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家推广装配式建筑的问题和前景
2018-01-26杨长青
杨长青
一、装配结构发展史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建筑方式的建筑体系。与传统的工业建筑方法相比,它有着安全环保、快速高效的优点。但目前我国的装配结构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提高相应的标准,提高整体建设能力。综合来看,装配式建筑结构能够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有效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长远的经济效益。
二、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问题
1.装配结构现状
(1)国内装配结构发展的分析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施工效率低、成本高、环境污染的问题,有着建造成本低,施工速度快,而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2014年,我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工程师顾泰昌在国内建筑装配发展现状上提到了我国的一些城市:北京,沈阳,上海,合肥等城市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当前以上城市的一些发展问题。例如,国内建筑发展体系不完善,装配建筑基础研究不足。2016,薛明凯说,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国内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而且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预制件缺乏标准化,生产预制件的技术问题也是制约装配结构发展的一个方面。
(2)国外装配结构发展的分析
2012,王茜在装配结构的发展中指出,英国、法国还有苏联对装配式建筑,其中包括砌块建筑,大型板式建筑,箱形结构等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主要工作过程如下:前苏联重视预制件。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配套国家就有4500多个预制件,其中硅预制件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美国在丹佛建造了一栋17层的公寓,双层粘土实心砖,每层厚度8.3厘米,而且采用了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设计。2014年,顾泰昌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情况做出了全面的总结:美国附属建筑实施于20世纪70年代,其城市发展部门制定了严格的标准。1891年,法国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进行了装配式结构框架的体系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样的,在1968年日本也提出了装配式住宅建设的概念,而到了二十世纪代已经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装配式建筑在日本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符合了日本住宅的需求;在新加坡出现了多层模块化装配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建筑效率。
2.我国装配式建筑面临的发展问题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远远滞后于国外的发展,技术研究尚不完善,框架结构、剪力墙住宅等住宅类型的发展不平衡。2016,赵光俊在分析预制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时指出,制约中国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是预制件的设计和施工,以及质量问题。建筑工程不能保证。2016,吴昊在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中提到,中国的一些预制件不能保证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标准操作,从而导致建筑质量的失败,而且建设方与管理层不协调,导致许多问题。
三、装配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根据建筑物的需要,装配式建筑不断改善建筑需求,充分发挥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从而提高建筑的效率。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建设的需要,发达国家将建筑部件的制造和组装作为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装配体系结构是世界建筑业的重要体现。装配式建筑的实施和应用是建筑业的一项改革,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和创新。装配式建筑体系使建筑的功能优势充分发挥,建筑模型是低碳环保的,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效果、环境保护和节能高效的生产结构。离子模式符合当今社会提倡的节约能源的概念。在这种高效的建筑体系下,人们可以更容易做到接受这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模型。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工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制定2013工程(建设标准(2013)6)建设标准修订计划的要求,有关单位进行了研究。编制了《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并明确了有关规定。也就是说,应用于评价的工程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和工厂生产。从装配施工、综合装潢、信息管理等产业化建设的基本特点看,评价项目的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低于50%。因此,中国的装配式建筑正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目前,中国建筑领域不断引进国际通用建筑施工技术。但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对成本控制、技术体系和模式管理进行突破和改进。只有整个领域的整体变化才能使创新效果更加明显、更准确。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四、相关产业发展方向
随着装配结构在中国的发展,中国预制构件建筑将提高装配式建筑建设效率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1.完善标准体系
目前,中国的装配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引进技术来增强竞争力,大部分是“进口消化-吸收-创新”的方式。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以标准化为基础,重视开放式系统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养护标准均得到提高。确定支护设计方法、生产工艺、施工导则和验收标准。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对零件的设计、生产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完善,编制标准阿特拉斯。使用技术指南和手册来促进技术成熟和推广。
2.创新设计和优化生产
进一步完善装配施工现场施工方法,研究装配吊装、构件安装、接头连接、装配纠偏、成品保护和防水核心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设计、耗能减震等关键技术。加强轻质建筑材料的开发,它有着强度高、保温、阻燃、寿命长、可以回收、吸附污染的优点,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应相互配合,共同开发相关技术,尽快共享资源,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为了提高预制预制件的质量,我们还开发了一种集成的装饰和保温技术。在保证结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预制件之间的连接技术应统一、可互换。
3.提高工程质量
完善装配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责任制,落实当事人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预制件的监督,加强装配式房屋的质量监督。增加施工现场的检查、抽查和专项检查频率,确保现场施工安全。应编制工业建筑的评价标准,从质量、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判断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效果。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为契机,积极推进预制外墙、门窗、外墙砖、保温系统一体化等预制技术,解决建筑质量问题。如门窗、墙面渗水等。
4.总承包模式采用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模式
在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施工组装、运营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一套完整的现代企业运作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在企业整合中的作用。为适应综合施工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应完善总承包和招投标方法及相关指导文件,进一步明确总承包的资质要求、关系和运行规则。总承包、承包和专业分包。
5.完善产业链发展和建筑业现代化需要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从项目规划、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生产加工、交通建设、设备设施安装、装修及运营管理等全过程协调,形成完整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企业应加强产业技术交流,积累基本技术,分享基本经验,特别是设计水平,自动化生产设备,装配工程设备和装配技术人员。建立产业联盟,培育产业化主体,鼓励发展,产品设计与生产,施工过程,配套物流产业,与相关科研单位进行合作,通过相互的优势互补与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产学研合作发展机制的有效推进。联盟成员的竞争力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五、结语
最后,建筑产业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设各大高校的相关专业课程,在企业内对员工进行装配式的培训与再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强化相关的专业技能,从各方面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能力,从而加快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