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018-01-26刘宝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模拟课本剧生物教学

刘宝玲

摘 要:本文通过笔者在平时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发现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几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演绎“课本剧”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简化理论知识,优化学习进程,并以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实施的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教学创新 课本剧 生物教学 模拟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内容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多应用在语文和英语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在生物学科中应用。在近十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筆者却发现,高中生物教材中很多枯燥的教学知识均可以应用“课本剧”的形式来体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亲自参与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愿意投入“课本剧”创作与演绎中,就必然对学习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经过反复排练,同学彼此之间的信任与转变配合也能充分体现出来,将单纯记忆和枯燥的背诵转变成了美好的学习记忆,转变成为一生的永久记忆,成为高中生活的一笔财富。下面依据我的教学经验来举例说明几处可以应用“课本剧”展示的生物教学内容。

一、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在进行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的教学时,笔者并没有采取以往普遍的分类讲解法,将细胞器分为双层膜、单层膜和无膜三类,依次按结构、功能以教师一言堂来讲,而是将班级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由他们互相帮助自学知识内容,自己寻找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结合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呈现方式,将整块知识表演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学习透彻各种细胞器的相关知识。同学们群策群力,共同动脑动手,向全班同学展示出多种形式的精彩表演,寓教于乐。例如:1组同学们采用模特走秀形式,一个主持人来介绍,扮演细胞器的同学们头戴自制的细胞器名称,按照两层膜、单层膜、无膜分成了三小队,依次出场走秀,同时展示自学成果,将知识讲解给其他同学。2组同学们采用动态演示形式,身穿自制的细胞器模式图,配合肢体语言,以讲台为界限,按顺序将边讲解边合作,全组同学共同组成一个动态的真核细胞。3组同学采用脱口秀的形式,每一个同学讲一种细胞器,生动的将不好理解的知识灵活的展示给其他同学,经典语句有:“大家好,我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内质网,您问我为什么叫内质网这么独特的名字,我可得好好说说。其实我的名字不是随便乱起的,我的名字有深刻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细胞内合成脂质、加工蛋白质的网状结构”;“Hello everyone,my name is叶绿体,我不是《天龙八部》里辽国大将军耶律提,我是绿色植物细胞里的大功臣,也可以说是叶片中绿色的小体,叶片为什么是绿色?全靠我!因为我身体里含有叶绿素。”

通过这样一节课,每组同学都应用了不同的“课本剧”表现形式,将知识重复呈现,既增加了视觉性,又增加了趣味性,极大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对知识的记忆理解非常透彻,老师总结梳理知识的过程顺利,充分说明同学们学懂、学会了。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在进行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的教学时,因为教学内容较系统且比较浅显,笔者认为可以放手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以“课本剧”的形式来处理知识内容。因为有前一次细胞器一节的铺垫,学生们很快就准备好。同学们按照教材内容分配成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四组。第一组的部分同学排成了两排模拟磷脂双分子层,其他同学手中拿着水、气体、甘油等物质的标记牌,人数模拟浓度差,纷纷穿越磷脂双分子层,形成了动态的自由扩散过程。第二组同学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的基础上,两个同学穿红色的衣服,模拟载体蛋白分子,帮助模拟葡萄糖分子的同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动。第三组同学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做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一部分做ATP,一部分做载体蛋白,清晰的表现出了物质逆浓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同时消耗能量的过程。第四组采用两排同学以手拉手围成圈模拟囊泡,围绕并运输一个身体较胖的同学,体现大分子物质,模拟包裹着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胞吞胞吐过程,同时第四组同学还注意到了此过程消耗ATP,所以在细胞膜附近还有模拟ATP的同学在徘徊。

笔者作为观众,审视每组同学表演过程中不准确的知识点,客观的评价表演中的漏洞,及时纠错和点评,及时补充,这样将课堂充分的交给了学生们,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使理论知识灵活化,清晰化,准确化,进一步通过课堂习题检测,发现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细胞的增殖

在进行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节的教学时,染色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变化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以往授课时,笔者常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形式,用动态的动画展示细胞周期中各阶段染色体的变化规律。虽然看似容易,可是这种直接讲授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解题时经常出错,现在通过“课本剧”来演绎,同学们理解起来容易得多。笔者分配给小组不同的任务,各小组分别演绎细胞周期中间、前、中、后、末各个时期。间期小组以手臂缠绕不同颜色的彩纸模拟染色质,不同颜色彩纸的长度代表不同的染色质,相同颜色的彩纸代表同源染色质,两名同学一组,模拟姐妹染色单体,以讲台为界限,到处分布,还存在缠绕现象。前期小组将彩纸紧紧缠绕在手臂上,显示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同时模拟染色体的两名同学腰间围绕皮筋,站在讲台的不同位置上,讲台两侧同学分别抓紧皮筋,形成了梭形的纺锤体。中期小组同学在前期同学们的基础上,站成一排,模拟了分裂中期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后期小组模拟染色单体的同学彼此分离,向讲台两侧移动,手臂模拟的染色体向赤道板方向展开,形成了动态的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动状态。末期小组的同学们手臂上缠绕的染色体又松散成染色质状态,同时有四名同学在讲台中央站成一排模拟细胞版。

通过不同小组同学们的反复表演,老师抓住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突出特点,讲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同时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转化时间,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变化关系剖析透彻。每一组表演,其他组同学都认真的观看,同时联系本组演绎的过程,在同学们头脑中自主建立了细胞增殖的动态过程,这样的理解方式要比直接呈现好的多,本节重难点的突破也变得非常容易。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知识可以运用“课本剧”的形式展示。比如《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一节中的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DNA的复制》一节中解旋和子链合成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种演绎创新形式使同学们积极配合,共同参与,不仅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识记,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对同学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极大的影响,有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进行下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拟课本剧生物教学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一个高分子模拟计算网格的作业管理
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浅析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浅析柔道运动员的模拟实战训练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虚拟机局域网组建技术应用初探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