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课如何合理应用“长时探究”
2018-01-26陈卫国
陈卫国
摘 要:任何事物都各有长处,也有短处,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灵活应用。合理应用“长时探究”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合理应用“长时探究”能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长时间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那么如何合理应用“长时探究”呢?
关键词:长时探究 走出误区 因势利导 意义深远
一、走出误区,正确认识“长时探究”
何谓“长时探究”?对于这个概念的界定可能有很多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这将直接导致教师在应用“长时探究”时走入一个个误区。[1]
误区一:“长时探究”就是给学生长时间的探究。
有些教师把一个简单的实验硬是拖长时间,学生很快地做完实验后就漫无目的地开始玩材料,追逐打闹,浪费时间。“长时探究”并不是给学生很长时间玩耍。
误区二:“长时探究”就是指导放一起,实验连着做。
例如有个教师在上《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时就把“冷和热作用的实验”和 “流水的作用的实验”两个实验先设计好再出示温馨提示,最后该交代的都交代好之后,再让学生连续做这两个实验。我们不能为了简单地追求“长时探究”,而把所有的实验不加思考地进行机械组合。[2]
误区三:“长时探究”就是几个实验全部做怕来不及就各组分内容探究。
例如老师在执教《运动和摩擦力》,当学生提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三种猜测时,老师让学生任意选择一种猜想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每一组只探究了一个因素,没有进行整体探究。长时探究并不是各组分内容探究,而是让每一个学生用很长时间对整个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地有效探究。
那么究竟什么是“长时探究”?笔者认为所谓“长时探究”就是将一节课的几个探究活动进行有序合理地整合,集中探究主题,在空间上给学生开放自主的探究氛围,在时间上给学生充裕合适的时间进行有效探究。[3]
二、因势利导,合理应用“长时探究”
“长时探究”和“短时探究”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几个探究活动连续长时间地进行,中间没有打扰,没有停顿,没有分割,教师把课堂时间和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自主探究,不会出现“短时探究”时实验匆忙,没有思考的时间就开始反馈,实验和反馈反复切换,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等现象。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时探究”和“短时探究”彼此都有可取之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扬长避短,灵活应用。
1.因课制宜,灵活整合
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长时探究”,而是能将设计理念和操作过程上都大致相同的实验有机整合在一起探究的课,才适合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真正有发展的“长时探究”的过程。最适合”长时探究”的是那些典型的探究课,对比实验课等。
2.重点突出,取舍自如
经常有老师抱怨一节课时间不够用,明明知道不能拖堂却不得已拖堂,合理应用“长时探究”时,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突出重点,如何让时间的使用更有效,让探究走得更紧凑、更高效,这就需要教师对一堂课的内容有所舍得,不要贪全贪多,科学探究活动不是讲究形式上的完善,而是要追求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思维发展上的进步,不然“长时探究”就会演变成“拖堂探究”。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可以做的事情實际上还有很多,可以用学到的探究方法继续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有关,还可以学以致用,拔河时我们需要增加摩擦力,甚至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究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但是一节课毕竟只有四十分钟,所以要确定本节课的核心探究活动即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要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核心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3.适时调控,及时评价
学生在“长时探究”过程中不是“放羊式探究”,教师完全放手,学生的探究就会无序性、无向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长时探究过程中适时调控,及时评价。教师如果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指导的话,将会有效地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另外,在“长时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真的态度、奇特的想法、有价值的问题等都应该及时评价,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和信心,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长时探究”中,更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勤奋钻研的科学精神。[4]
三、意义深远,坚持探索“长时探究”
1.“长时探究”能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
好奇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长时探究”的课堂是真正能发挥学生天性的课堂。“长时探究”,二十分钟左右的动手动脑活动的时间,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
2.“长时探究”能提高学生有效探究的思维能力
科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学会思维整合,这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思维活动,而“长时探究”恰好是训练学生思维整合的最佳途径。合理应用“长时探究”能放手让学生去提问,猜想,计划,实验探究,整理信息,思考结论,表达交流,能提高学生有效探究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长时探究”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在“长时探究”的课堂里,教师似乎很轻松,把课堂时间和主体地位都还给学生了,就不需要多讲了。可事实却恰恰相反,“长时探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做到不多说一句,不浪费一秒,但也不能漏说一字,学会取舍,巧妙安排课堂内容。无论在教学预设,还是材料准备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想得更周到,做得更仔细。这样既保证学生有较长时间的自主探究,又能引导学生顺利进行“长时探究”,既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又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长此以往,“长时探究”就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兰本达教授曾说过:“希望让孩子们经过多年的教育,学会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与他们生活的社会相适应,使他们在生活中,在将来,都会自行探索、创造,利用已有的智慧解决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合理应用“长时探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一种思想方法,让学生自行探索、创造,其意义非常深远,我们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该坚持探索“长时探究”,合理应用“长时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自探自悟”的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自行探索、自行创造的科学家!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 兰本达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3]《科学究竟是什么》 张红霞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
[4]《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 韦钰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