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1-26吴勇
吴勇
摘 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对我国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以及人文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发现,在理论体系构建、学校重视程度、教育模式运用和教育实施等方面存在不足,并提出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人文取向評价的核心价值、构建科学的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体系、持久地创建良好的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环境等对策。
关键词:女子高校 体育人文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1.体育人文教育的概念界定
体育人文教育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二是指体育文化的教育,尤其是体育精神文化。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是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人文文化的教育,使经过体育人文文化熏陶的大学生理解体育的本质,理解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意义,在体育锻炼的同时,把体育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我们的个体和社会得以健全和发展,这就是体育精神的人文力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实质。[1]
2.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内涵
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是指在建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之上,通过具有女性特色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传授及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培养熏陶高校女生对体育本质的理解和运动魅力的感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高校女生树立顽强拼搏、团结协助的精神,逐渐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之成为“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新型女性人才的一种特殊地高校体育人文教育过程。[2]
3.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特点
(1)突出社会性别意识的研究基点
“男女平等”、“男女有别”、“女士优先”等惯性思想都体现了人们对男性与女性之间身心差异的认可,对待这些观点我们在开展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要科学辩证地眼光加以取舍。在承认男女差异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观念,去发现和发挥“女性优势”,是当前研究高校女生人文教育问题的基本特点。
(2)教育和影响的持续性
持续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女子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环境的建设方面,在体育文化教育环境的建设上必须持续长期性,需要以文化教育为基础,继续不断地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完善体育教育人文环境;第二,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具有持续性、长期性的,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自觉地进行学习,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总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会影响学生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以及体育道德的形成,这种思想道德观念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可能产生持续性地影响。
(3)教育内容与载体的多样性
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但包含了体育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方面与体育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包含了哲学、艺术、历史以及一些体育理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等等。体育人文教育所依附的载体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规体育课堂、课外体育锻炼、多种多样的体育场地器械、师生自编的体育口号、各级体育竞赛、校园体育风气、校园体育社团、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等。
(4)教育表达方式的隐蔽性
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在实施过程上看,是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来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心理、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诸多方面,其教育表现方式是一种内隐式表达方式。因而可见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具有隐蔽性特点。
(5)教育实施过程的人文性
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在完整地认识人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人的自身价值以及自我人格的实现,要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价值值;还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对人进行全面地塑造,尊重学生身体自然生长发育规律,在学生动作技能以及身体机能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不忘对其人格以及精神世界的引导与塑造。[3]
二、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发展现状
1.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研究体系的构建状况
具体到国内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研究现状,我们很难发现专门的探讨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文献,看到的都是体育运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少数涉及高校体育人文课程建设的文章也只是从表浅理论的角度进行探析,没用进行如何具体实施的方法研究。当然,有不少人讨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话题,而且炒的很热,但是谈及女子高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凤毛麟角。因此,当前在女子高校特色人文教育的内涵挖掘、专项课程建设、典型案例分析、实施模式与方法等问题研究方面都缺乏深度的理论支撑,完善的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体系的框架尚未建立。[4]
2.女子高校对开展体育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国内的高校,75%的院校没有开设过体育文化选修课,只有25%的院校开设过体育文化选修课,60%的院校没有开设过体育文化讲座,只有40%的院校开设过体育文化讲座,有些女子高校最开始开设了体育理论课,后来却因为出卷改卷任务重给取消了。等等现象说明目前只有少数院校认识到原有体育课作为活动课程的局限性,在体育文化传授及体育人文教育方面必然存在先天不足,而体育文化选修课、体育理论课、体育文化讲座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但是大多数的女子高校对开展体育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停留在浅意识或者是口头上,缺乏有效地实际行动。
3.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模式的运用现状
利用体育活动课程教学中开展体育人文教育的模式:该模式通过日常课上与课下学生体育参与过程,试图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悟运动的魅力、培养顽强拼搏精神和团结互助意识。它的优点是省时省力;缺点是没有明确的人文教育实践,实际教育效果不理想,缺乏对学生明确和有效地引导,对于感悟能力差、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来说是无效的。从本质上说它就不是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模式,它混淆了体育运动课程目标与体育人文教育目标的概念,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都采用这种所谓的体育人文教育模式。endprint
利用专门的体育人文教育理论课开展体育人文教育的模式:该模式首先通过体育教师对体育人文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再利用专门的体育人文教育理论课堂和体育科学知识讲座,直接向学生灌输体育人文知识与理念。
4.部分女子高校在體育人文教育实施中存在方向性的错误
(1)就事论事,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利用传统体育运动课程中向学生传输体育人文知识,还是利用专门体育人文理论课程和讲座向学生灌输体育人文知识,都是以体育教师为主体的体育人文教育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填鸭式的,自然都不会有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改变现有的体育人文教育教学模式,加大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主动学习能力,还与学生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体育人文教育的目标才可以真正地得以实现。
(2)人云亦云,没有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培养拥有健康体格和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女性人才是女子高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健全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往往是辩证统一的,各个女子高校在这一点上的认识也基本上是统一的,高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由体能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社会适应目标4个子目标组成的,只有在4个子目标都完成的前提下,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但是,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各个女子高校在体育人文教育模式上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只有走一条即适合本校教育教学发展,又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5]
三、女子高校发展体育人文教育的对策
1.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人文取向评价的核心价值
由于学校教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脱离,影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健全和丰富情感的培养。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认为的那样:“现在教育上许多方面的失败,都是由于它忽视了将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2]。因而,学校要通过变革学校教育围绕科学知识而展开的课程,将生活世界的常识性知识,如休闲、娱乐、健康、营养等方面的“多彩性”的知识,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以改变适应工业社会形成学校课程的面貌,从而为人们生活得更加解放、自由和快乐而建构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世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一身体实践活动中,所体验到的运动带给身体本体、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变化,是定量性的客观评价标准难以全面检测到的。因而,可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人文取向评价方法应用的核心价值,不再只像原来单纯强调科学、定量评价方法只将人的身体作为运动训练效果的工具对象进行监控(如评价课程效果强调运动密度具体用脉搏次数这一客观定量指标衡量) ,而是将人性、人本的社会情感观念回归至课程之中,强调学生运动情感的培养、运动生活方式的养成、道德意志品质的塑造等,使“体育与健康课程”这样一门重要的活动课程和生活课程,在促进学生人性的形成和丰富情感的发展中体现出其他科学类课程难以实现的价值。
2.构建科学的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体系
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教学目标包括情感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情感目标就是通过女生在体育课堂与训练的过程中激发她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把体育运动当成是一种身心放松的有效手段,在运动中体验快乐;社会适应目标就是利用女生的体育参与提高她们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适应不同体育环境的能力。
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指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好的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起到“心理按摩”的作用。在常规体育课程的内容设计上,女子高校要考虑女生身心特点,选择一些可以充分展现女性魅力的运动项目,例如:形体训练、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女子搏击术等,还可以增加体育选修课的门类,力求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方便女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习。
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示范讲解法、情景教学法和信息化教学法。示范讲解法可以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充分地展示女生的优美姿态和美妙动听的言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情景教学法可视体育课堂瞬间变成一个生动、形象、逼真的场景,学生变成了故事主角,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信息化教学法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应该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手段,教师通过线下与学生互动交流获得学生的认可,利用信息化教学法可以极大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率。
3.持久地创建良好的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环境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环境包括自然与时空环境、运动器材与设施环境和校园文化与体育人文精神环境,3个环境之间是个协调统一的关系。自然与时空环境、运动器材与设施环境构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环境的基础物化环境;校园文化与体育人文精神环境构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环境的内在精神环境,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学校领导应该不断加大对校园的美化绿化力度,逐年加强对改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条件的资金投入;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育教学系部要高度重视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性,组织教师学习交流探讨有关体育人文教育的问题;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利用常规体育课堂、体育技术选修课、体育文化选修课、体育科学知识讲座、课外体育指导等多途径的向学生进行体育人文教育。只有学校“上下一心、齐抓共管、持之以恒”的关注和参与到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工作中来,才可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人文教育环境。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基本发展态势是良好的,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确实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但是越来越多的女子高校已经认识到学校体育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依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开展体育人文教育工作,相信随着我国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不远的将来我国女子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工作一定会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罗婷,吴永光. 女子高校特色办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10,(09):55-56.
[2]彭凌凤,谭焱良. 科学与人文交融的高校体育教学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2):49-51
[3]宁雷.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J]. 体育与科学,2004,(06):85-87.
[4]彭鹰. 浅谈高校体育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26):177-178.
[5]韩丁.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人文评价的核心价值[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01):58-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