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泛网络化给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
2018-01-26孙丽君
孙丽君,孙 亮
截至2017年8月,中国已经拥有超过7亿的网民,大数据、网络社交平台、人工智能、电商、网上政务等领域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普及,创新成果不断展现。可以说,中国已经身处泛网络化背景之中。这给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网络应用领域的危险行为也挑战着社会安全和稳定,如社交媒体被非法操控,网络被进攻、层出不穷的网络犯罪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国防安全构成强大的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强大挑战,我们要正视挑战,坚定不移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1 泛网络化
1.1 泛网络化涵义
泛网络化是指在泛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应用的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在技术支撑和实现手段方面,目前已有的智能终端、信息处理设备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信息、服务的置换是泛网络化能够存在的技术条件基础。
和泛网络化相近的另一个概念是泛在网络。泛在网络(UbiquitousNetwork)从字面意思了解是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网络覆盖人类社会各个角度,人类文明的各个维度。泛在网络比之传统电信网是存在差异的:一是网络主体扩展,从人和人连接、人和物连接到物和物连接;二是网络从具备许可到不具备许可、从单一到融合的发展趋向。
泛网络化和泛在网络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第一,泛在网络这个概念的着眼点在于网络,关注网络本身的丰富和发展形态,以及网络应用范围的扩大。而泛网络化这个概念的着眼点在于网络的终极主体——人类社会本身,关注人类社会网络应用泛化状况及其反作用于人类社会时在生产方式、生活模式、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第二,泛在网络强调的重点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上,而泛网络化强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重点放在人类社会的网络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2 泛网络化特点
一是网络应用的泛化。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不同主体不同行业间普遍性地通过网络媒介实现信息交换和服务交付。网络移动终端的普及又助推了泛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到“网随人动”阶段,信息和服务的交换可以直接、自主、精确、高效进行。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网,人们随时能利用零散、无效的时间进入网络的世界,还能自主地为自己的智能终端选择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实现人随时随地都有网络可用,都有网络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并实现多端口之间的信息交换。如网络交易商务平台、网上政务、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联网的蓬勃发展都是泛网络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典型标志。
二是信息交换和服务交付的主体多元化。通过网络媒介实现信息交换或服务交付是泛网络化的关键因素。这个网络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和人之间的网络,它还包括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网络,互相交换信息和交付服务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组合,网络终端主体是多元化的。
三是泛终端成为发展趋势。大隐无形、无处不在的“泛在网”取代移动互联网统治地位成为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泛终端普及并实现接入的泛化,接入速度大幅度提高。这就衍生以下现象:首先,泛智能化,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穿戴设备、出行工具的智能化,家居将成为智能终端;其次,泛媒体化,媒体平台多元化、媒体信息无处不有、媒体业务拓展渠道更加多样;再次,泛可视化,可视化交流迅速普及,信息交换过程中视频、图片的使用更加灵活多样;最后,泛数据化,媒体公司与数据公司进一步融合,信息提供依赖数据,信息消费留下数据,媒体推送信息更加个性化。
2 主流意识形态
2.1 主流意识形态概念
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是这个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包括占统治地位的哲学、艺术思想、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宗教观。主流意识形态通常具有传播力强、融合度高、社会认同广泛的特点,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主流意识形态也随之变化。
2.2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自己的理论是一种研究方法,但是由于这种理论超强的实践性,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人类社会形态得到丰富,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了开端,所以马克思主义上升为社会意识形态实至名归。这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充实和完善,现在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为中国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价值凝聚、精神引领和信仰认同的重要作用。
3 泛网络化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
近几年,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工作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稳步推进,其在全社会认同度显著增强。网络的普及又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新的有效途径,为主流意识形态进入到人民的思想阵地提供了多元的渠道,百姓通过泛化的网络终端随时随地可以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挑战依然严峻。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泛网络化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
3.1 网络应用的泛化为非主流意识形态蔓延增加自由度,挑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无所不在的网络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以网络为媒介紧密联系起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网络应用不可分离,网络应用的泛化必然带来网民群体数量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使用人数急剧增加,如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自媒体有了越来越庞大的群众基础,传统媒体影响力日薄西山。自媒体日益受到网络成员青睐,它承载了传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重要功能的同时,也为非主流意识形态蔓延提供自由的乐土。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 8 个社会思潮,包括新左派、新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得以扎根生长于网络空间,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1]。
3.1.1 自媒体平台中非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呈现“泛自由化”趋势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占比提升至96.3%,此比例还在持续提升。随着网络应用的泛化和移动网络终端的广泛使用,自媒体使用也愈加便捷。自媒体的特点:一是准入门槛低,它降低了媒体的介入门槛,论坛、贴吧、新闻跟帖、微博、微信、个人主页都成为人们发表新闻、交流观点的场所;二是传播主体普泛化,只要是有设备有网络,网民就可以轻易选择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信息;三是信息源 多样性,受众体就是新闻源,真实和虚假并存,谣言也可以通过这样便利的途径以同样迅捷的速度在广大受众体中流传。非主流意识形态利用自媒体的这些特点找到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此种“泛自由化”倾向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主导,严重地挑战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2]。
3.1.2 非主流意识形态在自媒体平台的蔓延 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否认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贬损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发展前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曲解成毛泽东思想的对立面,以西方之长攻我国之短,夸大我国发展的不完善,鼓吹西方的完美发展,通过这样的舆论战煽动民众的对立情绪。
二是歪曲中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成就。割裂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将改革开放前“前三十年” 与“后三十年”这两个三十年对立,对改革开放出现的问题进行妖魔化解读,利用改革开放歪曲社会主义属性。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有预谋地将通过自媒体制造舆论,用国家资本主义这样的概念曲解中国经济制度,过分解读热门事件,刻意放大贫富差距、食品安全、环境破坏、民生发展不完善等负面问题,煽动我国网络成员质疑中国经济建设成果与走向,为非主流意识传播铺垫社会基础。
三是传扬悖于无产阶级思想的价值观念。组织写手在自媒体平台大肆鼓吹介绍西方国家建设发展的成就、价值观念、政治理念、法治社会、生活福利,夸大它们社会自由、民主、人权的美好,用多种方式渗透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合理性。我国39岁以下的网民占75.3%,与互联网黏性较高,学业、生活压力大,价值观世界观并不稳固,不良价值观容易通过自媒体进入到他们的思想阵地。
四是自媒体平台舆论 “泛自由化”倾向容易造成社会上思想混乱。通过自媒体的途径,新闻可以更客观、更真实、更全面,时效性更强,但是,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也可以通过这样便利的途径以同样迅捷的速度在广大受众体中流传,引发民众的负面心态,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对广大青少年尚在形成中的价值观起到扭曲的作用。
3.2 泛网络化改变网民构成,催生网络行为新的特点,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媒体传播现行方式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其实也是信息的传播,当下信息传播有力的方式就是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媒体传播的传现行方式主要包括有线电视、广播、报纸、主流媒体官方网页、官方网络平台PC端和APP。泛在网技术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正在影响着主流媒体传播力量。
第一,网民数量逐年增加,整体偏向年轻且入网年龄走低,容易受到不良媒体信息误导。仍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为例,到2017年6月为止,我国7.51亿的网民中,10-39 岁人群占比72.1%,而这其中占比最高的当属20-29岁的网络成员,为29.7%,其次为占比19.4%的10-19 岁青少年。00后网民规模虽有限,但他们成为网络成员的年龄大幅提前于前辈们。年轻化是网民年龄整体趋向。
网络空间信息真假共存,年轻网民群体网络粘性高,辨识能力较弱,主要通过网络接收各种信息,他们更容易被西方价值观渗透。而敌对势力也觉察到这一点,通过泛在网络大肆传播网络衍生品,用说服、隐性、互动、激励、形象方式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与此同时,我国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创新乏力,方法单一,习惯以命令、灌输、抑制、被动、抽象方式处理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对年轻网络群体吸引力日益式微,难以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此种情况使主流意识形态媒体传播的现行方式面临挑战。
第二,青年网民网络行为呈现新的特点,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方式与媒体现行传播方式对接错位。据《中国青年网民网络行为报告(2016-2017)》的数据可以得知, 90后日均上网6.5个小时,摘得国内日均上网时长的头牌。“蓝瘦香菇”成为2016年网络交流最流行的语言, “洪荒之力”、“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等紧随其后。数据显示作为网络土著的00后,对移动端的操作是自始形成的习惯,他们用短句交流并非因为惜字如金,而是他们根本对长的句子自动屏蔽。在00后的群体中,喜欢用不多于5个字的消息聊天的占56%,不多于10个字的人占75%。如果超过20个字,这一比例骤降到3%。从这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认识年轻网民的一些信息接受特点,带有直观、碎片、极简、形象、调侃、宣泄特点的信息在这个网络群体备受追捧,用此类风格对这一群体传达的思想意识极易入脑入心。如网络流行语“小目标”是王健林接受采访谈创业时,他说 “想做首富是对的,但最好能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结果小目标瞬间刷爆了互联网。一个词语意蕴却深,包含着网友对理想现实落差的调侃,对贫富落差的宣泄,对奔波忙碌的无奈。这些爆红的网络语言消极中略带调侃,实质反映了当代网络群体在激烈竞争环境中肩负强大工作、学习、生活压力。也就是说年轻网民信息接受特点有他产生的客观环境和基础。
主流媒体传统语言风格和信息发布方式过于刚性、单调、线性,习惯用官方口气、强制性语言、抽象文风自上而下传播信息。缺乏双向、直观、沟通、侧面、讨巧的柔性方式,越来越不适应青年网民的网络行为,对这个群体的吸引力逐步减退。占中国人口数量如此之多的网民,特别是作为未来中国发展中坚力量的年轻的网民流连于网络,对主流媒体传统传播方式接受度又不高,此时非主流意识形态就极有可能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到青年一代的思想阵地。
第三,新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自主性、普泛性正在弱化传统媒体的声音。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及自媒体以外的网络,政府管控传播渠道,采取单向传播方式,无交互性。是传统媒体作为党的喉舌负有权威发声传递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新媒体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而出现,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是互动式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多维传播。新媒体条件下,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拥有良好传播工具和技能的传播者。新媒体条件下,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能利用网络技术、网络服务向受众体发声,各种舆论激荡,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迸发。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抽象、刚性、命令式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凸显单调和乏力。这增加了意识形态控制的难度,给传统的用刚性手段处理意识形态的方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3]。 传统媒体的声音弱化。
3.3 泛网络化推进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
第一,网络应用的泛化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下社交媒体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物联网、智联网的蓬勃发展,加深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各国民间、官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价值观同化和意识形态渗透途径更加复杂多样。一些国人对民族自信认识不上去,将全球化与“一体化”混淆,附和西方价值观全球化观点,这不利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
第二,在全球化传播的网络空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网民的思想渗透可谓不遗余力。,中国网络成员处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网络信息全球传播的大背景中,多元的意识形态吸引着他们,影响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另一方面, 互联网上的舆论战、信息战是大国之间进行意识形态博弈、争夺价值观主导权的重要形式。我国网络终端的使用者年青一代居多,也不乏辨识能力差的网民,容易受到歪曲言论、错误思潮的影响和煽动,价值观被非主流意识形态侵蚀。西方国家正是利用这一特点,拿我国社会转型期矛盾叠加这种情况大做文章,借助它们强大的网络技术和成熟的媒体运作方式进行的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企图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阻碍中国梦的实现。
第三,泛网络化凸显科技革命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泛网络化虽然是新科技革命的一个结果,但是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带来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翻天覆地的。在这些变革中,使人们在享受科技光芒照耀下熠熠生辉的生活时,容易漠视网络负面效应,回避科技光芒背后的主权和意识形态问题;重视科技竞争而漠视了价值观的对抗。敌对势力借机煽动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观等非主流社会思潮,企图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
3.4 泛网络化使网络风险管控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第一,网络终端泛化导致泛媒体化趋势,凸显新媒体监管漏洞。泛网络化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传统媒体发布方一直都被主流媒体占据,新闻信息的收集、采编、发布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并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查。新媒体泛微网络环境中利弊互生,它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提供更有效的多种手段,同时滋生了新闻网站游走于国家监管的灰色地带的现象,它们建设成本低廉,生存方式多样,推送负面新闻不择手段,花边新闻、虚假标题泛滥。当这些负能量在某一时间段长时间占据信息接收领域时,就会使人们对我国主流宣传思想产生抵制的心理,对我国现行制度和未来道路进行质疑。网络环境下网媒监管的漏洞,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受到挑战。
第二,信息传输和接收已突破瞬时、远程、高容、多向的技术藩篱,外来不良信息传播途径继续增加。大数据使信息传输方向演变成双向传输、多向传输以及逆向传输多种方式,大数据的大容量和高速性决定任何信息都可以超越时间、地点的阻碍瞬时全方位传播。技术支撑主要两种,一是网页代理技术,即输入网址便可以访问的方法;二是VPN技术,联系通过境外服务器访问被屏蔽的网站。由此导致政府“越来越难以通过传统的方式阻止不利于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传播,而通过宣传发布的信息,又容易湮灭在几乎无限的信息之中”[4]。例如下载境外组织研究的翻墙软件,可以绕过相应国内的 IP 封锁、域名劫持、内容过滤,访问原本被我国禁止的境外敏感网站[5]。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我国网络成员应用技术日臻熟练,政府也很难阻止不良信息的恶意传播。各种反华资料从境外进入我国的渠道难以切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自媒体应用全面开花,增加网络舆论管理的难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具有交互性、即时性、自主性的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人人都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直播平台即时发布新闻、评论、观点、感情等,张扬个性,分享自我。人人都是受众体的同时,人人也都是信息源。各种社交网站、公众号平台和APP遍地开花,一时间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谣言和事实并存。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沉醉于自主选择的快感,同时也不断有人付出沉痛的代价。如WePhone创始人兼开发者苏享茂在世纪佳缘网站被用不实信息注册的女子骗婚,离婚前被前妻遭索要1000万元和房产赔偿后自杀身亡;又如2017年7月份发生的西安男子假扮女大学生要“约会红包” 诈骗数万元被刑拘;微信诈骗,假慈善直播,炫富等恶性网络事件层出不穷,在群众中发酵,颠覆人们的三观,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自媒体的信息泛化、即时、隐蔽、低准入、开放、多元等特点,提供了信息交流的便捷通道,也加大着舆论管理的难度。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是意识形态斗争的网络化,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网络作为阵地和平台展开的意识形态斗[6]。中国社会未来需要加强网络舆论管控,规范自媒体平台,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创新媒体信息传播机制,稳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让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泛网络背景下成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思想的明灯。
中国社会未来需要加强网络舆论管控,规范自媒体平台,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创新媒体信息传播机制,稳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让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泛网络背景下成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思想的明灯。
参考文献:
[1] 郭明飞,郭冬梅.互联网上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思潮分析[J].江汉论坛,2014(3):39-44.
[2] 曹建文.警惕自媒体舆论场中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泛自由化”[J].红旗文稿,2017(20):26-29.
[3] 匡文波.“刚柔相济”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策略[J].人民论坛,2016(23):122-125.
[4] [瑞士]布克哈特.希腊人和希腊文明[M].王大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2.
[5] 官国静.典型翻墙软件的网络通信特征研究 [J]. 学术研究,2012(2):67-72.
[6] 朱东来.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特征分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