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片麦溪塘,两条贡品鱼 探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麦溪鲤、麦溪鲩

2018-01-26海洋与渔业罗茵方琼玟文图

海洋与渔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湾标志养殖

■ 《海洋与渔业》记者 罗茵 方琼玟/文图

在广东肇庆市高要区,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麦溪塘,这个池塘富含硫磺,池水具有碱性,塘里自然生长着鱼类的天然食材野生马蹄、麻慈籽、茆草等水生植物……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了味道鲜美的麦溪鲤、麦溪鲩,史上曾拥有“鱼中之王”之美誉。

在越来越注重品牌的今天,麦溪鲤和麦溪鲩已非达官贵人专用,早已普惠大众。2012年,麦溪鲤、麦溪鲩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继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麦溪鲤、麦溪鲩产品标准,从此麦溪鲤、麦溪鲩走上品牌化的产业发展道路,麦溪塘周边鱼塘的鱼价也水涨船高。

天赐麦溪,贡鱼之名由来已久

麦溪塘是指位于肇庆高要区大湾镇古西村麦塘和白溪塱塘的合称。麦溪鲤、麦溪鲩的“贡鱼”之称,源起南北宋时期,当时皇家权贵对其情有独钟,且禁止百姓捕食,为求其鲜,更钦命岭南之官督办其养殖、捕捞、精选、运送等。清宫御膳宝典,一直把麦溪鲤、麦溪鲩鲩尊为百道鱼膳之首。

麦溪鲤外观比较独特,短嘴缩膊,金线银鳞,有诗为证:“两边金线串银鳞,鱼骨含玉腹满膏。头短缩膊肉嫩滑,味佳旺血兼养颜。”《海洋与渔业》记者在麦溪塘边的鱼坊餐厅品尝了不放调味料简单清蒸的麦溪鲤,肉质嫩滑、肥膏满腹,骨尖凝珠。“麦溪鲤的腩骨尾端有一颗小圆珠,这是它最具特色的地方。”高要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波杰告诉记者。除了味道一绝,麦溪鲤、鲩营养价值同样让人惊艳,富含硒、锌、铁等人体必需矿物质元素,麦溪鲤的硒元素平均含量为480微克/公斤,麦溪鲩硒元素平均含量为360微克/公斤,已经达到富硒的标准。

记者来到麦溪塘边,只见一望无垠的水面水草簇簇,水色偏黄。张波杰解释说,麦溪鱼必须用尽全力才能获取到食物,尤其是埋藏在泥土里的野生麻籽,因此要长期在深水域进行“健身”,故鱼塘里的水会呈现出黄泥色。谈到麦溪鲩、麦溪鲤的养殖过程,张波杰透露,它们并不是特殊的种苗,就是周边养殖户养殖一定规格(鲩鱼3~5斤、鲤鱼1~2斤)的普通鲩鱼和鲤鱼,放入麦溪塘里养殖三个月左右,便成就了“麦溪鲤”“麦溪鲩”。“起初是由养殖户进行几个月的基础养殖,足够大了,就放入麦溪塘之中进行优化养殖。”张波杰补充说。

麦溪塘属于广东肇庆高要区大湾镇古西村委会,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对外承包制,麦溪塘的产量开始逐年提升。现在麦溪塘核心区面积约1500亩,加上大湾镇进行麦溪鱼进行基础养殖的区域,养殖面积共有1.5万亩,亩产量可达600~800斤。“麦溪塘的地理特性是不可复制的,因此不能轻易扩建池塘面积,这也是麦溪鲩和麦溪鲤的独有和宝贵之处。”张波杰说。

据悉,麦溪鱼采用种养相间的生产方式,因为自然生长的荸荠等野生植物疏密相间,在密度小的地方会在3月份的时候塘内种植小荸荠和撒播稻种,稻谷不收割,5月待稻禾开花后灌水放鱼养殖,5月份鱼种下塘后主要以稻禾花及水底的小荸荠为食;随着养殖消耗,因为怕天然饵料不足,8月份会人工增投稻谷、小麦、玉米等天然饲料;捕捞季节为每年的秋冬季节,捕捞规格鲩鱼为4㎏/尾,鲤鱼为0.8~1.0㎏/尾。

保护“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养殖

麦溪塘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麦溪鲤、麦溪鲩“鱼尊”的美名,2012年7月,麦溪鲤、麦溪鲩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现辖行政区域。同年9月,为促进麦溪鲤、麦溪鲩养殖业健康发展,高要市质量技术协会等单位制订《地理标志产品》麦溪鲤鱼篇和麦溪鲩鱼篇,就麦溪鲤、麦溪鲩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种源、养殖技术等方面都提出了标准化的规定,同年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目前,据张波杰透露,为了引导麦溪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大湾镇政府已经把大湾镇的一万五的水面都列入保护范围。在麦溪鲤和麦溪鲩保护范围里的生产者均可向广东省高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麦溪鲤、麦溪鲩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获得地标产品保护权利的麦溪鱼,就要满足从种源、环境条件、养殖和质量特色方面的技术要求,比如说麦溪鲩的粗脂肪含量3.5%至6.5%,粗蛋白≥15%,在养殖上对于放养密度、投喂管理和捕捞等方面都有要求。”张波杰说。

麦溪鲤、麦溪鲩带动周边鱼价上涨

据了解,麦溪鲩和麦溪鲤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后,有效促进了麦溪塘渔业的发展。“统一化的产品标准规范了麦溪鲩、麦溪鲤的养殖,保证它们的品质,名声和品质有了,销路自然也就打开了,形成良性循环。”张波杰说。良好的品质使得麦溪鲩、麦溪鲤的价格相较一般的鲩鱼和鲤鱼高许多,据悉,麦溪鲩的塘头价在18元/斤左右,麦溪鲤的价格则在30~38元之间。

另外,当地的技术推广总站会给养殖户们开展培训班,引导他们进行生态健康养殖,提高养殖技术,“就像之前,农民们都不要增氧机,现在我们就会适当配备增氧机,避免水中溶氧不足,运用科学的养殖方法,鱼的产量自然也上来了。”张波杰表示,技术推广总站还强调要把放养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放养密度每亩在300~400尾,如果是规格3斤~6斤的鲩鱼,每亩池塘的容纳量在3000斤以内。

“鲤鱼、鲩鱼基础养殖的农户也增加了,餐饮事业也随之带动起来,广州的一些食肆,现在就将麦溪鲩作为招牌菜。”张波杰透露,很多人申请使用地标产品主要为了发展餐饮业,在麦溪塘的附近,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食肆,可以吃到正宗的麦溪鲩、麦溪鲤。

麦溪鲤、麦溪鲩还带动了周边的鱼价,肇庆市农业局渔业办严文豪透露,“麦溪鲤、麦溪鲩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来,过来大湾镇收鱼的人明显增多了,而且品种不仅仅是麦溪鲩、麦溪鲤,其他种类的鱼价比其他镇的提高了3到5毛不等。”

猜你喜欢

大湾标志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