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地区小学汉字学习制约因素分析

2018-01-26郭伟刚张佳芳

卷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少数民族

郭伟刚 张佳芳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工具。在西藏这样的民族地区,在母语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汉语汉字,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都更精确。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出制约藏族小学生汉字学习困难的因素。

关键词:识字教育;制约因素

1 汉字本身的原因

1)汉字与民族语之间的差异。汉字与藏族文字之间的差异较大。汉字是特别复杂的符号系统,在汉字里字形复杂、多变、词汇量巨大。另外,多音字、多义字、形近字巨多,汉字里有声调,但是少数民族语言不分声调,这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和困难。这种现象是语言之间的负迁移现象。这是对刚刚开始学习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虽然汉字构字变化是有规律的,但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学习

任务。

2)脱离实际语言环境。另外一方面,语言是文字的根本,任何一种语言教学离不开实际语言环境,只有把学的汉字放在具体的语言应用环境里,学生才能明白所学汉字在语境中如何使用。例如,在教学中有些汉字不是经常使用的字,有些汉字笔画多,很难写,这时候学生会很难掌握。

2 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

1)反复抄写,死记硬背的落后教学方法。抄写是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任何一门语盲一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反复重写学生可以更牢固地一记住己学完的知识。在小学低年级《汉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一记住汉字。很多教师认为“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于是教师让学生十遍、二十遍甚至更多遍数地重复抄写,学生将这种作业当作一种沉重负担,久而久之,小学生对一识字产生了厌倦,最终导致学生不喜欢汉语课的消极反应,反而适得其反了。

教師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学完的生字。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目前很多《汉语》课教师在课堂上用单纯的生字讲解、示范和机械性练习的落后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学汉字的兴趣。这种方法对刚刚开始学汉语的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话,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最后导致学生不喜欢汉语课,厌倦汉语课的现象,影响整个汉语教学的质量。

2)识字教学法形式单一,缺乏活力。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汉语教学相关的教材非常丰富,辅助教材也越来越多,教学资源越来越多样化。目前西藏地区中小学在《汉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采用不同的识字教学法。比如,拼音识字、看图识字、部件识字、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等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但在教学中教师仍较多地采用单一的教学的方法,很少能结合其他识字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创新性少,不生动,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学习生字时感到枯燥、乏味,最终导致学生的识字热情降低,缺乏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识字的教学效果。

3 教师方面的原因

1)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的执行者,在整个学校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汉语》是目前西藏双语教学的核心学科,很多学校缺乏双语教师,以前上其他学科的民族教师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就变成双语教师,有些教师自己都没有过语言关,但被安排给学生教《汉语》课。这些双语教师中很多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和训练,缺乏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沿用以前传统的教学法给学生讲课,枯燥无味,结果教学不很好,影响整个教学质量。

2)盲目追求识字数量与速度,忽视识字质量。汉语课时量大,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拼命地追求数量与速度,不太考虑课程的效果,学生是否能够消化理解和掌握;为了达到教学进度要求,教师每天讲新课,不太重视旧课的复习和巩固。这种盲目追求数量与速度的教学现象特别不利于刚刚开始学习汉语的民族学生,因为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基础特别薄弱。没有质量的识字,基础不牢,最终影响了学生汉语学习的质量。

4 学生方面的原因

1)学生识字效率低。双语教学的大规模普及,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提高。因此,现在的少数民族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负担。他们不仅要学汉语,而且要学母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得牢,要求学生机械的重复抄写,久而久之,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记得出现学生厌倦汉语课的状他们不仅没有很好的掌握生字,甚至还会出现终生写错字的弊端。

2)学生容易遗忘,错别字几率高。学生在课堂上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可是他们在课堂外,却很容易遗忘学完的生字,经常误读、误写、误用,出现混淆字音、错写汉字、写别字的问题。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讲,汉字的不正确运用主要表现在大量存在的错别字上,这是整个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阶段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给汉语初步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学习目标语言就要必须克服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善于发现差异,并采取相关的教学措施,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汉字数量多,字的形体变化复杂,而且词汇量巨大,学习汉字对于汉族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是少数民族学生。此外,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新的东西快,也很容易忘一记学完的生字,经常写错别字的情况比较普遍。

5 教材方面的原因

人教版《语文》教材是为母语是汉语的学生编写的,教学内容难度高,超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范围,并且这套教材是以汉族地区生活为背景来编写,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太少,贴近西藏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内容太少。目前的汉语教学中两种语言(汉语与民族语)对照的辅助教材就更少。教材和教辅材料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教材有问题势必影响学习的质量,也会使学生因学习不利而失去了对学习汉语的信心。

6 环境因素

1)校园语言环境的缺乏。校园语言环境的缺乏也是特别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农村地区的民族中小学中特别突出。民族学校里《汉语》课老师基本上都是本民族的老师。除了汉语课之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使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很少。他们只能在上《汉语》课的时候使用汉语交流。上完课以后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几乎没有,还是用母语进行交流。

2)家庭语言环境的限制。对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回家用母语跟家人交流,而且很多学生的父母不会汉语,这种现象在农村的学生家庭普遍存在。总而言之,尽管识字方法符合汉字规律,体现了汉字的系统性。但是对于西藏小学生来说,汉语环境的缺乏,学习汉字时脱离了具体语境,识字活动容易变得简单和枯燥。由此可见,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低年级阶段实际的具体语言环境特别重要,如果脱离了具体语境,很难巩固学完的知识,没有开口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鸿文,徐绍烈.识字课本教授法[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2]张田若.小学集中识字教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

[3]姚怡如.汉语学习策略与个体因素的相关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4]李婷婷.小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现状调查及促进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5]徐婷.多元智能统整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毛显瑞.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作者简介

郭伟刚(1991-),男,陕西省武功县人,拉萨市城关区西藏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少数民族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