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农业科学》发展成效及未来方向

2018-01-26梁凤莲

天津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办刊刊物天津市

梁凤莲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天津300192)

《天津农业科学》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主管、院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 1974年,44年来刊物始终秉承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以推动天津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己任,以促进沿海都市型农业建设为重点,及时、广泛地报道天津市及国内外农业最新研究成果,积极促进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办刊宗旨,在历任院领导和编委的关心和扶持下,经过一代代编辑们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天津农业科学》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稳步提升,培养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在农业科研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曾多次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期刊、一级期刊,刊物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各大数据库收录。

1 近10年以来工作进展

1.1 找准定位,着力提升刊物质量和学术水平

《天津农业科学》自创刊以来在稿件类型上一直保持试验报告、实用技术、综述三分天下的格局,2010年以来,为充分体现学术期刊的特色,《天津农业科学》不再刊登技术类文章,以研究性试验报告为主,综述为辅,同时采取优惠发表和优先发表等措施吸引基金项目类文章发表,注重向行业专家约稿,8年来试验报告的刊登比例始终在85%以上,综述性文章小于 15%,刊登各级基金项目资助文章比例高于60%。2010—2017年共发表文章2765篇,其中单篇文章下载量最高达到 7901次,单篇论文被引频次最高达 56次,刊物影响因子 2014年最高时达到0.992,在全国 78种综合性农业期刊中排名第 6位,在17种地方《农业科学》中,排名第1位。

刊物自2010年开始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每篇来稿均经过严格检测,以杜绝抄袭文章的刊登,确保刊物诚信。为了提高报刊质量,编辑们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格执行报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每篇文章都要编辑加工两次,校对三次,核红一次才能出版。在编辑过程中严格遵守《出版物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标准化管理办法》《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出版法规,以及《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标点符号用法》《国际单位制及应用》等国家标准和规范。在天津市出版局组织的评估中,报刊的差错率少于万分之一,达到优级水平。

1.2 积极谋划,不断扩大刊物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编辑们解放思想,打破《天津农业科学》主要刊登天津市文章的传统模式,坚持开放办刊、面向全国办刊的理念,积极向农业各领域专家约稿,采取每天不间断约稿的方式,每年累计向作者约稿 15万次,同时,注重提高编辑部的服务水平,与作者之间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2011年,《天津农业科学》网上在线采编系统投入使用,为作者提供了在线投稿和邮箱投稿两种便捷方式。经过多年努力,《天津农业科学》已经建设了一支范围广、素质高的作者队伍,来稿范围涵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者中 90%以上具有副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刊物由 2009年的两月一刊,每期92页,发展到每月一刊,每期150页,全年可发表文章 400余篇,发表稿件数量扩大了 9.4倍,期刊年网络下载量达 10万次。在农业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高。

1.3 团结进取,积极打造高效精干编辑队伍

《天津农业科学》编辑部现有在职编辑6人,其中博硕士 2人,本科 4人;副高级职称 2人,中级职称 4人。除负责《天津农业科学》编辑出版外,还要承担华北六省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华北农学报》天津地区稿件、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办的《天津农林科技》、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科教处主办的《天津农业科技信息》报、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信息中心主办的《农民致富信息》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多年来,编辑部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不辞辛苦,加班加点,确保“四刊一报”按时出版。每年编辑校对各类文章、信息2700余篇,总页码 2732页,共计 400余万字,期刊年创收收入最高达60万元。编辑部曾荣获“2017年度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2015年度天津市青年文明号”“2015年度天津市模范职工小家”“2005年度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先进集体”称号。

2 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2.1 存在问题

虽然《天津农业科学》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是与同行业优秀期刊相比,我们在办刊理念、论文学术水平、新媒体融合、作者队伍建设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更谈不上与国际期刊竞争。一是办刊理念不够新。长期以来,编辑部主要把精力用在了约稿、修改稿件、按时出版上,关注国际上最近编辑理念、出版理念、经营理念较少。而国际上的一流学术期刊,把主要功夫用在争取学术论文上,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科学家交朋友,想法设法争取高水平论文。二是行业学术地位不高。目前,我国共有综合性农业期刊96种,《天津农业科学》综合排名第 38位,距离核心期刊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作者队伍不够强。由于没有进入核心期刊,刊物对引领行业的前沿的领军人物缺乏吸引力,他们更多地关注国外期刊,或国内学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期刊,刊物级别在重点高校学生毕业、重点科研项目结题、职称晋升方面也有较多束缚,造成作者中普通高校硕博士研究生较多,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科研人员较多,真正行业领域领军人才和首席专家凤毛麟角。四是宣传力度有待提高。多年来刊物延续传统的发行渠道,虽然刊物已被各大数据库收录,由于没有下大力抓刊物宣传工作,大多数作者仍将刊物视为天津地方刊物,阅读兴趣不高。

2.2 今后努力方向

今后编辑部将努力把刊物打造成质量高、有权威、有特色、有影响的核心期刊和精品期刊而努力。

一是创新办刊理念,突出刊物特色,以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打造精品期刊。首先,在选题策划过程中坚持“内容为王”,既要有传统学科基础研究的报道,又要有立足当前前沿的新学科、新焦点的报道。同时,加大对基金项目类文章的优惠优先发表力度,吸引更多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稿件,以不断增强刊物学术活力、生命力和吸引力,为读者提供一个专业的获取知识、交流业务、开拓眼界的平台。其次,改版期刊封面,从视觉上提升刊物的吸引力,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二是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和职能,依托编委在各领域的影响力,加强优秀稿源的组织工作,吸引行业首席专家、权威学者、领军人才等为刊物投稿,发表一些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文章,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刊物影响力。同时,依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技术工程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集中组织一批优秀稿件出版专辑,集中展现该学科、该领域的优秀成果,提高读者的关注度。

三是加强审稿和作者队伍建设。审稿专家对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行把关和鉴定,是学术期刊质量的支撑者。《天津农业科学》可通过作者和编委推荐、组织和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组建地域广、专业精的审稿队伍,广泛吸纳农业各领域老专家、杰出青年、科研骨干、农科院首席专家等加入审稿队伍。严格稿件在创新性、实用性等专业方面审核,确保每一篇发表文章的质量。同时,定期组织审稿专家开展活动交流,使他们充分了解刊物,关心刊物发展。

四是加强编辑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优秀编辑工作者队伍,吸纳不同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科研人员加入编辑队伍。除参加出版局组织的编辑岗位培训之外,鼓励编辑积极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农业行业和编辑行业的培训及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拓宽编辑农业领域知识的同时,还可主动向参会人员宣传刊物,提高刊物知名度,挖掘潜在作者。

五是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适当融合方式,提升刊物数字化建设水平。除加入中国知网等权威数据库进行网络传播外,充分利用好《天津农业科学》采编系统,实现在线投稿、查询稿件进度、浏览全文等,同时在加入超星手机阅读的基础上,建立刊物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纸刊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模式,增强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扩大刊物知名度。

猜你喜欢

办刊刊物天津市
有趣的云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刊物贺词
如果画笔会说话?
系列刊物介绍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我最喜欢的刊物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