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体中施加富碳生物有机肥料的试验研究

2018-01-26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李晓莉王玉俊

海洋与渔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需氧量溶解氧施肥量

■ 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李晓莉 王玉俊

珠海海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邹波/文

生物有机肥料,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水产养殖中施用生物有机肥料,能够降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控制养殖水体污染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有机肥料以其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污染、无残留和廉价、高效、安全可靠的优越性正在被应用和推广,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新方向。

本试验主要是使用生物有机肥料调节养殖水质,研究生物有机肥料对养殖水质、鱼类生长的影响,探讨利用生物有机肥料有效控制养殖水污染及提高生产效益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使用由广州市通四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料,其主要由糖蜜、蔗渣经过深度发酵并适当添加微生物及无机物制备而得。试验选用的三种生物有机肥料(编号分别为I、II、III),主要成分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为39.8%、50.1%、71.7%,细菌总数含量分别为3.4×106、3.5×107、3.9×105。

1.2 试验方法

养殖试验在珠海市鹤洲北垦区养殖场进行,共4个池塘,每个池塘面积为5亩。养殖用水为淡水,经检测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开展两组试验,每组设养殖对照池及试验池,共4个池塘,对照池不施用生物有机肥料,试验池施用生物有机肥料。试验组一放养宝石鲈、草鱼、鳙鱼鱼苗,体长分别为4.9cm、15.2cm、14.7cm,放养密度分别为2000尾/亩、20尾/亩、50尾/亩;试验组二放养南美白对虾、草鱼、鳙鱼鱼苗,体长分别为2.1cm、15.2cm、14.7cm,放养密度为30000尾/亩、20尾/亩、50尾/亩。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下述实验,每20天换水并记录相关指标,而后进入下一个实验,整个实验需时约5个月。

1.2.1 不同种类的生物有机肥料对养殖水质的影响试验

试验池分别施用生物有机肥料I、II、III调控水质,按每亩每米水深施肥量为2.25kg,每10天施用一次。每天测定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pH值、透明度等水质指标,取20天测定平均值进行比较。

1.2.2 不同施肥量对养殖水质的影响试验

按照1.2.1的结果,试验池选用调控水质效果最佳的生物有机肥料种类,每10天施用一次。分别按每亩每米水深施肥量为2.25kg、3.75kg、5kg进行试验。每天测定水质指标,取20天测定平均值进行比较。

1.2.3 不同施肥周期对养殖水质的影响试验

按照1.2.2的结果,试验池根据调控水质效果最佳的施肥量施肥,分别按7、10、13天的施肥周期进行试验。每天测定水质指标,取试验周期内测定平均值进行比较。

1.2.4 生物有机肥料对鱼虾生长的影响试验

试验组一养殖鱼苗5个月,试验组二养殖鱼虾苗4个月,试验结束时记录鱼虾的平均体长、体重、成活数及产量。

1.3 分析方法

用多功能水质分析仪测定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用塞氏盘法测定透明度,用物联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测定水体的溶解氧、pH值、温度,每日采样时间为 8∶00 和 17∶00,取 2 次的测定平均值。

2.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种类的生物有机肥料对养殖水质的影响效果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氨氮溶解氧、pH值、透明度的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试验池的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池的浓度。当施用生物有机肥料III,试验组一的试验池中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分别下降60.00%、67.27%、20.25%;试验组二的试验池中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分别下降61.22%、62.96%、19.85%。浓度降幅最大。

表1 不同种类生物有机肥料对养殖水质的影响

表2 不同施肥量对养殖水质的影响

表3 不同施肥周期对养殖水质的影响

试验池的溶解氧的浓度高于对照池的浓度,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料III的试验组一、二的浓度分别增加了15%及17.18%。

试验池的透明度明显减少,说明水体中浮游生物量增多。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料III的试验池的透明度最小。

试验池与对照池的pH值变化幅度不大,见表1。

由此可得,三种生物有机肥料均能改善水质,有效降低水体的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浓度,提高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生物有机肥料III改善水质的效果最明显。

生物有机肥料III的有机质含量为71.7%,含碳量最高,为富碳生物有机肥料,调控水质的效果最佳。

2.2 不同施肥量对养殖水质的影响效果

试验池施用生物有机肥料III,每10天施用一次。分别按每亩每米水深施肥量为2.25kg、3.75kg、5kg进行试验。试验的水质情况见表2。

由表2可见,当每亩每米水深施肥量为2.25kg、3.75kg时,试验池的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池的浓度,溶解氧的浓度高于对照池的浓度。当每亩每米水深施肥量为3.75kg时,试验组一的试验池中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下降72.34%、66.7%、29.79%,溶解氧浓度升高了10.93%;试验组二的试验池中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下降60.98%、64.15%、26.91%,溶解氧浓度升高了11.86%,各水质指标浓度变化幅度最大。

当每亩每米水深施肥量为5kg时,试验池的亚硝酸盐、氨氮、溶解氧的浓度低于对照池的浓度,而化学需氧量浓度高于对照池的浓度。

比较可得,当施用生物有机肥料III,每亩每米水深施肥量为3.75kg时,调控水质的效果最佳。

2.3 不同施肥周期对养殖水质的影响效果

试验池施用生物有机肥料III,每亩每米水深施肥量为3.75kg,分别按7、10、13天的施肥周期进行试验。试验期间的水质情况见表3。

比较表3可得,施用生物有机肥料III的周期为7、10、13天,试验池的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池的浓度,溶解氧的浓度高于对照池的浓度,其中施肥周期为10天的水质指标浓度变化幅度最大,生物有机肥料III调控水质效果最佳。

2.4 生物有机肥料对鱼虾生长的影响效果

试验组一养殖鱼苗5个月,试验组二养殖鱼虾苗4个月。试验结束时,试验池的鱼虾个体的体重、体长明显增加。鱼类生长及产量情况见表4至表7。

表4 试验组一鱼类生长情况

表5 试验组一鱼类产量情况

表6 试验组二鱼虾生长情况

表7 试验组二鱼虾产量情况

由表4可得,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的宝石鲈、草鱼、鳙鱼的体重增加值为4.3g/尾、35g/尾、86.4g/尾,体长增加值为0.1cm/尾、0.7cm/尾、1.7cm/尾。

由表5比较试验组一,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中宝石鲈、草鱼、鳙鱼成活率分别提高了20%、5%、5.2%,产 量 分 别 增 加 了700.3kg、6.3kg、27.8kg。总产量增加了734.4kg,增加了29.44%。

由表6可得,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的对虾、草鱼、鳙鱼的体重增加值为4.2g/尾、90.1g/尾、26.6g/尾,体长增加值为0.5cm/尾、2.3cm/尾、0.7cm/尾。

由表7可得,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的对虾、草鱼、鳙鱼成活率分别提高了6.5%、5%、3.8%,产量分别增加了608.2kg、10.5kg、10.2kg。总产量增加了628.9kg,增加了32.07%。

3.结论

本试验所用的三种生物有机肥料,营养配比合理,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增加水体溶解氧,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控制养殖水体污染。其中,施用富碳生物有机肥料III,每亩每米水深施肥量为3.75kg、施肥周期为10天时,调控水质的效果最佳。

养殖中施用生物有机肥料,能有效减少鱼虾疾病,增加鱼虾的成活率及产量,试验组一的鱼类总产量提高了29.44%、试验组二的鱼虾总产量提高了32.07%,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益。

猜你喜欢

需氧量溶解氧施肥量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东平湖溶解氧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南黄海2018年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黄河口附近海域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烃分布及其关键控制环境因子分析
地表水中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研究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新旧标准区别探讨
不同追肥时期和施肥量对机插双季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