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兴国和他的“传奇”

2018-01-26Lotus

中国新时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剧场传奇京剧

Lotus

吴兴国不仅是《青蛇》中的许仙或是《宋家王朝》中的蒋介石,更是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他创立的“当代传奇剧场”,将中国传统戏剧元素与西方经典混搭,多次亮相世界重大艺术节舞台,蜚声海外。

说起吴兴国,普通观众们更熟悉的可能是他在徐克导演的《青蛇》中扮演的许仙或是《宋家王朝》中的蒋介石,其实,他不但为众多影视剧奉献过精湛的演出,还曾经是台湾云门舞集的头号舞者,更是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而最令他骄傲的,当然还是他创立的“当代传奇剧场”,将中国传统戏剧元素与西方经典混搭,多次亮相世界重大艺术节舞台,蜚声海外。一方面,他因为对京剧的创新被人称作“京剧逆子”,而另一方面,又成功颠覆了观众对京剧既有的认知,缔造了全新的东方剧场美学。

大时代的游子

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吴兴国原名吴国秋,母亲给他取这个名字大概寓意“家国多事之秋”。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随母亲从安徽来到台湾。母亲身体不好、无法独立养活这个儿子,只好被迫送他到宋美龄为收容来台孤儿所设的华兴小学上学。

小学毕业,有人建议母亲把吴国秋送到复兴剧校,“管吃管住,能学一技之长,只要扛得住打。”于是,他别无选择地进了当时台湾第一所正规办学的戏剧学校——私立复兴剧校。依照“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伦理道德”的辈分排行,吴国秋的名字被改为吴兴国。

他曾在个人传记的自序里写道:“一岁失去父亲,三岁被送孤儿院,十二歲进复兴剧校,二十四岁时,独力抚养我与哥哥的母亲因病过世……从小到大,都是握着拳头,噙着泪水,克服一次又一次生命的难关,再加上自演戏以来,都是扮演悲剧角色,坠入这些受苦的灵魂世界中,令我难以乐观面对现实人生。”

受伤、挨打、流汗、流泪的时候,他会暗地怀恨母亲,但他又知道母亲和他都没有别的选择,“有一天,你发现你所有的眼泪,一下子跟你的戏剧结合了,跟你所有演的历史沧桑、悲凉人物全部结合。”

在经历8年痛苦的学戏过程后,他成为复兴剧校最出色的学生,被保送入读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上大学时,吴兴国加入了云门舞集,凭借武生的功底很快脱颖而出,在《白蛇传》《奇冤报》等作品中担任主角。

服兵役时,吴兴国进入陆光国剧队,剧团里的头牌老生周正荣看他是可塑之才,有意收他为徒,“你以为跳舞可以跳几年?舞蹈是西方过来的,你没有想一想?你从小学的是武生,传统戏剧真正的精华都在老生里面……”

拜了周正荣为师,吴兴国从基本功开始学习老生行当。但在当时的台湾,京剧已成为老辈人的“繁华旧梦”,作为国粹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正在式微。而在大学里接触过西方戏剧,并在云门舞集担任过4年舞者的吴兴国,开始思考自己将要创作怎样的戏曲作品。

演出自己的东方传奇

在传统的京剧团,吴兴国创作演出过屈原、袁崇焕,也演过光绪、阿Q,虽然这些历史、传奇、小说都有其意义和价值,但他还是始终认为这些人物大多脱离不开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观。随着台湾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观众欣赏口味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吴兴国和一群同样意识到传统艺术优势不再的戏曲演员,开始认真思索如何让传统戏曲与当代剧场接轨。

1986年,吴兴国带领一群同样怀抱热情的青年京剧演员,共同创立了“当代传奇剧场”,第一出戏就是改编自莎士比亚名著《麦克白》的《欲望城国》。

为什么会选择莎士比亚?吴兴国曾在之前的采访中袒露创作思路,他认为在表演形式的很多方面,莎剧都比较接近京剧,“比如莎剧也是一个空的空间、不写实的,剧中人物可以跳出来直接与观众交流。”同时,他也意识到京剧的一些“劣势”,“戏曲作为民间艺术,为了要去安慰观众,有时会把悲剧变成一个圆满的收场。从这上面来看,莎剧就比较严谨一点,在乎原来这个戏剧的本质是什么,把它呈现出来,而不太会因为观众需要什么就转向什么。此外,莎剧对人性的各种层面都作了刻画,探讨人性的弱点,层面比较广。我想借着西方名著剧本,帮助京剧在新的发展上可以有个依据。同时,我也想用我的包装、我的形式美学观念、舞台处理来讲莎翁的故事。”

1986年12月10日,《欲望城国》在台北社教馆首演。苏格兰将军麦克白变成东周时期蓟国大将敖叔征,“欲望”代替了京剧惯常的忠孝伦理,成为贯穿始终的主题。

这部创团之作也是镇团之宝的《欲望城国》一共排了3年,回忆起30多年前创作该剧的过程,吴兴国依然无限感慨:“《欲望城国》,是那个美好年代,犹如狂飙时期的浪漫剧作。一群不让京剧这座古老的殿堂倾圯倒塌、以青春热血携手共塑梦想的年轻人,在一毛钱都没有的状况下,从主创到演员、乐师全义务投入完成。纯净的精神,使作品有着非常强大的能量和戏剧凝聚力。这出戏演了30年,1/3是创始团员,也不断有年轻新兵加入。这出戏中,每个人都是麦克白,每个角色都有野心、欲望,和命运抗争,他们必须活生生地在这个舞台上展露才华!所以,‘欲望城国精神,就是不屈服于现状的精神,也是当代传奇的精神。”

虽然吴兴国这样离经叛道的改编,引发了一些台湾京剧界老前辈们的不满,甚至有人说“吴兴国是京剧的叛徒”。但吴兴国认准了这条创新的路就没有回头。“我喜欢挑战困难的作品。”《欲望城国》的成功演出,让“当代传奇剧场”获得了舆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也让吴兴国在京剧创新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1993年,吴兴国改编希腊悲剧《楼兰女》,不再只是借鉴西方经典文本,更尝试了京剧和现代音乐和舞蹈剧场、时尚服饰等当代艺术形式的跨界,寻找新的资源来完成脑中的想象。

1998年,吴兴国将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名剧《李尔王》改编成京剧《李尔在此》 ,他集合京剧、昆曲、台湾少数民族乐舞等舞台手段,一人分别饰演包括李尔王、弄人、忠臣肯特、大女儿丽娥、二女儿丽甘、三女儿丽雅、瞎子葛罗斯特、私生子爱德蒙、疯汉爱德佳及吴兴国自己在内的多个角色。这部剧首演后大获赞誉,成为当代传奇剧场的代表作之一。endprint

吴兴国认为,改编西方经典“能使中华文化渗入世界戏剧中,使之产生东西文化的对照、比较,而磨擦出艺术的火光。创造出全介乎于东西方、同时具传统与当代特质的表演情感和语言,这就是所谓上承传统、下启新潮的戏,也是我的努力方向,到最后,东西方的差异是哲学问题,在舞台这个方寸天地,很多时候都是思想的辩证。”

30年来,“当代传奇剧场”创作多元,有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的《欲望城国》《王子复仇记》《李尔在此》《暴风雨》,希腊悲剧系列《楼兰女》《奥瑞斯提亚》,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的荒谬剧《等待果陀》,以及改编契诃夫14篇短篇小说的《欢乐时光》文创复合型音乐剧;2013年改编《蜕变》卡夫卡文学巨作,结合科技与古老京昆艺术,二度获邀至爱丁堡艺术节作为世界首演开幕节目,并以此迎向跨文化、无界限的创新之路;2016年,融合戏曲、音乐剧、歌剧、舞蹈改编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更是探索未来舞台艺术,朝向当代世界剧场梦想前进。

对京剧不求报偿

在流行文化当道的时代经营一个京剧团,同时又放弃傳统剧目尝试实验戏剧,吴兴国似乎有些任性得过头。在艺术创作的层面,任性可以算是张扬个性的优势;但是在现实世界,这样的性格往往会收获来自暗处的“风刀霜剑”。

1998年他带团去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演出《欲望城国》,获得业界一片好评,但回台后,他突然宣布解散当代传奇剧场,这引发了当时艺文界一片哗然。“人们非常不解,说我发疯,在剧团声誉最顶峰时为何如此任性?”吴兴国的惊人之举其实是他对剧团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反击”。“当时是在极端愤怒下,对艺文评审做出反击,为了阻挡《等待果陀》的上演,有8年我是申请不到剧场,拿不到创作补助,靠拍电影撑着剧团。在国际舞台越获肯定,我心里越不平衡。”不过,盛怒之后,吴兴国还是将剧团撑了下去。“那是我第一次放弃,也是最后一次了。看看法国阳光剧场的亚里安和丹麦欧丁剧场的尤金尼,他们从20多岁到现在快80岁,还在为剧场奋斗,我有什么好埋怨的。”

当代传奇剧场自1986年创立以来,已推出了22部作品,其中大约8部是常演作品。据吴兴国透露,通常中型的作品创作期约1年,排练约3个月制作经费约100万人民币;大型创作期约2年,排练约半年,制作经费200万至250万人民币。而台湾的戏曲市场,令吴兴国很难以演出票房来养活剧团。很多时候,他不得不靠拍电影的片酬来补贴。如果不是为了坚持剧团,可能我们就看不到《青蛇》《新上海滩》《宋家王朝》中那些精彩的表演了。对于电影观众来说,这可能算得上另一种幸事。

对于他的戏剧实验,虽然总会遭遇观众们两极化的反应,也有人不能认同他的做法,但吴兴国从没有怀疑或后悔过,“因为,我是全心全力投射生命在作品内,那就是我,真实的我!我只能尽最大的能力,完成我自己。对京剧我不求报偿,所以,付出就不会后悔或有得失心。这叫无欲则刚吧!”

对于培养后备人才,吴兴国也一直不遗余力。吴兴国发觉京剧人才遭遇断层,也甚为忧心。“京剧人才培养耗时又辛苦,报酬少,易受伤,一有公家职务,很多演员就在最盛年之时,离开舞台,以求生活稳定。要出来组团创作的演员太少,自然无法活络戏曲产业。另一方面,京剧人才断层,如果不把尖子培养好,基本功练好,拿什么说服别人的支持?但,京剧新生代的人文素养、视野的高度,社会公益的精神,都是对艺术的自觉,没有自觉的演员,会容易变得势利,自私,安于现况,不求精进。”

于是,他从8年前开始开办传奇学堂,恢复科班式教学,甄选戏校孩子,在寒暑假免费供食宿和奖学金,邀请两岸著名京剧演员授课,并开始每年演传统戏,培养了15岁到35岁的京剧演员超过百人;并成立了“兴传奇”青年剧场,带着年轻人到各地演出,推广传统戏和创新剧。

如今,“当代传奇剧场”越来越多在大陆演出,2000年至2017年间,足迹到过上海、深圳、四川、广州、北京……今年5月,更带来了镇团之宝《欲望城国》。吴兴国注意到,观众中80%都是年轻人,他还发现:“近两年也有人带儿童或青少年来看我的戏,可能是因为用中华文化融合世界经典文学,有些家长会鼓励孩子来看。这样的现象让我很高兴。”尤其有年轻观众专程从外地赶来看戏,这让身为创作者的吴兴国十分感动。也许,观众的欣赏,才是支持已经60岁的“年轻人”吴兴国坚持下去的“特殊的洪荒之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剧场传奇京剧
安-225,昨日的传奇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京剧表演开始了
欢乐剧场
坚持,造就传奇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逍遥传奇
论《日出》的剧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