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须严守,不得突破” 广东划定268个海洋生态红线区

2018-01-26海洋与渔业孔一颖

海洋与渔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陆源排污口红线

■ 《海洋与渔业》记者 孔一颖/文

近日,《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获省政府批复并正式对外印发,《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了13类、268个海洋生态红线区,确定了广东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等控制指标,是广东省海洋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底线,必须严守,不得突破。

海洋生态环境良好但保护压力大

据了解,当前,广东省近岸水深40m等深线范围以内海域是主要经济渔业生物种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同时,广东省拥有全国保存最完好的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三大海洋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广东省近岸海域水环境状况近年来表现整体稳定,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超过80%。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和汕头港、湛江港局部海域。

“当前,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既要保障发展、助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双重任务。”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而《广东海洋生态红线》是广东省海洋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底线,必须严守,不得突破。

划定268个海洋生态红线区

吕华当/摄

如此背景下,《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出台,其划定范围与《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划定的范围一致(即选划的管辖海域总面积64699平方公里,大陆岸线总长 4114.4公里,海岛岸线总长 2378.71 公里),将28.07%近岸海域和35.15%的大陆自然岸线纳入红线管理,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为85.25%,全省海岛保持现有砂质岸线长度不变;到2020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 85%。

全省共划定13种类型的海洋生态红线区268个,其中,禁止类红线区47个,限制类红线区221个,总面积18163.98平方公里。涵盖海洋保护区、重要河口生态系统、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渔业海域、特别保护海岛、自然景观及历史文化遗迹、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重要滨海旅游区、重要砂质岸线及邻近海域、沙源保护海域、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13种类型。

严控开发利用推进生态修复

《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实施后,还将从三大方面开展管控工作,包括从严控制红线区开发利用活动、深入推进红线区生态保护与整治修复、切实强化红线区及周边区域污染联防联治。

“保住底线、协调发展;生态保护、整治修复都是《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的考虑内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其要求在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和预留区内实行禁止性措施,不得实施任何与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活动;在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适度利用区和生态与资源恢复区,以及其他重要海洋生态红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内实行限制性措施,禁止开展采挖海砂、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活动,并依据生态系统类型制定更为细化的开发利用活动管控措施。

同时,积极推进海洋保护区选划和规范化,加强管护能力建设,健全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手段、政策和机制,切实控制人类干扰和破坏,有效维护红线区海洋生态环境。按照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展红线区海洋生态整治修复,有效恢复红线区受损退化生态系统。

对于红线区及周边区域污染联防联治的工作,《红线》要求优化生态红线区及其周边区域入海排污口布局,对设置不合理、超标排放污染物的陆源入海排污口进行整治,不得在红线区范围内新设陆源排污口;制定更加严格的陆源污染排放标准,加强红线区及其周边区域污染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监管以实现达标排放;重点加强红线区内入海河流综合整治,有效降低入海河流陆源排污总量;合理布局海水养殖活动,控制海水养殖规模,有效减少养殖污染排放;严格监管红线区及周边区域各类船舶污染物和压舱水排放等。

责任分解并落实到各级政府和部门

除了目标和任务,公众的聚焦点还在如何落实上。此次除了加强检查、从严监督等常规工作外,各项管控指标任务还将具体分解到各地级市,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和保护责任落实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海洋生态红线的严守情况也将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不能有效落实红线保护责任或违反红线管控要求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还将建立与沿海各地级以上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的协调机制,按照“严标准、限开发、护生态、抓修复、减排放、控总量、提能力、强监管”的总体思路,认真执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切实做到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我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陆源排污口红线
我国将于2023年完成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排污口排查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陆源有机碳对黄河口及周边近海4种常见鱼类的营养贡献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陆源有机碳对莱州湾浮游动物能量贡献的初步研究
控制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合理规划入河排污口布局 严格纳污总量控制
求友声的变奏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