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文明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18-01-26郑庚周军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文明意识教育

郑庚+周军梅

摘 要:“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加强环境文明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環境文明教育能反思人的价值理念,提升人保护环境的素养和行为方式。本文主要在分析环境文明教育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环境文明教育模式创新的主要策略,以期能为环境文明建设研究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文明 意识 教育

环境问题是指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不合理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其主要是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等。“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加强环境文明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环境文明教育能反思人的价值理念,提升人保护环境的素养和行为方式。本文主要在分析环境文明教育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环境文明教育模式创新的主要策略,以期能为环境文明建设研究提供绵薄之力。[1]

一、环境文明教育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环境文明教育是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通过宣传与教化的方式培养全体社会公民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升环境行为能力的新型生态人的教育实践活动。环境文明教育需要各个教育主体积极参与。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应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环境文明教育,将环境文明教育内化到受教育者思维方式之中,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帮助广大教育主体陶冶生态情感,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行为,转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以实际行动为解决环境问题出力,增长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的技能。总之,环境文明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皆在要求受教育者形成保护环境的知识与技能。[2]

教育内容是教育知识的载体。环境文明教育需要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环境文明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内容主要涉及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及其相关的各个领域。这些内容共同构成环境文明教育的核心体系。第一,环境科学知识。即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相关技能的培养。其主要任务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并着重于认识环境和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通过教育使每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都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培养正确地认识节制资源的使用与开发,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节制地谋求人类自身的发展与需求的满足,提高人们保护和优化地理环境的素质,促进环境的良性发展。第二,环境文明法制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环境法制意识。出于人类的无知或私利造成对自然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因此,环境法制教育就是指通过宣传和普及环境法规,培养环境保护法律意识,解决环境意识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问题,增强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人们具有环境法律意识,从而规范和约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种种破坏行为。第三,环境伦理观。当前道德研究人与人的关系的领域应扩大到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领域,明确人类对自然环境应负有的伦理道德责任,人对地理环境行为的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因此,环境伦理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环境伦理文明是关于人们对待地理环境中一切事物所应采取的行为的道德文明。环境伦理学理论要求是确立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的理论,不应只看到自然环境对人类具有重要的价值,更应重视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3]

二、环境文明教育模式创新的主要策略

第一,加强环境文明意识教育。人与自然也会和谐相处彼此平等。当前大部分社会公众对环境危机现状的认识并不全面与系统。为此,加强环境文明教育首先必须要让受教育者了解我国环境问题危机的现状。让受教育者摆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深入感知与接触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事实及其给人类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建立起真正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加强环境文明教育促使受教育者树立忧患意识,平等意识;唤醒其关爱自然环境的自觉意识、地球意识;节约能源资源及保护环境的生态责任意识,彼此平等相待和谐相处,有效的激发其保护生态自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4]

第二,促进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

从美国和德国环境文明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实现环境文明教育应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环境文明教育都是在政府、学校和社会联合开发实施的基础上取得显著成效的。政府在环境文明教育中应主要为“环境文明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和“协调配合”及资金支持等。在深入到环境文明实践中社区、“家庭”和“非盈利性组织”主要为“环境文明教育”提供应有的“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展环境文明现实教育活动。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环境文明教育的教学效果。各级各类学校是环境文明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主动承担环境文明教育基础研究的任务,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发挥等方面体现教育实施效果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5]

第三,建立环境文明教育网站,增强环境文明教育的实施力度

网络在信息化时代已成为当代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与微博微信等技术和手段为环境文明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进行全方位的生态环境教育是今后环境文明教育创新方向之一。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信息海量性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环境文明教育必须抓住网络这个阵地,广泛使用环境文明教育的电子教材,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特点,建立融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环境文明教育网站,从而增强环境文明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昌建;李冬雪."美丽中国视域下的环境文明教育意义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4.

[2]胡伟;程亚萍.生态正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基础[J].青海社会科学,2016.

[3]于显双;陈凤臻.基础教育中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1).

[4][美]柯布;刘构献.中国是当今世界最有可能实现环境文明的地方[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化2010(3).

[5]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加强环境文明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明意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