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应急教学的策略

2018-01-26苏利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学段数学课课程标准

苏利红

一、教学模式的演变

1.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1]

在19世纪20年代,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2]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3]

二、现代教学中的隐患

在我国,随着教育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教育模式,但主流还是班级授课制,而且规定了授课教师人员编制,并将实现专业人员授课制度,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但是,现实是很多学校都存在人员吃紧的现象,这在乡村镇学校更为突出。无论是教语文的老师,还是教数学的老师,或者是其它学科的老师,都有自己可预计或不可以预计的,但事情确实发生,而无法进入课堂,组织班级学生的教学活动。这样的紧急情况发生在数学教学是经常存在的。这数学教学就是偶然中产生的必然了。正如法国数学家P.S拉普拉斯所说:“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是概率的问题”。这种概率就是数学教学中的隐患。[4]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应急策略

1.现行的应急策略

其一是保安型的应急。只保证在该数学课时间内学生莫出安全事故,任由学生自由活动,推说自己是语文老师,不会上数学课。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应急老师是“不下蛋的鸡”,或是“铁公鸡”。他对学生是非常吝啬的,在上课时间不“传道、授业、解惑”,其行为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明显是“敷衍塞责”。

其二是妒忌型的应急。明明自己是一名数学教师,只觉得该班的数学教学不归属与他的“一亩三分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是在这堂课里,谈天说地,打听别人,夸夸自己,做一些与数学完全无关的事情。几十分钟随便就打发了。这种应急数学课,不但对学生无益而且有损教师形象,不利于团结。

2.探究高效应急数学课策略

第一,学校行政要考虑。在安排应急时,即要有宏观调控,又要有专业对口。教育教学工作是人的工作,在多元化教师发展的今天,重视个性发展尤为突出。领导要知人善用,这不但要考量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要重用教学技能,以及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人品等综合素养的考量。把能掌握运用新课标“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教学理念的人放在首位,才是教育教学发展的保障,也是对学生权益的保护。

第二,被委派的应急教师。俗称“临时代课教师”,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对得起学生。一句话,要为这节课负责而不敷衍。作为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应对各个年级的课程标准有清晰的了解,和熟练的掌握。这是专业知识、业务常识。这些知识来源于教学改革的要求,需要教师钻研体会。《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指导着教材的编排,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是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知识各个章节在各学段相对独立。[关于学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小学(1~3年级)划分为第一学段,(4~6年级)划分为第二学段。]各阶段知识呈扩展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认识到理解、再由理解到应用、由模仿应用到举一反三的应用。

第三应急课堂教学的策略。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应急教师要在短时间组织教学内容,把握学生情况才能使课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促使每个学生“四维”得到发展。

达尔文说:没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鸡蛋。人们常常说: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人的不同不不只是外表,更在于心灵。小学生能熟悉某位教师对应的某一本书一样,对应急教的数学教师总会有陌生感,好奇心。

应急教师要主动把握主导权,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比如,第一分钟的独白要简洁有说服力,随后两三分钟与学生交流,内容表面是数学教学内容,实质是应急教师考察班级学生说话态度和方式,“态度决定结果”。数学课堂侧重数学思维教学,它是建立人的情感态度之上才能突显其价值。这份洞察是创建和谐、平等的教学过程的基础。应急教师再用五六分钟复习,启发学生,契合学生心灵的沟通,实现彼此思想的融洽。注意阶段性评价,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应急教学没有太多的准备,教学实践要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理解--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

应急教师引人新知识,應从“生活经验”出发而非从“生活情境”出发,就来源看,后者一般是数学问题的现实生活素材,而前者除了可以来自生活现实外,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和探究中引发的新情境。教学过程不要因关注“生活味”而忽视本身的“数学化”过程。

在应急数学教学中还应注意:① 直面学生的差异;② 构建弹性化教学课程;③ 直面差异,构建差异性课堂。让学生“手长”摘得高,“肚大”能吃饱,让课堂和谐,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结语

小学应急教学应该得到重视。该提高认识,树立防微杜渐的观念;该逐步落实,建立应急机制的方案;该鼓励履职教师,纳入绩效考察。

参考文献

[1]《教学大纲》和《全日制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中国中学生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学校安全应急管理方案》

[4]《让人生慢慢完美》 毕淑敏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段数学课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有趣的数学课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网红”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