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意见哪里来
2018-01-26马志国
文/马志国
心理困扰:我是个爱提意见的人
电话预约后,这一天我接待了一位到访者。
落座后,他很急切地开始了诉说:“我是一名教师,姓关。我在一个重点中学工作。我是师范专业学校毕业,中级职称,但是,学校没有按专业职称安排工作,在教学一线任课两年后,一直让我做学生管理工作。我感觉,是因为给学校领导提意见而遭到报复,但是又没有证据。不知该怎么办?”
望着关老师探寻的眼神,我笑道:“关于证据问题似乎是应该咨询律师的。既然和心理咨询师来沟通,我们就具体谈谈,看看有哪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好吗?”
关老师笑着说:“对,应该谈心理问题。我的困扰是这样的,别人说我是个爱提意见的人,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对同事。
心理解析: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关老师遇到的困扰,从心理学角度看,不是管不管不正之风的问题,也不是要不要正义感的问题,而是一个人格障碍问题。
在人格障碍类型中,有种叫作偏执型人格障碍,多发生在男性身上。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有:①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就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②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③易产生病态嫉妒。④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他人,总认为自己正确。⑤好记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⑥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⑦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自己的想法。如有3点或以上符合上述情况就可以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从前面关老师的诉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问题不是一个爱提意见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与领导关系的问题。把他的情况和偏执型人格的特征相对照,显而易见,他的问题属于偏执型人格障碍。
心理对策:首先是要改变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不是要首先改变世界,而是要改变自己。当自我人格改善之后,会发现生活其实并非让人处处不顺眼,心中也就换了天地。
那么,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在生活中怎样进行自我矫正呢?
一是心理换位法。看待问题,人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偏执型人格的人,这种倾向就更严重,更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这样的人应该主动破除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心理换位,凡事多从别人的角度想想,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看。这样,有助于从根本上化解偏执型人格障碍。
二是暗示调节法。这样自我暗示:自己一定要改掉固执多疑的缺点,要谦和,没有人整天与自己过不去,不要整天去怀疑人,一定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相信他们也会这样对待自己……这种自我暗示,最好早、中、晚进行默念。在默念进程中尽量运用想象,这样自我暗示的效果就会更好。
三是化解敌意法。经常提醒自己,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同事、朋友,都是好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他们盲目怀疑,否则,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人际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要学会忍让和有耐心。
具体说到关老师,现在最需要的是克服敏感多疑、固执己见、自我中心等人格特征。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知调整。找出自己头脑中的非理性观念,然后逐一改造成理性观念,比如,把“专业毕业就要从事教学工作”,改造成“专业毕业也不一定从事教学工作”;把“谁有不正之风都要管”,改造成“谁都会有不足,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是可以宽容的”。用理性观念经常警醒自己,来改变认知。
2.暂缓行动。当自己又要出现偏执行为时,比如,又要对别人提意见时,命令自己暂缓行动;我要等10分钟后,等1小时后,或者等明天再行动。经过一段暂缓的时间,换个角度来思考,常常就改变了原来的偏执心态和行为。
3.增进交友。有了良好的人际环境,异常人格就会逐渐好转。因为,在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就容易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减少敏感多疑。所以,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获得内心的安宁。
通常,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很少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庆幸的是,关老师主动来寻求心理帮助了。这说明他已经隐约意识到自己心理上出了问题。这是心理调整很好的前提。果然,经过详尽的沟通,关老师对自己的问题有了较深的领悟。告辞的时候,他表示要积极行动起来,改变自我。
令人欣慰的是,后来的一次通话中,他告诉我心态转变了许多,对别人的意见也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