得很清楚。”

故居位于文星街的一个小巷中,总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是一座由堂屋、卧室、厢房组成的砖木结构的民居。属于典型的苗族古建筑风格。居共四间,正房陈列旧时物件,厅堂、卧室等陈列熊先生事迹行状、文稿手迹、著作等。立于客厅左右立柱上的对联:“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正是对熊希龄一生的最好概括。

还有近代政治革新家、湖南第一师范创办人陈宝箴;一品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国画大师黄永玉等出众的名人文化。

凤凰称得上是一座“文城”。但是由于经济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文物古迹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和妥善保护。以名人故居为例,首先,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目前展区仅是纯粹的照片、遗物等的陈列,讲解与文字说明乏味和空洞。其次,周围配套的文化基础设施少。再次,当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大。一方面,故居遭受破坏,修缮不及时。由于缺乏管理、保护,院落房屋年久失修,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风采。另一方面,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因过度注重经济效益,没有认识到名人故居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导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厚重一点点削减。

基于以上对凤凰古城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组建专家队伍,举办学习交流会、研讨会。邀请专业工作人士和各专家以比较全面的视野进行审校,恢复体现故居主人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及人格魅力的建筑原貌。沈从文、熊希龄等名人故居在此,他们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地方文化与地方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历史人物的生平研究时,需联系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并积极收集遗留在民间的物品和流传在民间的故事,这样可以令前来瞻仰的后人感受历史人物的成长足迹,追思其成长历程,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对历史时空的怀念感。

二、在城镇改建扩建过程中,要重视整体性规划,注意处理好故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有选择地重点修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街坊、古巷等,对一些损毁较为严重的重要文物古迹,也要尽快进行修缮和维护。其中有些具有特定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建筑,我们可以采取残存式保护,做到新旧分离,呈现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共存共容的独特的街景立面。增设民居博物馆、纪念馆、纪念品商店,打造以名人轶事、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街区,以名人故居和民居民俗作为主要的基础,实行整合性保存当地的居民生活文化。

三、相关部门要着重加强保护力度,尽量减少商业元素的影响。主管单位要鼓励社会各界与投资人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性开发与援助。还可设置专项基金投入,如各级政府的城市规划部门、文物保护部门和环保部门对古城古迹的项目都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等等。当下名人资源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商业化过于浓厚,对此,还应采取有利措施,积极推进故居使其恢复原有的文化展现和历史教育意义。

四、发挥出引导、传递正能量的特殊作用。名人故居被赋予的真正意义,在于用精神和它的文化韵律影响后人。弘扬和普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和精神观念尤为重要,如开展“名人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结合中小学教学资源,设置一些免费参观活动,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孩童走进名人故居的时候,心灵上受到启迪,进而激发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和高尚品质的追求。通过实地参观提高国民素质,盘活和改善名人故居现状,同时借助名人故居来增强和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保护好名人故居,发挥好名人故居的作用,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名人故居闪耀其特殊的文化光辉。把名人故居建设好、维护好,可以增强地域文化气韵和精神财富。也能让故人的精神之树,福荫后来的人们。

猜你喜欢

熊希龄故居凤凰
卫立煌故居
魂兮归来返故居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此君一出天下暖
两代帝师归寥落——翁同龢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