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甘谷县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经验与启示
2018-01-26张继东
张继东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近年来,甘谷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渭河流域沿线生态屏障建设工作,始终按照统一规划、保护优先、科学利用、综合治理、加强法治、严格监管的原则,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等五大工程,整治渭河流域环保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创建、河长制落实等工作。渭河甘谷段水质达到国家I 类标准,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 甘谷县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与经验
1.1 生态林建设
生态林建设方面,始终坚持“项目管理,业主承包,提质增效,栽管并举”的工作思路,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造林补贴项目和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五大工程,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全面封禁、落实管护、实现商品性采伐“零管理”的基础上,完成荒山造林0.3 万亩,封山育林5.7 万亩,全县23.8 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二是三北防护林建设进展顺利。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以荒山绿化、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治理与管护并重,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完成了各年度建设任务。2011年至2017年,完成“三北”防护林荒山造林4.76 万亩。三是退耕还林成效显著。认真贯彻国家及省市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以陡坡地为主、以生态林为主、以个体承包为主”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动员,落实政策,搞好服务,督促检查,狠抓管护,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顺利进行。2011年至2017年,完成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0.7 万亩,完成新轮退耕还林 5.79 万亩。四是造林补贴项目稳步实施。造林补贴项目从2011年至2017年,完成以核桃、花椒为主的木本油料经济林4.3万亩,进一步加快了全县果品产业发展步伐。五是果品产业建设初具规模。把优质果品基地建设作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力推进以花牛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出现了康家坪、蔺家店子等一大批优质果品专业村。目前,全县果园面积39.5万亩,果品总产量16 万吨,产值6.68 亿元。六是林木管护及公益林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坚持“项目管理,业主承包,提质增效,栽管并举”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林木管护体制机制,组建了护林大队,层层选聘专职护林人员,聘任生态护林员,逐步建成了县、乡、村三级管护网络体系。
1.2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方面,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预防为王、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细化防治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推进生活污水治理。认真做好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并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持续加强对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二是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全县涉水重点企事业单位水污染防治设施全部建成,完成部分企业水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三是积极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积极实施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对城区直排农灌渠的污水进行截流改造,先后完成了西南渠、东南渠、中渠、沙家渠等黑臭水体治理任务6.44 公里。四是强化水源地环境保护。积极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50 万元,建设城区水源地保护区隔离防护栏2000 米,设置警示牌和宣传栏18 个、界标界桩55 个。定期对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集中排查。全面完成水源地的划分工作,定期对水源地水质、供水厂出水、水龙头水质以及农村饮用水水源进行监测,评估饮水安全状况,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要求河道治理方面,一是加快堤防建设。2008年至今,全县先后建设渭河堤防工程14项,累计建成渭河标准堤防57.728km.完成所有渭河治理工程建设任务。二是强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推进河道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共拆除渭河河道内非法采砂企业35 家,平整疏浚河道约67.5 公里。三是加强排污口清理整顿。全面细致排查入河排污口,共登记建档入河排污口24 个,其中生活排污口2 个,其余22 个均为混合排污口。在全面掌握排污口底数的基础上,定期对谓河流城排污口进行动态巡查,掌握入河排污口排污变化情况。四是全县河道受损情况及恢复重建所需资金。2018年入汛以来,先后遭遇“6.24”、“7.1”.“7.10”三次连续性强降雨过程,引发暴洪灾害,致使渭河、聂河、藉河、武家河和清溪河5条河流的35处堤防工程不同程度受损,损毁堤防7958m。目前已编制完成水毁堤防工程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应急修复35 处7958m 堤防工程,计划全面实施恢复重建。
2 甘谷县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甘谷县在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有一定的不足:甘谷县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资源增长面临的任务重,林业生态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境内渭河支流散渡河季节性污染突出,流域内水资源不足,冬季枯水期河水量小,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差,部分时段达不到省、市的考核要求,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由于全县人口基教大,按全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等主要指标测算,每年污染物新增量较大,又缺少大的减排项目支撑,污染减排形势非常严峻。治理资金短缺,筹资途径单一,导致水环境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滞后。农村环境污染突出。环境管理相对滞后,投入不足,山区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尚未开展,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逐年加剧。农村生态环境受农药、化肥、农膜污染的问题短时期内还难以扭转。
3 甘谷县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分析
3.1 生态林建设对策
一是持续推进生态林建设。按照“沿梁设带、见坡延伸、顺路植树、逢沟造林、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思路,采用“荒山造林、退耕地林分改造、耕地锁边、难利用地封山育林”的绿化方式,继续以天定高速公路沿线暨渭河流域南北两山绿化为重点,进一步抓好西小河流域、散渡河流域和藉河流域造林绿化,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0%以上。二是不断加强护林防火管护。继续管护好全县各类公益林,不断完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改善护林防火硬件条件,强化护林人员管理措施,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巡查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三是努力壮大林业生态产业。继续深化林改后续综合配套改革,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地内多种经营,强化果园管理,提升果品产业规模和效益,进一步健全森林生态教益补偿制度,建立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建设尖山寺森林公园,发展壮大森林旅游资源。
3.2 环境建设对策
一是落实河长制管理制度,进一步靠实乡镇、村组工作责任,加强渭河流域生活污水源头管控。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环保“十大工程”项目建设为主,进行水源保护,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建设、重点镇污水处理建设、畜禽污染治理、城乡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水污染防治工程。三是紧盯水污染防治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部位和突出问题,完善水资源监管网格化体制,加大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
3.3 河道治理
一是争取河流治理项目,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尽快解决中小河流治理问题。对于还没有列入国家治理的河流,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治理资金,加大整治力度,防止洪涝灾害地发生,二是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多方筹集资金,按河长管理制度,分区域对各自辖区的河道抓好疏浚工作。三是按河长制有关制度,各级河道对河道岸边滩或河道内乱挖、乱耕乱占,影响行洪安全的现象进一步清理整顿,并按照现有河道情况栽植界桩,保护河道现状,防止挤占河道,以利于河流行洪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