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虑营养、口感和安全等因素,野菜和种植蔬菜哪个更好?
2018-01-26松鼠云无心
文/松鼠云无心
野菜和种植蔬菜都是可食用植物。种植蔬菜的品种是人类通过各种育种手段选育出来的,在种植中对于土壤、水、肥料、病虫害都有人为的干涉与控制。跟种植蔬菜相比,野菜似乎要“天然”得多。让我们来分别比较。
营养方面,无法做出有价值的比较
“营养”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东西,而是人体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的物质的总和。通常说某种食物“营养好”,其实是指它含有比较多人体容易缺乏的应用成分,比如说含优质蛋白、铁、钙、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等。而富含糖、脂肪等现代人容易过剩的营养成分,则被认为“营养不好”。
不同的植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而野菜和种植蔬菜往往是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的营养差异来源于物种本身,而不是“野生”和“家养”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不同的野菜之间,不同的种植蔬菜之间也有着巨大的不同,所以比较野菜和种植蔬菜的“营养成分”,相当于比较A省和B省哪个省的人更聪明。
口感方面,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口感是一种极为主观的感受。多数人认为野菜更好吃,一是“换换口味”,如果连续吃一段时间就不会觉得好吃了;二是从小形成的口味偏好。经常一个地区被人们喜爱的野菜,其他地区的人无法下咽,就是后者的体现。最典型的例子是折耳根,西南地区多数人都觉得“好吃”,而其他地区的大部分人觉得不可理喻。
安全性方面,种植蔬菜可靠性更高
许多人认为野菜“更安全”,是因为野菜不用农药化肥。但是,野菜是自生自灭,遭受病虫害侵袭的时候,会分泌一些物质进行抵抗。这些物质能抵抗病虫害,对人体也完全可能有害。比如芹菜、萝卜等蔬菜还保留着这样的能力,在受到病原袭击时,会大量产生一类叫作“呋喃香豆素”的东西。它是一种光敏物质,人体接触或者摄入过多,皮肤会变得对日光很敏感,容易产生“光照性皮炎”,甚至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在野菜中,这种情况就更加普遍。而有些野菜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比如蕨菜中的原蕨苷具有明确的致癌能力。
除了植物自己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够富集有毒物质。有些地区的土壤和水中天然含有较多砷等有毒物质,而现代社会更让许多地方的土壤和水受到了污染。这些有毒物质可能进入植物体内,沉积下来,从而使含量大大超过安全限定。市场上的很多野菜并非采自山野,而可能长在公路、工厂或者城市附近,就更使这种危险大大增加。不同的植物对这些有毒物质的富集能力并不一样,麻烦的是人们对各种野菜的认识并不深入。
而种植的蔬菜是人类通过“驯化”选出好吃易长的品种,通过种植管理来控制病虫害。也就是说,种植蔬菜被人类“选育”得失去了产生毒素的能力,通过种植管理来避免吸收和富集有毒物质。当然,种植中使用的农药残留如果超标可能增加安全风险,不过它毕竟是可控的,只要规范使用,就可以避免这种风险。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野菜都不安全,也不是说“千万不要吃野菜”。这些“不安全因素”一般都是轻微、慢性的,通常需要在大量或者长期食用的情况下才会显示出来。如果只是偶尔尝尝鲜,还不至于有多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