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政策执行的偏差及调整对策

2018-01-26刘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菏泽市新任偏差

摘 要:地方教师入职教育政策在在执行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执行偏差,主要表现为政策残损式执行、敷衍式执行和机械式执行的问题。从执行偏差的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政策本身质量不高、教育资源的缺失和已有的监督体系不完备等,针对执行偏差提出优化教师入职培训教育政策的调整对策,从而真正落实最初的目标,提高地方中小学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地方中小学 执行偏差 参与性 本土化

一、地方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

1.政策残损式执行

政策残损式执行又被称为政策部分执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进行部分保留,没有很好的落实政策文本。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执行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菏泽市出台《菏泽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项政策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执行,教师最不满意的就是校本培训方式的缺失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相关部门虽然是在执行这项教育政策,可是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出现政策被残损执行的现象。

2.敷衍式政策执行

敷衍式政策执行又被称作象征性政策执行,只停留在表面阶段,没有严格按照政策文本来执行。目前,在一些教育资源欠发达的地区就没有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以菏泽市牡丹区为例,我们在访谈中发现,在访谈中询问道教师入职培训中集中培训有哪些內容,你对这些是否感到满意的调查中发现对于集中培训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并没有文件规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内容。[1]

3.机械式政策执行

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盲目的照搬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不考虑本地培训对象的特殊性,没有很好的与本地实际情况相联系,只是一味的复制模仿。以菏泽市牡丹区为例,菏泽市《牡丹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中指出“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等各类专项培训,增强培和实效性。”由此可见没有深入制定入职教育政策只是简单地机械的照搬完成了文字工作,未将政策文本本土化。[2]

二、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1.政策本身质量不高,未与本地实际情况相联系

制定一项好的教育政策才有可能在实施的过程中实现当初为解决一定问题设置的目标。例如,《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的培训教师专业知识中的学科知识这一模块内容,以菏泽市为例,在执行的过程中忽略了农村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内容只是一味地教学观摩,这种现象反应了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文本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缺失没有考虑到教师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执行质量不高。

2.学科培训者资源的缺失

教育资源的缺失客观上阻碍了政策的有效执行。通过结对帮扶或成立课题组的培训方式是最常用的师徒式帮扶方式,可是正是由于这种方式在主客观上都会给政策的实施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主观上由于培训者(老教师)的原因不愿意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教学专业知识及经验传授给新入职教师,老教师无法细致入微的讲解,这在后期会出现初任教师不会教授新课,让初任教师自行摸索的局面,导致效率不高。客观上一些薄弱学科由于老教师人手不足不能由本学科教师结对帮扶,只能由其他科目任课教师进行结对帮扶,这就造成了入职教师教学知识的空缺。

3.已有的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备,缺乏反馈机制

政策的评估机制是保证政策有效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虽然在政策文本中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机制但是有些政策制定的并不完善,所以执行中相应的必然会出现评估机制的缺失。政策信息的有效沟通可以减少政策执行的盲目性,及时反馈的政策信息是调整策略和方法的依据。一项完善的教育政策必然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当该项教育政策没有按照既定方案实施时,通过反馈机制也能进行补偿性纠正措施。正是由于反馈机制的不健全才会导致执行者自由的解释政策文本,结果只能是流于形式。

三、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1.政策制定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制定高质量的政策

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文本的同时要考虑到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对于新任教师学科知识缺乏不懂得如何处理学生问题等的情况,要多开设班级管理与教学活动等培训课程,强化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政策制定者要紧紧围绕教育实际调查培训教师的需求,针对小学中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层次性,目标性与针对性,针对不同的群体细化培训方案,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2.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课程,理论课程要注重实践

在指定政策文本的时候可以对地方中小学新任教师进行模块专项培训。教师入职教育课程应基于使初任教师适应并胜任教师实际岗位要求的培养目标,构建包括综合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重点强化教师入职的职业道德教育、课标教材理解及课程教学技能、学生组织管理等能力训练,重视实践训练与职前教育理论知识的衔接和融合。

3.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

在教育政策执行这一环节中,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政策主体的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保证政策执行的良好效果,执行主体的职位决定了他们必须相应地承担与其权力相一致的责任。 即从政策本质上讲,政策制定者使得教育利益能够分配到每一个人。因此强化教育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必须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在客观上保证教育政策执行的效果。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文本时加大对政策执行主体的监督,保证政策文本的良好执行。

4.学校层面上制定系统的入职培训制度,发挥校长带头者作用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校长没有完全参与到教师入职培训中来。地方中小学校长应结合参考地方下发的政策文本结合本校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对新任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基于此,校长可以酌情针对特殊群体进行培训,以快速帮助新任教师的成长。校长应该考虑系统化层次化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从学校层面上保障新任教师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学飞.教育政策研究基础学[M].北京: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1:(1):28.

[2]夏艳.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刘阳(1993.9—),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政策endprint

猜你喜欢

菏泽市新任偏差
小村的呼噜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捉迷藏
省审计厅举行新任处长任职宪法宣誓仪式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为新任村干部廉政课叫好
河南省水利厅2016年新任领导成员
关于均数与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